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盐在胆道梗阻所致肠道细胞易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Wistar大鼠,分别制成胆道梗阻及梗阻后胆道外引流动物模型,对其血液及脏器进行定量细胞培养。研究发现:胆道梗阻及梗阻后胆道外引流均可致肠道细胞易位,肠道微生态失衡是细菌易位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肠道胆盐缺乏是细菌易位的主要致病因素,口服去氧胆酸盐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阻止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对肠道细胞易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感染与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及再通后感染与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51例胆道梗阻患者及37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 胆道梗阻组肠道菌量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较胆囊结石组明显升高(P<0.05);此外,胆汁细菌培养51例胆道梗阻患者中有40例有菌生长(78.4%),与胆囊结石组(32.4%)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梗阻后胆道外引流及术后肠功能抑制均可诱发肠道细菌易位。胆道梗阻再通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行胆道冲洗,适当的胆道限流及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维持胆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阻止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对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廓清术后胆道感染,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盐输出泵(BSEP)在胆道梗阻-再通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胆总管结扎(CBDL)组、胆道再通(BR)组,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采用RT-PCR方法和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在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肝细胞膜定位上检测BSEP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Mias99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BSEP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与TBA和TNF-α作相关分析。结果CBDL术后大鼠血清ALT,TBA及TNF-α显著增高(P〈0.05);BR术后上述指标逐步好转,7d时仍显著高于Sham组水平(P〈0.05)。BSEPmRNA水平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P〈0.05),CBDL术后14d仅微弱表达,梗阻解除后缓慢增高;BR术后7d仍未恢复至Sham组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SEP表达定位于肝细胞膜上,变化规律与前述一致,并且与TBA和TNF-α呈显著负相关(r1=-0.9257,r2=-0.8536,P〈0.05)。结论胆道梗阻-再通大鼠模型中胆盐的代谢与BSEP水平密切相关,而TNF—α可能是影响BSEP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胆道梗阻及再通术后感染及与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及再通后感染与肠道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1例胆道梗阻患者及37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偶氮显色法测定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肠道菌群测定。结果胆道梗阻组肠道菌量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较胆囊结石组明显升高(P<0.05);此外,胆汁细菌培养51例胆道梗阻患者中有40例有菌生长(78.4%),与胆囊结石组(32.4%)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梗阻后胆道外引流及术后肠功能抑制均可诱发肠道细菌易位。胆道梗阻再通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行胆道冲洗,适当的胆道限流及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维持胆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阻止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对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廓清术后胆道感染,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盐输出泵(BSEP)在胆道梗阻-再通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胆总管结扎(CBDL)组、胆道再通(BR)组,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采用RT-PCR方法和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在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肝细胞膜定位上检测BSEP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Mias99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BSEP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与TBA和TNF-α作相关分析。结果CBDL术后大鼠血清ALT,TBA及TNF-α显著增高(P<0.05);BR术后上述指标逐步好转,7d时仍显著高于Sham组水平(P<0.05)。BSEP mRNA水平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P<0.05),CBDL术后14d仅微弱表达,梗阻解除后缓慢增高;BR术后7d仍未恢复至Sham组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SEP表达定位于肝细胞膜上,变化规律与前述一致,并且与TBA和TNF-α呈显著负相关(r1=-0.9257,r2=-0.8536,P<0.05)。结论胆道梗阻-再通大鼠模型中胆盐的代谢与BSEP水平密切相关,而TNF-α可能是影响BSEP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接受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评价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对33例患者均完成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103天(9~578天)。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8.79%(26/33)、66.67%(22/33)、54.55%(18/33)。随访期内,2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93天(19~578天)。患者术后1、2、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75.76%(25/33)。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其中1例严重肝病患者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8例患者恢复;13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淀粉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肠道细菌易位与外科临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沾良 《普外临床》1993,8(2):76-78,83
感染始终是外科临床的主要难题之一。尽管采取日臻完善的隔离措施和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进行预防,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来自周围环境的感染源(外籍菌),但外科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停留在一个不再下降的水平上。此外,不少外科医生注意到,创伤应激后的病人,容易出现菌血症和毒血症。  相似文献   

8.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5,13(3):172-172
胆囊癌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5年生存率<12%,磁共振胆道造影(MRC)等无创性检查手段常被用来检查胆囊癌患者的胆道情况,并用来辅助内镜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以减轻胆道梗阻。CT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因此已成为肝内胆道系统检查首选的影像学方法。三维CT胆道造影(3-DCTC)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它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提高肝实质的显影,仅通过静脉期的数据就能得出结果,因此其肝内投影可选择最低强度(minIP)。本研究主要是了解最低投影强度的3-DCTC能否提供与MRC相同的全胆道影像数据,并在胆囊癌诊断中体现出优于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NO、ET1等在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胆石性胆道梗阻患者,按黄疸发生时间、血内毒素检测结查、有无急性胆管炎分组比较NO、ET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关系。结果 梗阻性黄疸I、Ⅱ组NO与ET1呈负相关;Ⅲ组NO与ET1呈负相关。内毒素阳性组、有胆管炎组:NO ET1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胆道感染、内毒素等导致NO与ET1的协调关系紊乱、NO的正常保护机制受损,这在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等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②检测比较NO/ET的变化关系,可能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肝储备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15例胃癌晚期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施行了减黄手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晚期胃癌所致黄疸 3例 ,胃癌术后复发肝门、肝蒂淋巴结转移压迫性黄疸 12例。其中 5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2例减黄术 ,10例营养性空肠造口。 12例成功实行胆汁内引流或外引流手术。其中 4例病人沿肝下缘解剖肝门 (2例切除部分肝方叶 ,显露Ⅰ级或Ⅱ级肝胆管 ) ,行胆管十二指肠桥式内引流术。 4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 ,经胆囊后壁试穿吸出胆汁后 ,沿穿刺针切开胆囊后壁、肝实质及第Ⅴ段肝胆管 ,边切…  相似文献   

