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Ⅳ)伴膜性病变型(V型)狼疮性肾炎(Ⅳ+Ⅴ型L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对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Ⅴ型LN患者43例,比较同期激素联合MMF(MMF组,n=20),与激素联合CTX间断静脉冲击治疗(CTX组,n=23例)的疗效。MMF剂量1.5s/d或2s/d;CTX剂量为0.75~1g/m^2。体表面积,每月静脉滴注一次。除MMF组血清肌酐高于CTX组外,其它基础病情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1)临床缓解率:治疗6个月时MMF组缓解率高于CTX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和4.4%(P〈0、05),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和34.8%(P〈0.05)。(2)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变化:MMF组尿蛋白完全缓解率(≤0.4S/24h)高于CTX组(20%傩4、4%,P〈0.05),红细胞缓解率也高于CTX组(63%傩50%,P〉0.05)。(3)自身抗体变化:MMF与CTX组患者分别有78.9%及69.6%血清抗-dsDNA转阴,ANA转阴率分别为36.9%和8.7%(P〈0.05)。(4)肾脏病理变化:5例行重复肾活检。MMF组2例达部分缓解,肾小球增生性病变及血管炎性病变消失,上皮侧沉积物未减少,CTX组3例(1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仍见增生性病变及袢坏死,2例未缓解者上皮侧沉积物增多。(5)副作用:MMF组并发带状疱疹2例,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各1例,CTX组2例并发带状疱疹及细菌性肺炎,4例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各有1例并发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和脱发。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Ⅳ+Ⅴ型狼疮性肾炎6个月的临床缓解率高于CTX,但绝大部分仅获部分缓解,对此类型LN最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非对照观察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分散片诱导治疗Ⅲ型及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活动性Ⅲ型及Ⅳ型LN患者采用激素联合MMF分散片(赛可平)诱导治疗。所有患者均先接受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0.5g/d×3d)治疗,继以口服泼尼松0.8mg(kg·d),4周后泼尼松逐渐减量。MMF起始剂量0.75~1.5g/d,根据霉酚酸(MPA)AUC0-12h调整MMF剂量,MPA AUC0-12h目标值为30~40mg·h/L,观察治疗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疗效主要指标为完全缓解率(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g/d,无活动性尿沉渣,血白蛋白i〉35g/L,SCr正常)和部分缓解率(定义为尿蛋白和尿沉渣红细胞计数下降超过基础值的50%,血白蛋白〉/30g/L,SCr稳定)。结果:共23例患者[女性19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32.5±10.9)岁]进入本研究,其中病理类型Ⅲ型9例,Ⅳ型14例,20例为初治患者。MMF平均治疗剂量(1.13±0.40)g/d,相应MPA浓度(35.80±9.31)mg·h/L。诱导治疗6个月时11例(47.8%)完全缓解,11例(47.8%)部分缓解,总缓解率95.6%,其中Ⅲ型完全缓解率(55.6%vs42.9%,P〉0.05)和总缓解率(100%vs92.9%,P〉0.05)高于Ⅳ型。不良反应包括带状疱疹3例(13.0%)、胃肠道症状1例(4.3%)及肝酶升高1例(4.3%),无一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激素联合MMF分散片(赛可平)诱导治疗III及IV型LN有较高缓解率,无严重不良反应。监测MPA血药浓度有助于调整MMF剂量。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对难治性狼疮肾炎(LN)的疗效。方法 观察38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复发或因毒副反应停药的难治性LN者MMF治疗12个月的疗效及活动指标变化。结果 浮肿、关节肿痛、皮疹、血白细胞减低的病例在治疗1个月后显著减少,3个月后消失。治疗前6个月尿蛋白、血沉、血尿素氮、血肌酐和抗dsDNA抗体显著降低,血白蛋白显著增加;6个月后这些变化趋缓。16例肾功能不全者治疗6个月,14例(88%)肾功能恢复正常。在MMF治疗中C3逐步升高、抗核抗体(ANA)逐步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C4在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24%,显著低于治疗前74%。