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现场观察乳酸对诱蚊灯效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投放乳酸和无乳酸时诱蚊灯的诱蚊效果。结果 无乳酸组和有乳酸组捕获的蚊密度分别为10.25和16.94只/(灯·夜),有统计学差异(t=-2.845,P<0.05)。结论 乳酸能大幅提升诱蚊灯的蚊虫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功夫小帅诱蚊灯、CO2诱蚊器和RY系列CO2智能蚊虫诱捕器的实验室诱蚊效果.方法 在模拟现场内释放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各200只,同时使用3种诱蚊器诱捕蚊虫,以无光源仅有风扇的装置作对照.结果 4、12及24h3个观察时段,各诱蚊器诱捕的蚊虫均以淡色库蚊最多,前4h诱捕,构成比分别为56.00%、74.07%、... 相似文献
4.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以每月3次的频率分别于日落前后2h,同时采取CO2灯诱法和紫外灯诱法诱捕蚊虫,连续诱捕6个月。结果 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2483只,其中CO2灯诱法捕获成蚊1544只,紫外灯诱法捕获成蚊939只;CO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11.20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灯诱法〔6.87只(/灯·h)〕。结论 CO2灯诱法捕蚊效果好于紫外灯诱法,是蚊虫密度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6)
目的现场同时调查紫外线灯诱法与CO_2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定人、定时、定点采用紫外线灯诱法与CO_2灯诱法捕获蚊虫。结果 2种方法共采集蚊虫4属6种,计2 546只。其中紫外线灯诱法捕获3属3种798只,占蚊虫总数的31.34%,而CO_2灯诱法捕获4属6种1 748只,占蚊虫总数的68.66%,且CO_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为22.6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线灯诱法[6.86只/(灯·h)]。结论 CO_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种类和数量均明显高于紫外线灯诱法。建议在今后的常规监测工作中,可以用CO_2灯诱法替换紫外线灯诱法。 相似文献
6.
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捕蚊效果现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的捕蚊效果。方法采用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结果捕获的1548只蚊虫中,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87.86%、11.95%N0.19%;2种方法捕获的蚊虫种类相同,但CO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密度指数[21.8只/(灯·h)]显著低于人帐诱捕法[84.0只/(帐·h)。结论CO2灯诱法可作为蚊虫种群调查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相似文献
8.
三种方法诱蚊效果观察辽宁省锦州市卫生防疫站(邮编:121000)于健平,于健华,温志远为使调查结果能较正确地反映蚊虫自然消长规律,我们于1994年5~10月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的诱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在锦州地区城镇、农村各选... 相似文献
9.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害虫的综合防治中,物理防治具有环保的特点,灭蚊磁、捕蚊机等机械灭蚊为物理防治提供了新手段,受上海申雪节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蝙蝠王捕蚊机(基础型)的捕蚊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凌超谭佳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2):123-124
目的 现场同时调查2种流量的CO2诱蚊灯的捕蚊效果,为开展蚊虫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种流量的CO2捕获蚊虫.对两者捕获的蚊虫密度和种类构成,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300和500 ml/min 2种流量捕获的蚊虫种类构成无显著差异(x2=0.67,P>0.05).两者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6.07和5.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光诱诱蚊灯法和CO2诱蚊灯法实验室及现场诱蚊效果,为蚊虫的合理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结果 2种监测方法均有一定的诱蚊效果,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在实验室的捕虫率分别为45.33%和71.67%,现场监测捕获蚊虫密度为10.56和20.43只/(台,h),捕获蚊种均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雌雄性比分别是0.88∶1和4.57∶1.结论 2种监测方法均可用于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目的及生境的不同,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从而获得全面真实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d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房三带喙库蚊CDC和UV诱蚊灯捕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估CDC和UV诱蚊灯夜间人房三带喙库蚊捕捉效果。方法 根据拉丁方设计方案 ,把诱蚊灯置于寝室和客厅 ,每晚轮流置灯。结果 共捕获库蚊属蚊虫 6种 62 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最常见的蚊种 (4 19只 ) ;CDC和UV灯捕捉蚊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但当地降雨量与CDC捕捉效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而与UV灯捕蚊效果呈弱的负相关。结论 无论是CDC诱蚊灯还是UV诱蚊灯都可以作为云南省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市场上8种常见诱蚊灯的诱捕蚊虫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模拟方舱和现场不同环境安置诱蚊灯,通宵诱捕,分类和统计收集袋中的所有昆虫,比较捕获蚊虫效果,并与CDC灯进行了现场比较。结果吸入式灭蚊器/GM903在实验室和现场诱捕的蚊虫种类和数量均最多,明显优于其他7种灯;与CDC灯相比,在现场诱捕的蚊虫类群与数量类似。结论吸入式灭蚊器/GM903诱捕蚊虫的效果较好,诱蚊灯波长对诱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指数监测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和揭阳市,在选定的试验现场随机从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在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的环境,按每25~50m距离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室内及室外或诱蚊诱卵器周围5m的积水容器和蚊虫孳生容器数。结果在居民住户、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工厂和公园花圃共布放14902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14648个,捕获白纹伊蚊962只,致乏库蚊5只,白纹伊蚊占99.5%;诱蚊诱卵器阳性932个,诱蚊诱卵指数为6.36;诱蚊密度指数为1.03±0.89,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蚊虫数0~10只。同时调查14902个住户或单位(以诱蚊诱卵器为中心周围5m范围环境)的积水容器8537个,蚊虫阳性容器844个,布雷图指数为5.66,房屋指数为3.87,容器指数为9.89,可见相同环境开展调查,诱蚊诱卵指数是布雷图指数的1.12倍,是房屋指数的1.64倍,是容器指数的0.64倍。结论在社区登革热媒介监测中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及容器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诱蚊诱卵指数与布雷图指数相接近。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浙江省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浙江省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蚊媒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统一使用武汉吉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蚊灯,诱捕蚊虫。结果淡色库蚊为浙江省大多数地区的主要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在宁波和丽水地区为主要种群,白纹伊蚊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蚊虫在6-9月为活动高峰期,捕蚊数占全年的79.80%,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最多,占捕蚊总数的46.03%。结论浙江省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提示各地防制蚊媒传染病,控制蚊密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诱蚊灯法对温州市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诱蚊灯法监测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的变化规律,为防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和2008年每年4-11月在监测点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分类鉴定.结果 两年内诱蚊灯法监测共诱捕成蚊7685只,主要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2007和2008年的平均密度分别为4.06和3.46只/(灯·h),密度季节高峰期在5-7月,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密度季节高峰与人工小时法相近.结论 诱蚊灯法适用于家栖和半家柄蚊虫季节消长监测,对白纹伊蚊监测效果有限,诱捕持续时间可采用3 h或15 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