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余年来,我院的中草饮片没有发霉变质现象,实践证明,干燥及保存方法是防止中草饮片霉变的重要措施,在基层医院经济实用,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变质甘蔗中毒是由于食用霉变甘蔗而引起的食物中毒,1972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均有散在发生,每年多为2、3月份,这主要由于甘蔗过冬保存不当而变质所致。据有关资料报道,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3.2%,有的成为终身残废。本校附属医院自1987年1月28日至2月20日曾先后以急诊入院5  相似文献   

3.
疹型汗管瘤是汗管瘤中少见类型。现报告1例。病历摘要女患,26岁。4年前在左侧胸部出现散在的米粒至绿豆粒大小的皮疹,高出皮面,无不适感。但皮疹逐渐增多,波及腰背部及股外侧。外涂激素类药物无效。既往健康,家族中无同患。体检:胸、腹、背部及股外侧可见广泛而散在的米粒至绿豆粒大小、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呈暗红色或棕褐色。眼  相似文献   

4.
变质甘蔗急性中毒二例沙瑞娟张玲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变质甘蔗;中毒变质甘蔗急性中毒系因食用霉变甘蔗后,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中毒性疾病,临床少见。报告2例经临床确诊的病例,并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赤霉病是禾谷类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禾谷镰刀菌侵染引起的。麦类、玉米等农作物患了这种病,不仅能使粮食减产,而且用这种被污染的粮食作食品或饲料,还能导致人、畜和家禽食物中毒。 1975年10月,桓仁县某生产队将新收割的霉变玉米分给社员,每人80余斤。社员因进食这种玉米加工的食品而发生中毒。一、发病情况据调查,凡经食用霉变玉米加工食品者,先后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但能确切追查到的只有84例。多数患者在进食后1~2天内发  相似文献   

6.
中药贮藏变质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附院药剂科(046000)刘惠平李素花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虫蛀、霉变、泛油变色、跑味等使药品变质的现象在药品生产单位、经营单位、销售单位的药库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如何避免和控制药品变质,使患者达到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HACCP原理运用于花生"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出口"的整个商品流程,以确定预防和控制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点和措施.方法:根据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高风险的特点,以及影响花生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因素,根据炒制花生果商品流程,运用HACCP危害分析原理,分析了在花生的商品流程图的各个环节中黄曲霉毒素危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在种植、收获、原料储存、加工、成品存放及运输等全过程,花生均可能污染霉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往往与霉变粒、受损伤、发育不良粒等有关.因此,以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和预防黄曲霉毒素再污染的步骤宜作为关键控制点;控制花生水分含量和去除霉变、受损伤、发育不良和异色花生粒等措施,作为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论:运用HACCP原理分析花生黄曲霉毒素危害,可以确定其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霉变甘蔗中毒常发生在春暖解冻的季节.引起中毒的霉变甘蔗,一般是外观光泽不好,剖面呈灰黑色、棕褐色、浅黄色,结构疏松、呈糠萝卜状,尖端或断面有明显的白色絮状或绒毛状菌丝.霉变甘蔗有明显的酸霉味、酒糟味和微辣味.将霉变甘蔗横切开,放于0~17℃的室温中,12~24小时后,整个横切面即可长出2~3毫米长的白毛(真菌菌丝).引起甘蔗霉变的原因是由于甘蔗在收获、运输或贮存时受到真菌的污染,且存放在温度为0~20℃,湿度为80~90%等适合某些真菌生长的条件下所致.一般认为含糖量低的未成熟甘蔗比含糖量高的成熟甘蔗更容易发生霉变.根据文献资料报道,霉变甘蔗引起中毒的真菌多为镰刀菌属的梨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这些真菌可以产生亲中枢神经系统的、水溶性的、耐热的镰刀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药品和药材的储存和保管要求也日益提高。中药材在保管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走油等变质现象,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其中外因是温度、湿度、日光、微生物等外在因素引起的中药材的变质,包括成分的损失。本文即讨论了温度对白术药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因保存不当而变质的甘蔗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本病可使脑、肝、肺、肾等多个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结合我们近二年来遇到的  相似文献   

