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同时辅以化疗。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无远处转移迹象,l例局部复发。MSTS功能评分提示所有患者各项评估都在3.5分以上,表明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MRI上测量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骨性标志,研究股骨前轴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骨性标志的可靠性。方法:78侧正常成人膝关节,行磁共振扫描,在横断面图像上定位经股骨上髁轴、Whitesides前后轴、股骨后髁轴和股骨前轴。测量Whitesides前后轴、股骨后髁轴、股骨前轴相对于经股骨上髁轴旋转的角度,比较它们相对于经股骨上髁轴的可靠性。结果:股骨前轴相对于STEA内旋(9.61±3.36)°,相对于CTEA内旋(13.32±3.27)°。Levene检验提示股骨前轴分别与股骨后髁轴、Whiteside’s前后轴相比,相对于经股骨上髁轴的变异性有显著差别。结论:股骨前轴作为全膝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位和测量膝关节磁共振图像上全膝置换股骨远端旋转对位标志,评价股骨后髁角做为旋转力线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对正常膝关节进行磁共振扫描。在横断位图像上测量股骨后髁轴,以及临床经股骨通髁轴、Whiteside's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在冠状面上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结果共测量78例正常膝关节。配对t检验提示股骨后髁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side's线的垂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股骨通髁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通髁轴旋转的角度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样本t检验提示股骨后髁轴外旋3°和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股骨后髁轴作为全膝置换术中旋转力线参考标志,较Whiteside's线和临床经股骨通髁轴更可靠。传统沿股骨后髁轴外旋3°截骨的可靠性差。股骨后髁角的变异范围大,需进行个体化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股骨后髁角,为全膝置换手术正确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解剖数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的并发症.方法选择70例正常人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0岁.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0.5 mm)获取股骨远端的精确的横断面图像,Autocad软件测量股骨后髁角.此外,测量9个因肢体恶性肿瘤而行髋关节离断或股骨中上段截肢的膝关节,男6例,女3例.结果股骨后髁角,男性(6.5±1.3)°,女性(7.1±1.7)°,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人的股骨后髁角较西方人大,术中如以股骨后髁轴外旋3°来放置股骨假体,容易出现假体内旋.  相似文献   

5.
股骨后髁角的影像学测量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股骨后髁角,为全膝置换手术正确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解剖数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的并发症。方法:选择70例正常人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 ̄40岁。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0.5mm)获取股骨远端的精确的横断面图像,Autocad软件测量股骨后髁角。此外,测量9个因肢体恶性肿瘤而行髋关节离断或股骨中上段截肢的膝关节,男6例,女3例。结果:股骨后髁角,男性:(6.5±1.3)°,女性:(7.1±1.7)°,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人的股骨后髁角较西方人大,术中如以股骨后髁轴外旋3°来放置股骨假体,容易出现假体内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的先天性髋脱位患儿,术前测量出拟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度,同时测量截骨处股骨直径,经过计算,得出术中股骨近截骨端边缘应内旋弧长,应用于股骨旋转截骨术矫正股骨颈前倾角手术中,其矫正角度准确,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恶性肿瘤保肢治疗的化疗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对11例股骨恶性肿瘤病例,通过术前穿刺活检、定性、Ennecking分期、大剂量化疗;术中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瘤骨灭活再植等手术方法;术后大剂量冲击化疗等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疗。结果:Ⅱ例病人均随访10个月~5年(平均3年3个月)。8例无复发,肢体功能优良率达72%。结论:通过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疗认为大剂量化疗是股骨恶性肿瘤达到保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术后疼痛相关性,减少假体力线不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力线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可造成髌骨轨迹异常、屈曲间隙不稳和胫股假体剪切扭力增加,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假体磨损、松动、膝前疼痛等。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是引发术后疼痛最主要的关节内因素。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大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采用髓内固定,PFN因抗旋转稳定性强以及远端具有动、静两种锁定孔设计而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采用PFN治疗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旋转成形术治疗超长病程慢性骨髓炎。方法:对一名患右股骨中下1/3慢性骨髓炎长达40年,大腿屈肌挛缩,膝关节强直于屈曲90度位,其间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无效,窦道经久不愈,病灶周围活检无恶变的患者,利用功能良好的小腿代替大腿,用向后旋转180度的踝关节代替膝关节,术后装配小腿假肢。结果:患者术后效果满意,装配小腿假肢后恢复行走功能。结论:旋转成形术治疗股骨慢性骨髓炎可避免患者高住截肢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安装假肢后可极大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下肢CT图像测量股骨髁通髁轴与股骨后髁轴的旋转度数,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TKA手术的283例患者的膝关节X线及下肢CT影像学资料。1名关节外科住院医师及1名资深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分别通过影像系统测量股骨外科通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及股骨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axis,PCA)间夹角的度数。