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胃癌腹腔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腹腔冲洗液中游离胃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中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x4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5/75)和100%(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8.6%(29/75),脱落胃癌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72.4%(21/29),显著高于原发胃癌组织(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 Cx43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其与RC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蛋白在41例RCC,12例癌旁肾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x43阳性染色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上.Cx43蛋白在R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癌旁肾及正常肾组织的水平(P< 0.01);在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梭形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其阳性率明显下降(P< 0.05),并与RCC转移呈负相关(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r=- 0.483, P< 0.01);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 0.05).结论:Cx43对RCC发生和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其表达减弱或消失可能与R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家族中Cx26、Cx32、Cx43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PCa生物学行为关系,探索其在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PC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我院近4年存档的PCa石蜡标本31例、BPH 2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回顾性研究Cx26、Cx32、Cx43在PCa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半定量研究Cx26、Cx32、Cx43的表达与PCa、BPH的临床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Cx26、Cx32、Cx43在BPH、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与74.2%(χ2=0.541,P0.05)、78.3%与61.3%(χ2=1.763,P0.05)和87.0%与38.7%(χ2=12.730,P0.01),Cx43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BPH中显著降低。②Cx26、Cx43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r Cx26=-0.476,P0.01;r Cx43=-0.484,P0.01);Cx32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r=-0.242,P0.05)。③3种Cx表达与年龄、血清PSA浓度及组织中PSA表达强度无相关性,且3种Cx间的表达亦无相关性。结论:Cx26、Cx32、Cx43在BPH和PCa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x43在PC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也许可作为PCa除PSA外的另一标志物以及PCa生物治疗的新靶点,Cx26在PCa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切除的HBV相关HCC肝组织标本101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43蛋白表达,同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HCC组织Cx43蛋白阳性表达为42.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和AFP浓度≥400μg/L患者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24%、29.41%、25.64%和23.33%,明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AFP浓度400μg/L的患者(P0.05);Cx43蛋白阳性表达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和总体生存期分别为27个月和43个月,均明显高于Cx43蛋白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蛋白在HBV相关HC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肝素酶(HP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HPA表达、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PA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亚硫酸氢钠修饰、甲基化PCR(MSP)、甲基化克降测序(B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A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探讨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HPA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0%(38/48)、93.75%(45/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SP、BSP检测发现13例胃癌组织HPA启动子CpG岛呈低甲基化状态,且其甲基化程度与HPA的表达及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HPA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程度与HPA的表达及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AP1、E-cadherin、N-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135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YAP1、E-cadherin、N-cadherin表达,分析YAP1表达与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关系,以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YAP1表达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N-cadherin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YAP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73,P=0.032),与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19)。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转移、脉管侵犯有关(均P0.05),且YAP1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354,P=0.037)。结论:YPA1与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变化,YAP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Galectin-3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3蛋白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galectin-3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3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3强表达,且阳性表达率为97%(34/35);胃癌旁正常胃黏膜中galectin-3蛋白表达很弱,阳性表达率为14%(5/35)。正常胃黏膜中galectin-3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3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galectin-3检查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术前是否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TGF-β1,TGF-βRII和CDK4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检测5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癌旁组织中TGF-β1,TGF-βRII和CDK4的表达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示TGF-β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2.4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6.67%)(P<0.05);TGF-βRII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5.0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4.21%)(P<0.05);CDK4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1.40%),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77.1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TGF-β1在有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率(92.31%),明显高于无转移者(74.19%)(P<0.05);而TGF-βRII在有包膜浸润、转移、组织分化III,IV患者中染色较浅且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9.52%,19.23%和7.14%,明显低于相对应组的50.0%,49.39%和62.07%(P<0.01).CDK4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有包膜浸润、转移、组织分化III,IV患者中(P<0.05).TGF-β1与CDK4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48,P<0.01).提示TGF-β1过表达和TGF-βRII表达下降可能增强了肝癌细胞的浸润、转移;CDK4升高可能促使肿瘤细胞对TGF-β1介导的生长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产生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ORTACTIN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 (69.6% vs. 21.4%,P=0.000),CORTACTIN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09, P=0.014, P=0.019, P=0.021);CORTACTIN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ORTACT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CORTACTIN可能在胃癌中发挥促进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记抗原CD6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CD68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HIF-1α、CD68与胃癌组织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CD68表达呈正相关(r=0.866,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HIF-1α和CD68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显著正相关。