11.
变质甘蔗中毒是一种急性食物中毒,流行于我国13个省。人们因进食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发病急,严重者1~3日内死亡。病死率为10%。急性期脑水肿严重,昏迷时间超过一周的患者有锥体外系神经损害的后遗症,丧失了独立生活能力,后遗症病人的脑CT扫描显示  相似文献   

12.
王亚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38-139
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环境的影响,经常会发生霉变、虫蛀等变质现象,导致药材失效,临床上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或加重病情,教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科学的管理好中草药库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甘蔗甘甜多汁,很多人都爱吃,尤其是青年人和儿童更是喜欢,但是吃甘蔗一定要特别注意,不可吃变质霉变甘蔗,以防中毒。据调查资料显示,变质甘蔗中毒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但北方十余个省市发病率高于南方。甘蔗生长于南方,每年清明播种,11月成熟上市,销售至转年清明。运到北方的甘蔗大多堆放于地窖、仓房或庭院中过冬。存放的甘蔗若因保管不当,发霉变质,食后就极易引发中毒。因而发病季节多在1-4月份,其中以3~12岁儿童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材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有的易吸湿,有的怕热,有的具有挥发性质等.在贮存中应根据特性加以处理,妥善保管,以免发生霉变、变质、变色,甚至失效等而影响质量.1 贮存前的处理药材在贮存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除去泥砂等杂质,并根据药材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如晒、烘、阴干和石灰干燥等,尽量降低药材中的水份,防止霉变、虫蛀的发生.药材处理后要进行妥善的包装,常用草包、麻袋等包装,对于一般极易霉烂的药材如当归、党参、银花、山药、牛膝、冬花等要以木箱包装,并内衬油纸,压紧密盖,外用牛皮纸或猪血涂封,可久贮而不变质.  相似文献   

15.
种子、果实类中药材因其含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较多,在贮存过程中易受空气、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霉变、虫蛀、变色等变质现象,因此做好此类中药材的科学贮存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在夏季十分重视预防食物中毒,天气转凉便有所放松,认为秋季天气转凉,食物不会像夏天那样容易变质。其实不然,食物中毒同样也是秋季常见病,且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与植物性食物中毒。中毒症状分四型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一般来说,吃了变质禽畜肉,霉变的鱼、奶、剩饭等,或烹调卫生不佳,有生熟交叉感染,蚊  相似文献   

17.
隗金华 《河北医学》2012,18(5):704-706
目的:为了解目前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卫生监督工作.方法:2010 年12 月至2011 年5 月,对我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附近的4 个较大的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调查.结果:调查共抽检了149 家食品单位.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差,持有健康证的人约占59.8%;卫生设施不完善,具有有效防尘设施的约占41.6%;存在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的食品约占21.35%;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和污垢不洁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约占46.2%,具有相当大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结论:我区集贸市场存在着诸多食品卫生隐患,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范,使之有效落实,加强有关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增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74年以来,我们对四川食管癌高发、中发和低发地区的主要粮食和发酵霉变食品的真菌区系曾进行过对比调查研究,发现酸菜中的优势真菌是圆弧青霉(P.cyclopium)和杂色曲霉(A.versicolor).我们对这两种真菌的代谢提取物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酶致突变试验和枯草杆菌DNA重组缺陷菌株致突变试验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在出去旅游的人大多带回一些各地的名贵中药材,如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四川的冬虫夏草等。这些药材如果短时间内用不完,就要想办法保存好,因为名贵药材容易霉变或生虫,不适合久存。吃了变质的药材,滋补作用会打折扣,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冬去春来,甘蔗大量上市。甘蔗又是人们爱吃的一种水果食品,具有清热、生津、解渴、润燥的功效。如果食用发霉变质的甘蔗,也会发生中毒。甘蔗收割时尚未完全成熟,含糖量低。在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保存不当,有利于徽生物生长繁殖,容易引起甘蔗发生霉变。变质的甘蔗中可分离产毒真菌,如阜孢霉、串珠镰刀菌,根霉、青霉、交链孢霉等,霉菌产生毒素食后即发生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