结论 MMF对难治性LN有显著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其疗效变化可能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治疗ANCA阳性重型狼疮性肾炎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治疗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Ⅳ LN)的疗效。  方法 :采用激素联合MMF( 1 0~ 1 5 g/d)治疗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理类型为Ⅳ LN ,血清ANCA阳性的 3例患者 ,随访 6~ 9个月 ,观察肾脏和肾外脏器损害的变化。  结果 :3例患者的血清ANCA ,荧光法检测均阴性 ,ELISA法测定均为抗髓过氧化酶抗体 (MPO ANCA)阳性。均有大量蛋白尿和血尿 ,并伴严重肾外脏器损伤 ,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显示不同程度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及新月体形成、间质血管炎。经激素联合MMF治疗后 ,尿蛋白均显著减少 ( 1例尿蛋白转阴 ) ,血尿均显著下降。 2例原有大量心包积液者治疗后消失。血清MPO ANCA和抗 dsDNA均转为阴性。 2例患者治疗 6个月时重复肾活检 ,肾小球新月体、袢坏死和间质血管炎病变均消失。肾脏活动指数 (AI)分别由 13分、2 0分降至 5分和 2分。  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显示MMF对ANCA阳性的Ⅳ LN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霉酚酸酯治疗35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回顾性总结霉酚酸酯(MM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探讨MMF的剂量,了解复发情况.方法35例活动性LN患者(其中10例为初治,25例已经使用大剂量激素或联合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采用MMF联合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治疗前尿蛋白>2.0g/24h,有明显血尿或管型尿,肾活检显示活动性Ⅳ型LN.MMF起始剂量1.0~1.5g/d,初治患者同时给予足量激素诱导治疗,对已经使用大剂量激素者继续口服中、小剂量强的松.疗效标准分为缓解、部分缓解及无效.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MMF逐步减至0.5~0.75g/d维持.结果①MMF治疗时间6~36个月(平均12.7±6.8月).在治疗期间共有27例(占77.1%)获得缓解(尿蛋白<1.0g/d,无活动性尿沉渣、肾功能稳定、血清A-dsDNA阴性,无肾外活动),6例获部分缓解,2例无效.获得缓解的时间为3~15个月(平均6.5±4.7月).随着MMF治疗时间延长,缓解率逐步增高MMF治疗3、6、12、24个月的缓解率分别为25.7%、60%、72.7%及83.3%.18例患者减量或停药前行重复肾活检,肾组织活动性指数显著下降.②30例患者在治疗3~6个月,临床获得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开始减量.在MMF维持治疗3~9个月间12.5%患者复发,7例患者停用MMF3~9个月后3例复发.③治疗过程中各有2例患者并发肺炎及疱疹病毒感染,未见肝功能异常及白细胞减少.结论MMF1.0~1.5g/d剂量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狼疮性肾炎活动,诱导治疗时间应6个月以上.在获得缓解或部分缓解后MMF可逐步减量,但维持剂量不宜太小.停止MMF治疗后复发率高,因此必须有替代药物治疗以降低MMF停药后的高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 (MMF)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CYC)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 (LN)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探讨MMF治疗LN的适应证。  方法 :46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Ⅳ型LN ,其中 2 3例经CYC治疗无效者采用激素联合MMF(1 0~ 1 5g/d)治疗 (MMF组 ) ,另 2 3例患者接受激素联合CYC治疗 (CYC组 ) ,两组患者病情相似 ,随访≥ 6个月。MMF组及CYC组中分别有 15例、12例在治疗 3~ 6个月时进行重复肾活检。  结果 :①临床疗效 :治疗 6个月时MMF组尿蛋白及尿RBC下降程度大于CYC组。尿蛋白及尿RBC减少超过基础值的 5 0 %者 ,MMF组分别占 6 9 6 %及 91 3% ,CYC组分别为 47 8%和6 5 2 %。尿蛋白转阴和血尿消失率MMF组分别为 34 8%、43 5 % ,CYC组则分别为 2 1 7%和 39 1%。MMF降低血清冷球蛋白血症、ANA及A dsDNA的作用强于CYC组。②肾脏病理改变 :重复肾活检显示MMF组肾组织急性指数 (AI)下降程度大于CYC组 ,MMF组AI由 16 4± 7 8降至 4 0± 2 0 ,CYC组由 12 3± 4 0降至 6 4±3 0。MMF组肾小球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袢坏死、袢内血栓均消失 ,细胞性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及间质活动性血管炎病变显著减少 ,而CYC组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上述病变。③副反应 :MMF组胃肠道  相似文献   

7.
