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对7种特殊类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10例,巨大型动脉瘤及并血栓形成或钙化6例,非损伤性脑膜中动脉动脉瘤、伴两条供血迷行动脉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1例行栓塞术,余者开颅行动脉瘤夹闭、切除或包裹术,所伴AVM一并切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①术前需行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脑膜中动脉动脉瘤尚需颈外动脉造影;②手术夹闭或切除为最佳选择,最好一次手术处理AVM及所伴动脉瘤或两侧多发动脉瘤,务必完全阻断向动脉瘤供血的迷行动脉.  相似文献   

2.
颅内高级别动静脉畸形(AVM)包括Spetzler—MartinⅣ级、Ⅴ级、Ⅵ级脑AVM。目前公认显微手术切除联合栓塞或放射治疗是颅内高级别AVM治疗最为理想的方法^[1-3]。影响颅内高级别AVM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有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出血史、AVM的大小、邻近脑功能区、深部引流静脉、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主要指豆状核纹状体动脉、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深穿支动脉、脑动脉其他中央支或深部脑膜动脉^[4])、术前或术中栓塞、术中出血量等。现就这些临床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34-23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给予ICG荧光血管造影,术后随访3~68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结果 ICG荧光血管造影能明确辨认动脉瘤大小、瘤体指向,术中确认动脉瘤颈残留3例,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2例,穿通支血管误夹1例。供血动脉阻断后引流静脉的最大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动脉瘤切除前(P <0. 05),动脉瘤切除后引流静脉的最大荧光强度显著低于供血动脉阻断后(P <0. 05)。动脉瘤切除前和供血动脉阻断后引流静脉显影延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动脉瘤切除后引流静脉显影延迟时间显著长于动脉瘤切除前和供血动脉阻断后(P <0. 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期间死亡5例(20. 8%,5/24)。结论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 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发供血动脉近端动脉瘤(APIA)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352例AVM病人,按有无APIA,分为Non-APIA组(321例)和APIA组(31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AVM的血供和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出血及出血部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对于AVM合并APIA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方式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治疗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PIA组病人年龄高于Non-APIA组(P<0.01),后循环供血率51.6%(16/31)明显高于Non-APIA组的22.7%(73/321)(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及AVM血供均为AP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手术+血管内治疗3组病人动脉瘤的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术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大发生APIA的可能性越高,后循环供血的AVM越容易并发APIA,在优先处理动脉瘤的原则指导下,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和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一种特殊类型-弥漫性A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改变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1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141例脑AVM患者中有6例表现为弥漫性AVM。5例临床上以脑内出血发病,脑血管造影上可见多条供血动脉和弥散、松散的异常血管染色,染色不均,没有明确的畸形血管团边界。手术治疗的4例中,仅有2例全切。术中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在异常的动静脉血管间有正常脑组织存在。结论:弥漫性脑AVM在脑血管影造和病理上均不同于典型的AVM。该病变在自然病史中易于破裂出血,治疗上需积极而谨慎对待,对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Zhou DB  Zhao JZ  Wang S  Ni M  Wang R  Zhang D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8-1691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裂区中小型AVM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对怀疑有AVM的脑出血患者条件允许时在术前进行3D—CTA、MRA或DSA检查,可有助于了解AVM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翼点或标准大骨瓣入路,先在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切开皮质前首先观察皮质表面是否有异常血管,避开重要功能区。清除血肿后查看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及异常血管团。中小型AVM由于容易再出血,术中尽可能予以全切除。亦可在清除血肿后沿大脑中动脉M2、M3逐步解剖,剪断进入AVM的血管,将其全部切除,但侧裂的引流静脉(深或浅大脑中静脉)必须保留。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1周内恢复清醒9例,术后8~14d恢复清醒5例,术后15~30d恢复清醒3例。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均未见血肿残留及复发,全部病例术后1个月内行DSA检查未发现AVM残留。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Ⅲ级15例,Ⅳ级2例。结论:侧裂区中小型AVM的破裂出血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急诊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将畸形血管切除,可避免颅内再次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及第2次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于2006年9月~2012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术中采用显微镜下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治疗的脑AVM患者并采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来探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与AV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AVM患者中完全切除病灶123例,未完全切除者3例,术后行伽刀辅助治疗。