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降浊解毒汤灌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肾脏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8例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加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西医常规加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中药通腑降浊解毒汤灌肠,连续用药4周,评价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肾动脉和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VS75.5%,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肾动脉和叶间动脉PSV(收缩期峰值流速)、ED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均P<0.05),观察组叶间动脉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均P<0.05);观察组肾功能指标、肾动脉和叶间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的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流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凝、活血化瘀、降压等常规治疗;丹参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葛根素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丹参组、葛根素组患者的肾功能、血流参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丹参组、葛根素组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素能减轻慢性缺血性肾病临床症状,改善肾血流参数,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患者肾功能,其治疗效果与丹参无明显差异,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肾病的一种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下尿路梗阻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尿路梗阻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返流性肾病)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导尿或膀胱穿刺造瘘后解除尿路梗阻,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患者尿液引流后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尿液引流后予观察治疗,比较2组疗效:包括血肾功能测定(尿素氮、肌酐)、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测定肾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放射性核素肾动态功能显像(ECT)检查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尿液经引流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肾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较单纯采用引流尿液的对照组患者,其血清肌酐的下降程度、肾动脉阻力指数(RI)的下降、搏动指数(PI)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更好。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下尿路梗阻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返流性肾病)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02-1004
目的:检测颈椎旋转手法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测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在颈椎中立位以及旋转45°、60°时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动脉的内径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T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影响。结果:在旋转至45°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显著增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TV)增大,而椎动脉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无显著变化。在旋转至60°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内径和中立位相比并无显著性变化,而椎动脉的内径减小,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PSV增大,椎动脉的PSV减慢,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EDV、MTV均减慢,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大。结论:颈部旋转手法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地的影响,而对不同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杏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杏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血流动力学、尿蛋白和肾功的影响方法入选临床确诊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Ⅲ期患者48例,Ⅳ期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常规降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治疗组每日静滴杏丁注射液20ml,连续4周。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连续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Cr)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粘高凝状态,且能降低蛋白尿。尤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临床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通过颈动脉彩超的测定,观察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内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末期最小值(M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n);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作用,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针灸对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PS、MD和P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降低RI,增加双侧颈动脉的内径厚度,减小IMT。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和脑动脉血流状况,有助于减轻和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肾脏超声血流参数及弹性值为主要指标,评价参芪延肾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80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以入组先后为序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肾病饮食指导,治疗原发疾病及纠正贫血,维持内环境稳定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延肾颗粒。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肾主动脉及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Flow Velocity,EDV)、血管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等级、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值。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肾主动脉与段动脉EDV值较对照组患者高,肾主动脉RI值以及段动脉PSV、RI值较对照组患者低,治疗组患者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等级强的人次更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主动脉PSV、SWE值的差异无...  相似文献   

8.
Zhang WL  Wang WZ 《中国针灸》2011,31(9):783-785
目的:评估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5例)和药物组(33例),针灸组穴取人迎、内关、足三里等,足三里针上加灸;药物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针灸组与药物组相比,CCA增加[(8.16±0.80)mmvs(7.69±0.61)mm,P<0.01],IMT变薄[(1.05±0.09)mm vs(1.10±0.09) mm,P<0.05],PSV、EDV增快(均P<0.01),PI、RI下降(P<0.05,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血流状况有较好疗效,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滋肾降糖方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血清NO、eNOS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DKD脾肾阳虚证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针药联合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肾炎温阳胶囊治疗,中药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滋肾降糖方治疗,针药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滋肾降糖方联合温针灸背俞穴(脾俞、三焦俞、肾俞及膀胱俞)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及血清生化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ro)、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差异;左肾肾主动脉(MRA)、肾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各段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smax)、舒张期血流速度(Vdmin)及阻力指数(RI)变化情况;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差异;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左肾肾动脉血液流速及阻力指数、血清...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杏丁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E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杏丁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和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微循环,降血脂,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超声(VVI)技术评价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温胆片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等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血液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服温胆片,2组疗程均为3月。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用VVI软件自动识别和跟踪颈动脉血管内膜,自动测量各节段最大切向应变(S_(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_(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SV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项指标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VI技术检测结果:治疗组颈内动脉内膜速度向量大小、方向比较趋向一致,对照组颈内动脉血流方向紊乱、不同步;治疗组颈内动脉各个节段的S_(max)、SR_(max)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幅度也较大。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温胆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改善颈动脉血供及颈动脉弹性。VVI技术能有效显示颈动脉内壁弹性情况,较为准确地评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慢性肾脏疾病常规控制饮食、血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钙磷代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40 mL/d,连用15 d。按照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采用彩色多普勒测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功能血流阻力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杏丁治疗组(杏丁组)。结果杏丁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杏丁治疗UA效果肯定,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芪与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 (简称 DN)患者肾血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 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黄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察治疗前后肾血流及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DN患者肾脏存在高阻力、低灌注状态 ,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状态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Jacobson提出“缺血性’肾病”(ischemic renaldisease,IRD)的概念,是指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肾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和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直径的缩小,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不良,大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17.
橄榄降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生 《中医杂志》2008,49(5):411-413
目的 观察橄榄降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橄榄降脂胶囊,对照组用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服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斑块的体积(各个斑块体积之和)、颈动脉管腔直径(颈动脉分叉1cm处的测量值)、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动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面积、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橄榄降脂胶囊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名健康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分布部位、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观测颈动脉内部及血流情况、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S/D值,并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脑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尤其是软斑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软斑)的侧向符合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肾康组、联合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对症处理);肾康组给予常规治疗+肾康注射液;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肾康注射液+贝前列素钠。3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 Alb)、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FIB)、栓溶二聚体]、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腘动脉形态(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及其血流动学(峰流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肾功能、血液黏度、血脂、腘动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肾康组、联合组肾功能、血液黏度、血脂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联合组改善优于肾康组(P0.05);治疗后腘动脉形态(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学(峰流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方面,肾康组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均0.05),联合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贝前列素钠可以改善患者的血黏度、血脂、腘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学,增强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延缓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杏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张馨  缪文瑞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36-136,168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杏丁注射液,对照组予香丹注射液,两组均治疗 2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杏丁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 ST- T改变,降低血脂及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