李龙  莫英曼  曾家顺 《山东医药》2010,50(43):65-66
目的提高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水平。方法对60例难治性LN患者行改良多靶点方案(激素+CTX+他克莫司)治疗6个月,评价疗效,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沉(ESR)、血清白蛋白(Alb)、补体C3及狼疮活动指数(SLE-DAI)。6例行重复肾组织活检。结果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24例,总有效率为91.7%。24 h尿蛋白定量、ESR及SLE-DA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清Alb及补体C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2例肾功能不全者SCr恢复正常。6例重复肾组织活检者病理改变均减轻。结论改良多靶点方案治疗难治性LN效果确切,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否存在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以及其沉积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5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C4d、C1q和C3的沉积,并与21例C4d阳性的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例LN患者(3.29%)肾小管PTC C4d弥漫阳性主要为Ⅳ型狼疮,其中,Ⅱ型LN3例,Ⅳ型LN9例,Ⅲ+Ⅳ型LN1例,Ⅳ+Ⅴ型LN2例。本组患者抗核抗体均强阳性,73.3%的患者抗dsDNA阳性,40%的患者抗Smith抗体阳性,60%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补体C3均明显下降,80%患者补体C4下降。同时,LN PTC C4d沉积阳性的患者,绝大多数合并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12例(80%)患者伴有C1q共沉积,4例患者(26.7%)伴C3沉积,2例患者(13.3%)伴IgG沉积,而21例移植肾C4d阳性急性排斥患者未发现其他补体成分的共沉积。LN患者PTC C4d阳性沉积者肾组织PTC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部分LN患者肾组织PTC C4d沉积,其存在自身免疫功能亢进和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伴PTC C4d阳性的沉积者不同,LN患者PTC C4d阳性的同时,合并有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而其PTC并无特殊的病理学改变,提示LN患者PTC C4d沉积的机制有别于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它的存在可能代表了LN中一个相对独特的亚型。  相似文献   

9.
普乐可复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肾炎5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5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活动性Ⅳ型狼疮肾炎(LN)应用普乐可复(FK5 0 6 )治疗,对其临床的疗效、作用特征、肾脏病理改变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与病理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2 0 0 1- 0 1~2 0 0 2 - 0 7,5例LN接受FK5 0 6治疗,疗程6个月,女4例,男1例,年龄2 2~5 0 (平均  相似文献   

10.