计算sTEA与PCA夹角及常规按照PCA外旋3°放置股骨假体TKA术后与sTEA的夹角。结果:sTEA相对于PCA平均外旋1.63°(内旋3.79°至外旋7.87°)。常规将股骨假体参照PCA外旋3°放置时,只有163例(57.6%)患者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在sTEA的±2°范围内,其中68例(24.0%)的患者股骨假体相对于sTEA内旋。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存在广泛的差异性,常规参照PCA外旋3°放置股骨假体将会造成显著位置误差,影响TKA预后。应根据术前影像资料个性化制定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加抗旋转螺钉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明确诊断后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加抗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9~4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动力髋螺钉加抗旋转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单独DHS内固定更具生物力学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术后骨折端的旋转对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BS  Liu HB  Wang XS  Jiang XY  Wei J  Liu DQ  Wang M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211-2213
目的 探索在手术中准确判断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的方法。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第1组62例,术中将伤侧足置于中立位固定骨折;第2组27例,将骨折固定在股骨前倾角为15度的位置上;第3组21例,术中根据健侧股骨前倾角调整伤侧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并固定骨折。术后第3天摄X光片并行CT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前倾角,伤侧与健侧股骨前倾角的差值为骨折端旋转移位的程度。另取正常人11例行CT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前倾角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前倾角最大值为26度,最小值为-8度,其中左侧平均值为12.82度,右侧平均值为12.45度,两侧差值最大为7度。治疗组健侧股骨前倾角的均值为:14.67度,最大值为51度,最小值为-24度。治疗组伤侧股骨前倾角的均值为14.27度,最大值为40度,最小值为-23度。第1组及第2组中旋转移位〈10度者占53和52%,而〉20度者为19和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中,所有病例的旋转移位均〈10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后近50%的骨折存在〉10度的旋转移位。在手术中使用X线透视设备可以准确调整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只有以健侧的股骨前倾角为标准来调整伤侧股骨的旋转对位才能达到骨折旋转复位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及塌陷、防切割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是治疗高龄(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正常成人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磁共振研究,确立股骨前轴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为股骨旋转对线标志的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对60侧正常膝关节(A组),骨性关节炎中40侧轻度内翻畸形膝关节(B组)及20侧重度内翻畸形膝关节(C组)行磁共振(MR)扫描,测量三组后髁轴、Whiteside’s轴、股骨前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及,临床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对各个角度做三组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股骨后髁角(PCA)为-(3.2±1.6)°、髁转角(CTA)为-(7.0±1.7)°、Whiteside’s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WSA)为-(87.7±3.6)°、Whiteside’s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WCA)为-(91.4±3.6)°、股骨前轴相对于外科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角度(AFSA)为-(9.0±2.2)°、股骨前轴相对于临床经股骨髁上轴旋转的(AFCA)为-(12.8±2.4)°,LSD—t检验提示PCA及CTA在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和0.041),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SA及WCA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SA及AFCA在各纽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前轴较股骨后髁轴、Whiteside’s轴受骨性关节炎影响小,可以参照此轴放置股骨假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用L-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25例,平均随访14.5个月,优良率92%。主要讨论Ⅲ、Ⅳ型L-钢板对股骨国了下骨折对绝对手术适应症,该内固定手术简便、实用。用此钢板做内固定可解决股骨近端骨块外移,粉碎骨片解剖对位,也可纠正股骨转子下区出现应力问题,恢复患肢长度,防止缩短、旋转及成角畸形,是转子下骨折良好的内固定材料,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蒲建明 《新疆医学》2005,35(2):54-54
自Kurtscher发明交锁髓内钉以来,髓内钉内固定已成为目前股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首选方法。我们对38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了此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防旋转、抗短缩、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扩大了股骨、胫骨骨折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股骨下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对于进行性破坏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早期,目前多采用大段骨切除,以期达到既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又保留肢体,恢复一定功能的目的。但瘤体切除后,如何修复和重建所遗留的骨缺损,仍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常采用瘤段切除后膝关节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方法。传统的方法是股骨远端作瘤段切除后,将胫骨劈下一半移向缺损处作滑动融台,同时用铜板或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