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TF,TM,t-PA,PAI-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表达情况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组不予治疗,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治疗,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 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治疗。治疗后2 h取肝脏组织,-70℃保存,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PA,PAI-1和TF,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休克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②林格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休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③参附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休克组及林格液组比较表达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休克状态下肝脏组织及内皮细胞损伤持续存在,参附注射液可使凝血活性下降,同时又可防止纤溶过度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TNF-组、IL-1组、IL-6组、参附(TNF-)组、参附(IL-1)组及参附(IL-6)组培养的HUVECEPCRmRNA、蛋白及磷酸化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NF-组、IL-1组EPCRmRNA及EPCR蛋白含量均低(均〈0.05),TNF-组、IL-1组磷酸化JNK蛋白含量均高(均〈0.01)。结论细胞因子TNF-、IL-1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减少HUVEC上EPCR的表达,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细胞因子TNF-、IL-1对HUVEC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JNKMAPK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核因子-B(NF-B)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及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干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mRNA、蛋白及NF-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h)组EPCRmRNA、EPC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均〈0.01),LPS(48h)组EPCRmRNA、EPCR蛋白表达水平亦均低(均〈0.05);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h)组EPCRmRNA、EPC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均〈0.01),LPS(12h)组、参附(24、48h)组EPCRmRNA、EPCR蛋白表达水平亦高(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h)组NF-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0.01),LPS(48h)组NF-B蛋白表达水平亦高(〈0.05);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h)组NF-B蛋白表达水平均低(均〈0.01),LPS(12h)组、参附(24h)组NF-B蛋白表达水平亦低(均〈0.05)。结论 LPS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NF-B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干扰素-(IFN-)及白介素-4(IL-4)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TNF-组、IL-1组、IFN-组及IL-4组培养的EPCR mRNA、蛋白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TNF-组、IL-1组EPCR mRN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IL-1组、TNF-组EPCR蛋白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或P〈0.05)。TNF-组、IL-1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IL-1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减少HUVEC上EPCR的表达,其调节机制可能是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功能和血浆组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休克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复苏组(林格组)和参附注射液复苏组(参附组),每组各10只。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PAI-1:Ag)及组织因子(TF)含量,并计算t-PA:Ag/PAI-1:Ag。结果休克组、林格组和参附组t-PA、t-PA/PAI-1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林格组和参附组高于休克组(P〈0.01);参附组TF含量低于休克组和林格组(P〈0.01),而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纤溶系统平衡失调和血浆组织因子表达增强。参附注射液不能纠正其纤溶系统失调,但对组织因子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4例LN患者(LN组)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sTM和sEPCR水平。结果 LN组血浆sTM、sEPCR水平分别为(32.87±13.39)ng/ml、(180.97±14.9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4±3.72)ng/ml、(147.68±34.97)ng/ml(P均<0.01)。Ⅳ型LN患者sTM和sEPCR水平均高于Ⅲ型和Ⅴ型患者(P均<0.05)。LN组sTM与sEPCR呈正相关关系(P<0.05);sTM、sEPCR均与尿蛋白水平及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sTM与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LN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sTM及sEPCR水平可作为判断LN疾病活动性及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4例LN患者(LN组)及1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sTM和sEPCR水平.结果 LN组血浆sTM、sEPCR水平分别为(32.87±13.39)ng/ml、(180.97±14.92)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4±3.72)ng/ml、(147.68±34.97)ng/ml(P均<0.01).Ⅳ型LN患者sTM和sEPCR水平均高于Ⅲ型和Ⅴ型患者(P均<0.05).LN组sTM与sEPCR呈正相关关系(P<0.05);sTM、sEPCR均与尿蛋白水平及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sTM与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LN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sTM及sEPCR水平可作为判断LN 疾病活动性及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动态检测分析,观察其在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62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和35例输血科献血员标本的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同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活动型组sTM、sEPCR及vW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HBV-DNA阳性组sTM、sEPCR及vWF水平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均〈0.05);慢性活动型组经治疗后sTM、sEPCR及vWF水平较活动期明显下降(P均〈O.05);慢性活动型组sTM与sEPCR、sTM与vWF及sEPCR与vWF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576、0.6252、0.6135.P均〈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与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病变过程密切相关,联合动态检测sTM、sEPCR及vWF的水平可作为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百草桔中毒大鼠肺组织TM和EPCR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丁M和EPCR在PQ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和PQ染毒组(PQ组,32只,腹腔注射1%的PQ溶液20mg/kg),分别检测肺组织中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Q组大鼠的中毒表现。