58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58例LN患者进行肾活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根据WHO 1982年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评分。结果 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占38%,其次Ⅱ型(26%)和Ⅴ型(24%),Ⅱ型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和LN的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最高,其AI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LN肾间质受累以Ⅳ型最为显著。血Cr水平与肾间质受累程度呈正相关。与TIL0-1级相比,2-3级病程相对要长。1-2级者尿蛋白排泄较0级与3级为高。结论 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病人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机制。方法 对17例LN病人进行观察,以1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Fas和FasLigand(FasL)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可溶性FasLigand(sFasL)的水平;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共孵育,磺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单核细胞体外存活率。结果 LN病人单核细胞Fas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上调(P<0.05);处于狼疮活动期的LN病人与狼疮静止期的LN病人之间单核细胞Fa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处于狼疮活动期的LN病人与狼疮静止期的LN病人之间单核细胞Fa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和LN病人的单核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出FasL的表达。正常人血浆中未能检测出sFasL,但LN病人血浆存在有sFasL;sFasL的水平在狼疮活动期和静止期的LN病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2h后,LN病人单核细胞的凋亡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6h后,LN病人单核细胞的存活率较正常人明显低下(P<0.05)。结论 LN病人单核细胞表面功能在Fas表达上调,血浆中存在sFasL,这可能是LN病人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肾活检确诊的非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和肾脏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1例非典型SLE患者临床资料和肾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均未达到ACR诊断标准,抗核抗体(ANA)阳性者24例,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升高者16例,血清IgG升高者4例,C3降低者11例,血清γ球蛋白升高者7例。肾活检均为狼疮肾炎(LN),其中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5例,Ⅲ+Ⅴ型1例,Ⅳ+Ⅴ型2例。结论:肾脏病理检查对非典型SLE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炎平对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46例肝纤维化指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给予肝炎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HI)、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肝炎平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肝功能指标、HA、PCm、LN、C-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肝炎平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对Ⅳ型狼疮性肾炎(LN)伴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NNV)的疗效。方法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LN伴间质NNV,分别采用激素联合MMF(MMF组,n=9)或激素联合CTX静脉冲击疗法(CTX组,n=11),MMF剂量1.5~2.0g/d,;CTX剂量为0.75~1g/m2.BSA,每月静脉滴注一次。两组患者基础病情相似,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0.4g/24h,尿红细胞(RBC)计数<10万/ml,无管型及白细胞尿,血清白蛋白≥35g/L,血肌酐(SCr)正常]和部分缓解(尿蛋白下降超过基础值50%且<2g/24h,尿红细胞计数及SCr下降超过基础值50%,血浆白蛋白≥30g/L)。结果MMF失访1例,CTX组失访2例。诱导治疗6月MMF组3例(37.5%)完全缓解,而CTX组无一例完全缓解,P=0.08,部分缓解例数分别为MMF组3例(37.5%)和CTX组3例(33.3%)。尿RBC<10万/ml比例MMF组高于CTX组(75%vs0,P<0.01)。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0.4g/24h)比例MMF组亦高于CTX组(62.5%vs11.1%,P<0.05)。治疗前MMF组5例、CTX组6例SCr增高,治疗6月两组均有1例SCr未降至正常。MMF组1例(12.5%)并发带状疱疹,CTX组5例(55.5%)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3例),白细胞减少(1例),肝酶升高(1例)。结论激素联合MMF对伴NNV病变的Ⅳ型LN近期疗效优于CTX,但需要扩大病例数长期随访,并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狼疮肾炎(LN)长期泼尼松治疗后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女性,健康对照A组20例,患者组25例(肾功能正常),于泼尼松治疗前(B),治疗后2个月,4个月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骨密度,同时测定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M),骨钙素(BGP)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1)LN治疗前组除腰2外各部分骨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泼尼松治疗后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治疗4个月时桡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2)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变化,血PT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血BG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1)狼疮肾炎长期泼尼松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逐渐下降,桡骨骨密度较早发生改变。(2)泼尼松治疗后血BGP下降,PTH上升,血BGP和PTH是反映继发性骨量减少的 敏感性生化指标,较骨形态学改变早。