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移植实验使用的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3.5Gy、5Gy、6.5Gy、8Gy4个^60Coγ辐射剂量照射裸鼠,检测经过辐照后各组裸鼠1、3、5、7、14、21d血象变化,检测辐射后1、7、14、21d裸鼠骨髓基质CFU—F形成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辐射后1、7、14、21d骨髓基质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8.0Gy辐射剂量裸鼠死亡率100%;3.5Gy、5Gy、6.5Gy辐射剂量组裸鼠的造血损伤均能在辐射后21天之内自我恢复;6.5Gy组骨髓CFU—F于移植后7d(22±6)、14d(33±6)较3.5Gy、5Gy组均具有显著降低(P〈0.01),VCAM-1表达于7d(21.67±7.45)、14d(22.33±9.07)、21d(23.33±4.5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较3.5Gy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1d(23.33±4.51)较5Gy组(34.00±4.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6.5Gy是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适宜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移植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曦  陈幸华  司英健  刘耀  高蕾  高力  张诚  彭贤贵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04-1706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hUCBSCs)移植对裸鼠造血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6.5Gy辐照裸鼠后,分别从尾静脉输入1×105个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 1、 3、 5、 7、 10、 14、 21d观察裸鼠血象、骨髓象以及不同时相点CFU-F、CFU-GM、BFU-E、CFU-Meg动态变化.结果 HUCBSCs移植组裸鼠在血象、骨髓象恢复时间、不同时相点骨髓CFU-F、CFU-GM、BFU-E、CFU-Meg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CBSCs移植具有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FU-GM)数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成单位(CFU-F)的变化意义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经6.0Gy60Coγ照射后,立即喂饲川芎嗪并设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于第3、7、14、21天检测其骨髓VEGF、CFU-GM和CFU-F的变化。结果:照射后第3、7、14 d骨髓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但川芎嗪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骨髓VEGF表达水平逐渐恢复,照射后第21 d川芎嗪组已恢复正常(P>0.05),而照射组仍低于正常组。照射后骨髓CFU-GM和CFU-F明显受到抑制,但川芎嗪组显示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结论: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VEGF的表达变化在造血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川芎嗪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体外具有促进造血细胞集落扩增的能力,文中拟采用CM-DiI荧光标记技术,观察hUCBDSC移植后的归巢、定位和增殖情况. 方法:传代培养hUCBDSC,CM-DiI荧光染料预染后经尾静脉输入BALB/c-nu/nu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1、7、14、21 d取裸鼠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I标记hUCBDSC体内分布情况. 结果:传代培养hUCBDSC呈成纤维样,CM-DiI染色后胞膜呈红色.经尾静脉移植至裸鼠体内,移植后1 d,hUCBDSC广泛分布在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移植7 d以后,hUCBDSC主要分布在骨髓,在骨髓中增殖、分化;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的hUCBDSC明显减少. 结论: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可"归巢"至骨髓,并在骨髓中增殖、分化,重建受损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何首乌提取物对放射线照射后小鼠血小板(Plt)生成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处理),对照组(B组)和何首乌提取物组(C组),每组8只。B、C组予3.5Gy Cs137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C组每天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物125mg.kg-1.d-1,连续21 d,B组注射等容积NS。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7、14、21 d采集尾部静脉血,观察全血细胞计数变化;第21 d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CFU-MK)、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CFU-F)、红系爆增性集落形成(BFU-E)及粒单系集落形成(CFU-GM)培养。观察6只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CFU-F在不同浓度(0、10、50、100、200、500μg/mL)何首乌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C组Plt计数回升明显高于B组(P〈0.01),体内C组的CFU-MK、CFU-F、BFU-E、CFU-GM集落生长明显优于B组(P〈0.05,P〈0.01)。体外小鼠骨髓CFU-F的生长对何首乌提取物有浓度-依赖性。而何首乌提取物对体外骨髓CFU-MK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何首乌提取物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Plt生成功能有促进作用,它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刺激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改善巨核细胞造血微环境,进而提升外周血Plt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MNPCE)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法能否作为快速检测辐射后早期遗传损害的生物计量仪.方法辐照组采用直线加速器激发X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每组4只,剂量分别为0.5、3.0、6.0 Gy,于照后6、12、24 h取材;阴性对照组施以假照射,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结果 0.5 Gy X射线组受照后24 h,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而3.0 Gy及6.0 Gy组受照后6 h,fMNPCE显著升高(P<0.01).结论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法有作为辐射生物计量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549肺腺癌细胞株裸鼠骨转移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健康6~8周龄Balb/c-nu/nu裸鼠20只,将20只Balb/c-nu/nu裸鼠采用经皮左心室内注射法,将A549肺腺癌细胞株接种于裸鼠体内,接种后饲养观察Balb/c-nu/nu裸鼠的成瘤情况.结果 全部裸鼠均完成经皮心脏肺腺癌细胞的种植,共造模成功12只,占到全部裸鼠的60%.造模成功的裸鼠成瘤天数经SPSS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得出裸鼠成瘤天数的均值、标准差、及可信区间.