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序列变异状况,了解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病毒学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湖州地区40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S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0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14例,血清学分型adw型25例,adr型13例,ayw和ayr各有1例;随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的进展,氨基酸变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肝硬化、肝癌患者与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比较,S基因变异率在主要亲水区(MHR)、a决定簇以及第一茎环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位点氨基酸变异在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中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湖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以adw型和adr型为主,S基因变异可能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特别126位点变异可能与较为严重肝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S基因变异可引起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长期免疫压力又可以促进HBV变异的发生,基因型和血清型也与HBVS基因变异有明显的关系。国内HBV标准株缺乏,可影响变异株的判定。常规的临床检测方法易对变异株产生漏检,需要应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多克隆抗体试剂或研制“免疫逃逸突变株”的特异性抗体。目前发现14 5Arg变异株和12 9Leu变异株等有HBV抗原性或免疫原性的改变,而变异株的传染性、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配偶无乙型肝炎病毒(HBV) 标志的4 名女性携带者与6 名男性携带者及其子宫内感染HBV 的胎儿为对象,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检测母子、父子所携HBVS区451 ~660 位核苷酸序列。结果 母子、父子间同源性98 % ~100 % ,检出491 、494、530 、546、581 位点变异致使113 、114、126 、131、143 位氨基酸替代,其中2 对父母与胎儿检出126 位变异。4 例胎儿检出131 位变异,其中2 例胎儿合并检出143 位变异。结论 HBV垂直传播中存在S基因变异株,可能以126、131、143 位氨基酸变异株为主,这些变异株可能使HB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S区基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始于儿童时期,病毒S区基因变异与儿童HB疫苗的免疫失败、感染的慢性化以及暴发性肝炎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儿童HBV感染中S区基因变异的热点,变异的可能机理以及与临床的关系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用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尝试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P基因进行HBV基因分型,建立新的分型方法。 1.材料与方法:①血清标本采集于沈阳地区符合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20例慢性HBV携带者和16例慢性乙肝(CHB)患者。②设计引物:依据HBV P基因(AF100309),用DNA STAR软件设计了3条引物:5’TGCGGCGTTTTATCATCTTCCT 3’,5’GTTTAAATGTA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是HBV基因组中比较保守的开放读码框架。本文就HBV X基因的结构特点,游离HBV X基因的变异,整合HBV基因的突变和HBV X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等有关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绝大多数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始于儿童时期 ,病毒S区基因变异与儿童HB疫苗的免疫失败、感染的慢性化以及暴发性肝炎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儿童HBV感染中S区基因变异的热点、变异的可能机理以及与临床的关系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儿童HBV感染者的病毒学特征和病毒S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或门诊收集的38例15岁以下、HBV DNA>500 IU/mL、HBsAg阳性患儿的HBV进行S基因扩增,测序分析扩增产物,同时检测患儿血清HBV标志物、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水平.结果 38例患儿中,36例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占94.74%,抗-HBs阳性仅5例(13.16%),HBeAg阳性31例(81.58%).测序成功的36例样本中B基因型32例,其中adw血清型29例,ayw型3例;C基因型4例,均为adr血清型.36例测序成功的样本中,14例HBV存在S基因变异(变异组),22例不存在变异(无变异组).14例样本S基因区共19个位点发生了变异,16处变异发生在B细胞表位,且其中10处发生在aa]24~1 47(a抗原决定簇)内;其余1处发生在T细胞表位内,2处发生在B/T细胞表位以外区域.14例变异者中,抗-HBs阳性者2例(14.29%),ALT异常者占4例(28.57%),AST异常者2例(14.29%),与无变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变异组HBV DNA载量为(6.92±1.73)IU/mL,低于无变异组的(7.76±1.26)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5,P>0.05).结论 湖州儿童HBV感染以B型为主,部分感染可能与病毒变异导致的免疫失败有关,病毒S基因变异主要位于B细胞和T细胞表位,特别是a决定簇内.病毒变异与否对患儿血清病毒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及其启动子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近年来导致HBeAg阴性的HBVC基因及其启动了变异的研究进展综述,在发现前C1896G→A变异的基础上发现了C区启动子变异,此外,尚有前C起始密码变异,第二密码子变异以及C24~27位碱基插入变异。前C/C变异发生率可能与病毒基因型有关,干扰素治疗是否促进前C/C变异发生尚难定论,前C/C及C区启动子变可能使病毒致病力加强,但并非肝病加重的唯一的原因,发生前C/C变异的病毒对干扰素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广东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HBV S基因变异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的儿童血清标本36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6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26份,完成测序23份,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其中4份在“α”决定簇片段内出现了氨基酸变异,2种变异形式未见报道,结论广东省免疫失败儿童存在不同位点的HBV S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免疫失败的原因。尚未出现稳定的变异株,对现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审核河南省六个县(区,下同)2010年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明确报告乙肝病例的特征,探索乙肝高发病率的原因。