预后评价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123例,中度残疾者2例,严重残疾者1例。结论: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是一种改善AVM手术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砌,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范围、边界.畸形血管团内含丰富的血流声像,双色红蓝混杂、方向各异的团状血流信号,优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多可辨认.畸形血管切除前,供血动脉RI平均值为0.37±0.08;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后,双色混杂血管团消失,砒平均值为0.63±0.09(P<0.05).8例病例清除脑内血肿后,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移位,术中超声给予重新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向.7例术中超声检查怀疑AVM残留,再次探查证实有畸形血管残存并予以全切除.结论 术中多普勒超声可实时进行脑AVM的定位、引导,术中超声血管造影可动态提供脑动静脉畸形的真实血供模式,结合RI使得脑动静脉畸形是否全切除的判定方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及颅内动脉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7月,我们采用DSA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例颅内动脉瘤,现将临床资料初步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 女性 70岁。因反复头痛,进行性左眼睑下垂2月、晕厥伴呕吐1次于1996年1月9日诊断为蛛网膜下肢出血入院,经MRI检查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见一大小直径约9mm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2个,直径分别为7.2mm和6.5mm。术前病人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45例脑膜瘸患者术前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探索脑膜瘸的术前栓塞效果。方法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行颈外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血供来自颈外动脉且无颅内危险吻合存在后。用150-300μm的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结果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见肿瘤实质明显变软,瘸体呈黄色,切除肿瘤过程中几乎无出血。估计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400ml。术中输血16例,输血量为400-800ml,平均550ml。无1例发生休克。显微镜下见肿瘤实质内有大量坏死区,其中心部位可见明胶海绵微粒。结论脑膜瘸术前供血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是脑膜瘸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袁五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09-121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急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脑血管CT造影成像和(或)病理检查证实为CAVM患者1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血肿清除并切除畸形血管9例,血肿清除并电凝结扎畸形血管供血动脉3例,单纯血肿消除4例。结果:9例畸形血管已切除,5例发现畸形血管残留,再次行手术切除和(或)放射治疗。术后病情无好转出院2例,日常生活能力Ⅰ级7例,Ⅱ~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脑血管CT造影成像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对于颅内血肿较大,意识障碍较重或病情正在发展者,应积极行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AVM患者的VCTDSA和3D-DSA资料,比较二者的病变检出、部位、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数目、颅内盗血现象及合并病灶,以3D-DSA为金标准评价VCTDSA诊断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39例AVM患者均为单发病灶,VCTDSA和3D-DSA均检出36个AVM.VCTDSA误诊1例小型AVM,漏诊2例微小AVM(直径小于1 cm);VCTDSA对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20%.VCTDSA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还可同时显示27例3D-DSA无法显示的脑出血,且仅需一次扫描即可显示合并的动脉瘤,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不敏感.结论 VCTDSA是一种无创的可替代3D-DSA作为AVM常规筛查、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方宪清  汪瑞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98-1898,190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32例AVM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病变位于额叶5例,颞叶12例,顶叶9例,枕叶4例,小脑半球2例。结果血肿清除加AVM全切除17例,血肿清除加供血动脉夹闭、部分AVM切除9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6例、加AVMⅡ期治疗4例(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及伽玛刀治疗),死亡2例。存活病例中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分级评价: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脑动静畸形破裂出血患者,在严重意识障碍或已出现脑疝的情况下需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尽可能地进行AVM全切除;而对于AVM处于功能区、脑深部或巨大AVM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夹闭AVM的供血动脉或切除畸形血管团,或仅清除血肿待病情稳定后Ⅱ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 ,急诊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其为手术提供依据及帮助决定手术方案。方法 CT提示颅内血肿 ,怀疑AVM出血 ,经行MRA检查提示脑AVM的 19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 17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 ,2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 ,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19例中恢复优良 15例 ,其中 14例复查DSA或MRA ,12例AVM消失。结论 对于脑内血肿较大、颅内压高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AVM出血患者 ,应积极予以急诊手术。MRA可显示AVM主体及主要供血动脉 ,较DSA检查无创、快捷安全 ,能在短期内设计较合理手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