结论 通过经皮左心室内注射A549肺腺癌细胞株,建立Balb/c-nu/nu裸鼠肺腺癌骨转移模型,方法可行性强,科学可靠,成膜率高,可用于肺腺癌骨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X射线照射所致造血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用BALB/c小鼠,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于X射线4.0 Gy辐照前24 h和辐照后2h分别给药一次,采血检测辐照前后的血象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白细胞在照射后第4日均下降至低值后开始回升,在照射后第8日,rmIL-12(200 ng/只)剂量组的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照射后生理盐水组、rmIL-12(50 ng/只)剂量组和rhG-CSF(2.5 mg/只)组(P<0.001);各组小鼠照射后红细胞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第12日达最低水平,继而各组红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在第12日(200 ng/只)剂量组的红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照射后生理盐水组(P<0.001);各组小鼠血小板在照射后前8d均呈下降趋势,给药对下降趋势影响不明显,在第12日,各组血小板开始恢复,但各组之间恢复情况差异不明显.结论 IL-12能明显促进X射线辐射损伤后的造血系统的提前修复,为IL-12在临床上治疗造血系统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A549肺腺癌细胞株裸鼠骨转移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健康6~8周龄Balb/c-nu/nu 裸鼠20只,将20只Balb/c-nu/nu 裸鼠采用经皮左心室内注射法,将A549肺腺癌细胞株接种于裸鼠体内,接种后饲养观察Balb/c-nu/nu 裸鼠的成瘤情况.结果 全部裸鼠均完成经皮心脏肺腺癌细胞的种植,共造模成功12只,占到全部裸鼠的60%.造模成功的裸鼠成瘤天数经SPSS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得出裸鼠成瘤天数的均值、标准差、及可信区间.结论 通过经皮左心室内注射A549肺腺癌细胞株,建立Balb/c-nu/nu裸鼠肺腺癌骨转移模型,方法可行性强,科学可靠,成膜率高,可用于肺腺癌骨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X射线和川芎嗪对C57小鼠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BMF)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照 组、X射线低剂量组(5.0 Gy)、X射线中剂量组(5.75 Gy)、X射线高剂量组(6.5 Gy)。经0.98 Gy/min X射线全身辐照后,受体小 鼠4 h内尾静脉注射4×106个来自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观察14 d后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外周血三系细胞、骨髓有核细胞、骨 髓病理学。采用5.0 Gy X射线造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5 mg/mL)、川芎嗪中剂量组(10 mg/mL)、川芎嗪高剂 量组(20 mg/mL),12只/组。川芎嗪干预各组每天分别给与相应剂量盐酸川芎嗪溶液腹腔注射,14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BMF情 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BMF小鼠14 d存活率出现降低,其中X射线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随着X射线剂量的增加, BMF小鼠外周血三系、骨髓有核细胞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骨髓病理显示骨髓充血明显、有 核细胞减少。采用5.0 Gy X射线建立骨髓衰竭模型后给予川芎嗪溶液治疗,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高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和红 细胞升高最明显(P<0.01或P<0.001),川芎嗪低剂量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或P<0.01);并且随着川芎嗪给药浓度 的增加,骨髓病理显示骨髓充血减轻及有核细胞呈现增多趋势,并且骨髓中Fas蛋白降低。结论5.0 Gy X射线辐照有利于免疫 介导的BMF实验研究,川芎嗪可通过调节Fas细胞凋亡等信号来参与BMF小鼠骨髓修复,并进一步拓展了“祛瘀生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与A/California/4/2009病毒序列比较同源性在99%以上,本实验旨在比较两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研究感染力强弱。方法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California/4/2009(CA4)两株病毒分别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CA7 MLD50为101.24/0.05 mL,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 d。结果相同TCID50的CA7和CA4病毒感染小鼠,CA4感染小鼠后14 d内死亡率为20%,而CA7感染小鼠后8 d内死亡率为100%。CA7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重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CA4 106TCID50感染的小鼠病理表现为中度-重度间质性肺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CA7感染力明显强于CA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 3-dihydronaphtho [2, 3-c] 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 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 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 3-dimethyl-1H-naphtho [2, 3-c] pyran-5, 10-dione(7)。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完全缺陷的Leprdb/db小鼠肾损伤机制。  方法  选取28周龄瘦素受体杂合缺陷的Leprdb/+(作为对照)与Leprdb/db雄性小鼠各10只,禁食8 h后,分别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小鼠经股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肾进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提取肾组织细胞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中硫辛酸合成酶(lipoic acid synthase, LIAS)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体质量、FPG、HbA1c、CRE、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Leprdb/+小鼠肾细胞结构完整,而Leprdb/db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及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与Leprdb/+小鼠相比,Leprdb/db小鼠血清中GSH水平降低,MDA和炎性因子MCP-1、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rdb/db组小鼠肾脏线粒体内LIAS和肾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量均降低,而NF-κB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8周龄Leprdb/db小鼠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肾损伤机制可能与LIAS调控Nrf2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 7, 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 7α-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 7, 9-tri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 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 3β, 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I(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11)、isoangustone A(12)、甘草宁G(13)、5, 7, 4′-三羟基-6, 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