方法根据全省各县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分为三层,每层抽取两个县;在监测系统中导出六个县2008~2010年的乙肝报告卡进行分析,同时对报告卡分别进行当年和跨年度报告病例查重,查看2010年病例中当年和前2年的重报和可能重报率。结果2010年六个县共报告乙肝病例卡10025张,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58.6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占36.72%,疑似病例、检测阳性者和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0.03%、0.44%和4.21%。6297例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占2.13%,慢性乙肝占73.46%,未分类乙肝占24.4l%;2010年当年及前2年的重报和可能重报乙肝病例1181例,占六个县报告乙肝病例的18.75%,其中重报占14.51%,可能重报占4.24%,重报和可能重报使六个县乙肝平均报告发病率虚高36.03/10万。结论病例的重报和可能重报是导致乙肝发病率虚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及有关位点的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88例乙肝患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S区和C区序列并测序.[结果]在88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C基因型52例(59.09%)、B基因型36例(40.91%).B基因型的平均年龄为(38.56±12.55)岁,低于C基因型的(44.54±15.72)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的乙肝表面E抗原(HBeAg)阳性率(66.67%)高于C基因型(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50.00%和50.77%,分别高于B基因型的27.78%和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基因型C1762、C1764位点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应加强HBV基因型和基因突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扶贫项目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乙肝扶贫项目县礼泉、眉县抽取 5 11名 12~ 18月龄儿童及其母亲为调查对象 ,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结果为 :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95 5 %、94 9%、89 0 % ;母亲HBsAg阳性率 2 2 % ,儿童无 1例HBsAg阳性。分析提示 :第 1胎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显著地高于≥ 2胎 (χ2 =4 5 5 8,P<0 0 5 ) ;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0 0 88~ 12 5 4 ,P <0 0 5 ) ,全程及时接种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2 1 4 9,P <0 0 1) ;儿童首针HepB接种全部在出生地点 ,第 2、3针主要在乡村级 ;加强培训和开展广泛的宣传是提高HepB接种率的关键 ;借助医生和媒体宣传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开展孕妇HBsAg筛查 ,对其阳性者的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是降低乙肝发病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文  刘玉兰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88-1189
目的研究HBV-DNA P基因变异在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63例乙肝患者采用PCR法检测HBV-DNA P基因的变异.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之间差异显著(χ2=10.52,P<0.01).前者YIDD、YVDD和其他变异分别为21.13%、4.93%、8.45%.后者为9.62%、1.9%、3.85%.结论PCR是检测基因突变的高效方法之一,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HBV-DNA位点变异对判断疾病的稳定与进展及病情转归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 251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重庆市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V阳性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0.35%、33.47%、47.72%、51.94%,男、女性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14%、9.85%,城乡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9.11%、12.49%。HBsAg阳性人群中,乙肝病毒e抗原标化阳性率为39.31%。结论重庆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0余年,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解四川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现状和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于1999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为87.7%,农村1层64.3%,农村2层41.7%,农村3层38.1%.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丘陵和山区儿童,儿童在医院出生和参加计划免疫保偿将增加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机会,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知识、态度以及接种点的冷链运转方式等因素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BsAg携带者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前S区(PreS)区位点的突变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44例HBsAg携带者进行乙肝相关项目调查;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区序列并测序。[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44名HBsAg携带者中,8.33’%的携带者近1个月内出现过≥1项肝炎相关症状;近3年内,17.36%的携带者检测过肝功能,6.94%做过肝区B超检查;首次发现HBsAg阳性的方式和时间为在就医时占20.14%,在本次调查时占79.86%。144份HBsAg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中61.81%为B型,38.19%为C型;其中本地常住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31.25%、68.75%,外来流动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65.62%、34.38%。经,检验,两类人群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PreS区突变分析显示:本地常住人群基因型C型PreS1区突变率为6.25%;外来流动人群基因型B、C型PreSl区突变率分别为16.67%、6.82%,PreS2区突变率分别为2.38%、4.55%。[结论]本次调查的144名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为B、C型,检测到基因PreS区突变及部分携带者HBV复制呈活跃状态。应该按照慢性病管理方式,开展对本地常住HBsAs携带者社区随访,定期督导与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乙肝患者;加强对外地来沪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及突变监测.对本地乙肝有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