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Ⅳ型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间质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组织和Ⅳ型LN患者肾组织IDO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肾间质浸润核增殖抗原(PCNA)阳性淋巴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TIL)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肾组织未检测到IDO表达,而在Ⅳ型LN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阳性,并且LN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IDO的阳性强度与TIL PCNA+浸润细胞数及TIL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DO在Ⅳ型LN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与TIL浸润细胞增殖情况及TIL病理变化呈负相关,提示IDO可能参与LNTIL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后续硫唑嘌呤(Aza)维持治疗为对照,前瞻性研究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Ⅳ、Ⅳ+Ⅴ、Ⅲ+Ⅴ型和Ⅴ型活动性LN 92例,男女比例为1676,年龄在12~60岁,随机分为多靶点治疗组(诱导期FK506剂量为3~4 mg/d,MMF剂量为0.75~1.0 g/d;维持期剂量FK506剂量为1.5~2.0 mg/d,MMF剂量为0.5~0.75 g/d)和CTX-Aza组[诱导期采用IVC治疗0.5~1.0 g/m2BSA,1/月,维持期予Aza治疗1~2 mg/(kg·d)].总疗程18个月,诱导期初定6个月;若6个月内未达完全缓解(CR),诱导期延长至9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6 mg/(kg·d)]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诱导治疗期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 g/24h,尿红细胞<10万/ml,无管型尿和白细胞尿,血白蛋白≥35 g/L,SCr正常或上升不超过基础值的15%. 结果(1)多靶点治疗组Ⅳ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与CTX-Az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60.0%,P>0.05).(2)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显著高于CTX-Aza组(75.0% vs 16.7%.P<0.05).并且治疗9个月时多靶点治疗组尿蛋白正常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CTX-Aza组(72.7% vs 16.7%,P<0.05).(3)多靶点治疗组,Ⅳ型、Ⅳ+Ⅴ型LN患者诱导治疗期CR率都较高,均为75.0%,其次是Ⅲ+Ⅴ型(66.7%).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最低,仅16.7%,显著低于Ⅳ型、Ⅳ+Ⅴ型LN(P<0.05).(4)诱导治疗期由6个月延长至9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CTX-Aza组Ⅳ型和Ⅳ+Ⅴ型LN的CR率有所增加.(5)多靶点治疗组2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完成后接受重复肾活检,结果显示肾组织AI评分均值由9.0±4.0降至2.1±1.7(P<0.01),AI≥8分的患者比例也由75%降至4.2%(P<0.01).同时肾组织CI评分均值由0.7±1.0增至2.2±1.3(P<0.01),CI≥3分的患者比例从12.5%增加至37.5%(P<0.05).(6)多靶点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感染、脱发、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等,未见月经紊乱和停经报告.多靶点治疗组胃肠道症状、WBC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X-Aza组(P<0.05);血压升高发生率则高于CTX-Aza组(17.74% vs 0%,P<0.05). 结论多靶点诱导治疗对Ⅳ型、Ⅳ+Ⅴ型和Ⅲ+Ⅴ型LN均有显著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apoE)mRNA表达,初步探讨apoE在狼疮肾炎(LN)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9例,其中LN患者13例:LN-Ⅳ型(弥漫性LN)8例、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5例,非LN的SLE患者组6例,健康对照组8名。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核细胞apoEmRNA表达量。结果LN-Ⅳ型组apoE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LN-Ⅱ型组(脚.006)和其他两组(均为P=O.000)。与正常对照组和非LN的SLE组比较,LN-Ⅱ型组表达也上调,P值分别为0.018和0.031,正常对照组和非LN的SL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76。19例患者apoE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697,0.647。LN-Ⅳ型组、LN-Ⅱ型组、非LN的SLE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差异,P=0.764,3组TG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25。LN-Ⅳ型组肾脏病变活动指数高于LN-Ⅱ型组,P=0.006。结论LN患者单核细胞apoE表达水平可能与体内免疫反应和活动性炎症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中度以上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软肝冲剂治疗,对照组以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等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结果治疗组HA、C-Ⅳ、LN、ALT和γ-Glb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eAg和HBVDNA阴转率略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软肝冲剂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比较全面,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干扰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对狼疮性肾炎(LN)肾脏慢性化病变的影响。方法:9例LN患者采用MMF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疗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肾内α-内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MMF治疗6个月后,LN患者的蛋白尿、自身抗体等临床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肾组织慢性化指数治疗前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肾小管间质中α-SMA和肾内TGF-β1的表达治疗后有部分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肾间质血管上α-SMA的表达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MMF治疗6个月后,患者肾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部分下降,可能是肾脏慢性化病变无明显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