胃癌缺氧/坏死区域对TAMs有确切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1(TSP-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成对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灶≥5cm)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TS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染色结果,并分析TSP-1蛋白表达与VEGF、MVD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①TS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5.8%(33/7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90.3%(65/72),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为50.8%(30/59),其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呼=32.710,P=0.000;)f=25.298,P=0.000),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贸X=0.327,P=0.568)。②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无胃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Z=-2.573,P=0.010)。③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rs=-0.309,P=0.008;rs=-0.269,P=0.040)及MVD(rs=-0.348,P=0.003;rs=-0.272,P=0.037)呈负相关。结论TSP-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且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提示TSP-1可能是一个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在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和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原发灶、转移灶、癌旁组织和未转移患者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趋化因子受体CXCR1及CXCR2阳性和阴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时间;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CXCR1、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组原发灶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发生腹膜转移和未发生腹膜转移的原发灶间,CXCR2的表达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XCR1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2在胃癌腹膜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相关(均P〈0.05);CXCR1在胃癌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转移、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P〉0.05)。CXCR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低于CXCR2表达阴性的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原发灶中CXCR2的表达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生长有关;而CXCR2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490-3p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iR-490-3p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miR-490-3p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52±0.072),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59±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28,P<0.05);miR-490-3p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MN分期显著相关(P<0.05);miR-490-3p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个月vs 30个月,χ2=8.583,P=0.03);miR-490-3p、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396、0.472、0.230,均P<0.05)。结论 mi R-490-3p表达降低可促进胃癌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可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质分子生物标记物SOX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112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70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上皮中仅有5例(7.1%)为SOX9低表达;112例胃癌组织中94例(83.9%)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OX9高表达51例(45.5%)。胃癌组织中SOX9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Lauren分型(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5)及肿瘤TNM分期(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OX9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OX9低表达者(29.4%比49.2%.P=0.0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46)、浸润深度(P=0.001)和远处转移(P〈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SOX9的高表达(P=0.948)不能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并对胃癌患者预后有影响.但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观沉默蛋白SUZ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UZ12蛋白在9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SUZ12蛋白在本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明显高于临近非癌组织的15%(P=0.002).SUZ12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18)、淋巴结转移(P=0.023)、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4).SUZ12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患者差(P=0.024),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Z12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以作为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ppressor of zeste 12(SUZ12)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SUZ12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97 cases of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tochemistry metho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Z12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survival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curv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UZ12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as 4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5%)in the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P = 0. 002). SUZ12-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 P = 0. 018 ), lymph nodes metastasis ( P = 0. 023 ) and TNM staging(P = 0. 014).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UZ1 2-positive expression had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SUZ12-negative expression ( P = 0. 024). Conclusions SUZ12 is overexpressed in tissues of gastric carcinoma, SUZ1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胃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4例胃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蛋白以及eIF4E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ARID1A蛋白和eIF4E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32.98%(31/94)、对应癌旁组织ARID1A蛋白表达率为80.85%(7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25、P<0.01),ARID1A表达水平和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307、6.812、4.583,P<0.05)。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79.79%(75/94)、对应癌旁组织eIF4E蛋白表达率为22.34%(2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1,P<0.01),eIF4E表达水平和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479、5.379,P<0.05)。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eIF4E有助于胃癌临床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zrin在胃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标本中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zrin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33例(55%) Ezr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45例(75%)Ez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60例胃癌组织中有21例(35%) Ezr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22例(37%) Ez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zrin mRNA及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0±0.04和3.57±0.4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36和0.96±0.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22.617,P<0.05).胃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2,P<0.05).Ezrin mRNA和蛋白表达在胃癌不同病理分期、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6.49,4.62;5.40,8.87,4.12,P<0.05),而在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0.07,1.07;0.01,1.16,1.96,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Ezrin表达水平降低,这可能是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χ2=64.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χ2=22.163,P<0.01)、肿瘤分化程度(χ2=7.022,P<0.05)、浸润深度(χ2=5.06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4.123,P<0.01)、临床TNM分期(χ2=23.194,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χ2=0.072、1.451、2.562、1.383,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HR)=2.38,P<0.01]。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