结果PQ组大鼠在染毒后6h和第一天时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NC组增强(均P〈0.05或0.01);PQ组大鼠在染毒后第一天时上述指标水平已开始下降,至第七天时降至正常。结论急性PQ中毒大鼠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肺组织TM和EPCR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PQ引起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观察MOD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MODS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变化.方法 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和MODS组.对照组24只,其余2组各33只.对照组不放血和注射内毒素.SIRS组和MODS组用钳夹动物一侧股骨造成骨折和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使休克持续1 h后进行复苏.复苏成功30 min后仅MODS组腹腔注射内毒素(2 mg/kg).从MODS组在注射内毒素后开始计算,3组大鼠在24、36、48 h随机取8只处死并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1CAM-1-mRNA表达,测定血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结果 MODS组ICAM-1mRNA表达在36 h时较24 h时明显升高(P<0.05),48 h进一步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ICAM-1mRNA表达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SIRS组和MODS组随时间延长CEC数量逐渐增加,3个时间点相互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相同时间点CEC数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MODS组NO含量36h时较24 h时明显升高,48 h时又下降,并且低于24 h时(P<0.05),相同时间点NO含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MODS组随时间延长ET-1含量逐渐增加,48 h ET-1含量同24h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ET-1含量在MODS组高于SIRS组(P<0.05),在SIR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RS和MODS时均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MODS时更为严重和明显,表现为黏附分子表达增强,NO和ET-1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卵巢癌患者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 28 例,健康体检妇女70例血浆TM、EPCR的含量.结果:91.4(32/35)卵巢癌患者血浆TM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IL-1β与TM、EPCR基因在百草枯中毒鼠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60只).PQ组一次性灌胃PQ25mg/kg染毒,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在中毒后6h、12h、1d、3d、5d、7d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鼠肺组织TM、EPCR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的IL-1β表达.结果C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渗出.PQ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且随时间推移肺损伤加重.C组TM和EPCRmRNA有一定水平表达;与c组相比PQ组鼠肺组织TM和EPCRmRNA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TM和EPCRmRNA的表达在1d达高峰之后下降,第3天基本恢复到C组水平.PQ组IL-1β与TM表达呈正相关(P〈0.01);IL-1β与EPCR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β与TM、EPCR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6 h采血收集血清和血浆,采用鲎试剂法定量测定血浆脂多糖(LP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将血清与HUVEC孵育8 h后分别应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荧光染色计算细胞坏死率,并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0、12、24 h的细胞间残存距离.结果 脓毒症组LPS、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脓毒症组血清刺激HUVEC后8 h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脓毒症组血清刺激HUVEC后的细胞坏死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孵育12和24 h后,脓毒症组的细胞间残存距离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清中LPS、细胞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与LN临床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住院的LN患者54例肾脏病理资料(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sEPCR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①观察组血浆sEPCR及sEPCR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Ⅳ型LN患者sEPCR水平高于Ⅲ型和Ⅴ型(P〈0.05)。②LN患者sEPCR与SLEDAI、24h蛋白尿水平和CRP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LN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sEPCR水平可作为判断LN疾病活动性及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脓毒血症(CLP)大鼠外周血内皮细胞(CECs)及其微粒(EMPs)计数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①对照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2 mL;②CLP组:CLP+生理盐水2 mL;③PHC0.1组:CLP+PHC 0.1 mg/kg;④PHC0.5组:CLP+PHC 0.5 mg/kg;⑤PHC1.0组:CLP+PHC 1.0 mg/kg;⑥PHC2.0组:CLP+PHC 2.0 mg/kg。方法流式细胞学(FCM)检测大鼠CECs及EMPs计数,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基质显色鲎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每组随机各抽取10只分别观察大鼠6、12、24、48 h以及72 h生存率。结果同时点比较各组生存率无差异;TNF-α、IL-6水平和外周血CECs和EMPs计数: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各组均低于CPL组,盐酸戊乙奎醚1.0 mg/kg和2.0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0.1 mg/kg与0.5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LPS含量低于所有其他组,而其他各组间LP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减少CLP大鼠CECs及EMPs计数,减轻脓毒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产生与释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