11.
胆道低位梗阻的MRCP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道低位梗阻性疾病的MRCP影像特征,分析MRCP在胆道低位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0例胆道低位梗阻病人,以FSE序列行MRCP扫描,以MIP法行3D重建,对影像诊断与手术发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7例手术治疗,MRCP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蛔虫均能明确诊断,对胆管炎性狭窄、胰腺炎可以进行诊断,但有一部分病例可误诊为胆总管占位,胰腺占位,对胰上段胆总管癌诊断较可靠,壶腹癌的MRCP表现为双管扩张征,MRCP对梗阻部位的诊断率可达100%。结论:MRCP不仅能判断胆道低位梗阻的具体部位,而且还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分析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2.
华支睾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所致胆道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6例华支睾吸虫所致胆道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中34例术前未能确诊,仅2例术前怀疑为寄生虫团块阻塞。36例患者经手术切开胆总管取虫和术后驱虫治疗,全部治愈出院。30例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对病人有长期食鱼生史,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和体征,B超示胆总管无回声团块,CT示胆总管中等密度团块状肿物,应首先考虑诊断为华支睾吸虫引起胆道梗阻的可能。胆总管切开取虫,胆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驱虫治疗,必要时用胆道镜取虫,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复发性胆道恶性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间,我科对15例胆道恶性梗阻手术后复发再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PTCD术,对其中12例病人成功地放置了金属胆道内支架。为病人解除了胆道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200040)倪泉兴,曹国海,张延龄我们自1990年6月起对手术证实癌肿无法切除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即时作术中肝穿刺胆道引流(ITCD),取得较同期施行的PTCD满意的结果。现将初步...  相似文献   

15.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胆道恶性梗阻的定义胆管恶性梗阻不单指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肝胆管梗阻 ,还需要包括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癌、胰头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 ,此类病人就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黄疸 ,有的还合并严重胆管炎 ,病情凶险 ,全身情况差 ,手术机率很低。即使行姑息性胆道减压手术也十分困难 ,因而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 ,虽然它们起源不同 ,但引流去黄的处理原则是一致的 [1,2 ] 。2 内镜介入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继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临床获得肯定疗效后 ,内镜介入引流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 ,适用…  相似文献   

16.
胆道梗阻后心脏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道梗阻后心脏损害及损害机制。方法 分动物及临床实验 ;胆道结扎并离断 ,大鼠行颈动脉插管测心率、血压、心输出量 ,动态观测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血清总胆红素 (TBil)、胆汁酸 (TBA)、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ABC免疫组化法定位 TNF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临床以放射性同位素对胆道梗阻病人行心血池显像 ,得出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 胆道梗阻后大鼠血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下降 ,血清 TBil、TBA、ET、TNFα、心肌组织 MDA逐渐升高 ,SOD逐渐减少 ,胆道梗阻组与对照组比较 ,P<0 .0 5 ,心肌组织 MDA含量与血清 TNFα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932和 0 .85 0 ,光电镜检查心肌组织细胞 ,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损害加重。胆道梗阻组病人局部射血分数 REF3和 REF4、轴缩短率 RS3和 RS4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胆道梗阻后心脏功能受损且随黄疸加深而损害加重 ,自由基损伤、内毒素血症、TNFα等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是胆道梗阻所致心脏损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胆道支架是目前姑息性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而支架置入后长期的肠液反流入胆管则是引起支架堵塞和引起胆管炎的重要原因.常规胆道塑料支架通畅时间短,容易出现堵塞,而金属支架则价格昂贵且置入后无法取出.近几年相继出现了抗反流塑料及金属支架的相关临床研究,初步表明了抗反流支架能够有效的延长支架的通畅时间,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了内镜医师及普外科医师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张性金属支架内引流在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1994年8月以来,用国产的镍钛记忆合金金属支架,先后对26例梗阻性黄疽病人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内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llta床资料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27~68岁,平均53.4岁。其中良性病变3例,2例为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极痕狭窄致胆道梗阻;l例为胆管泥沙样结石并胆道梗阻。恶性病变23例,包括高位胆管癌5例,肝癌伴梗阻性黄值4例,壶腹周围癌8例,胃癌肝门区转移4例,胆囊癌侵犯肝门2例。所有病人均不宜或已不能手术治疗。出现…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与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关系董晓强,陈易人,胡振雄,仲明根,汪良,丁晓林采用急性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etivatingfactorPAF)与胆道感染、梗阻所致的脓毒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支架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可以选择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置入途径主要有EST和PTCD途径。胆道支架的移位、堵塞以及胆道感染是支架置入后的常见并发症,而以腔内放射为主的后续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局部肿瘤的生长。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对于胆胰管并存梗阻的患者,最好同时行胆管及胰管双支架联合引流。胆道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的方法,其效果可与外科分流术相媲美,对中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