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视疲劳已发展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临床注重对其预防和保健,可通过调整用眼模式,使用适宜物质、物理干预、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体征。目前视疲劳主要以主观症状进行诊断,尚无准确反映该状态的客观评价指标,导致实验和临床评价方法及机制研究匮乏。建立视疲劳动物模型,并结合中医对视疲劳的认识及诊疗特色建立视疲劳相关中医证候模型,有助于深入阐释视疲劳发生发展机制,全面挖掘中医对视疲劳的预防保健优势。现总结了视疲劳动物模型研究现状,提出了视疲劳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结合中医临床文献调研,分析出视疲劳人群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肾阴虚型、肝郁气滞型和肝血不足型,进一步提出了视疲劳相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策略,以期为缓解视疲劳中药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并为其辨证保健及精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 :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 ,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 ,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 :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 :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 ,内养正气 ,外拒邪气入侵 ,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 ,控制视疲劳的发展 ,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相似文献   

3.
视疲劳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疲劳的病因、治疗及其与使用视频显示终端关系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中医药治疗视疲劳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视疲劳的病因证治及其调养摄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内养正气,外拒邪气入侵,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控制视疲劳的发展,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相似文献   

5.
随社会发展及电子产品普及,视疲劳(肝劳)发生率近年来显著上升,不同地区和人群发生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差异。我国民族医药因其自身特色在视疲劳诊治上具备一定优势,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或标准。为更好发挥民族医药在视疲劳诊治中的优势作用,增强临床诊治中的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牵头专家组对多民族医药在视疲劳(肝劳)中临床应用进行梳理总结,充分考虑循证证据并借鉴专家临床经验,编制了《视疲劳(肝劳)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6.
宋毅  朱莺 《天津中医药》2017,34(5):309-311
[目的]观察康视明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视疲劳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用康视明合剂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43例服用杞菊地黄丸。观察明视持久度测定和视疲劳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视持久度及视疲劳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视明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治疗视疲劳,可以显著改善明视持久度及视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个办公室里,七八个人,眼睛均呈现出不同的问题,有的经常流泪,有的不能久视电脑,有的眼睛干涩、疼痛……这是因为大家的眼睛处于视疲劳状态。近几年,我国患视疲劳的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眼睛发红、干涩,但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视疲劳的危害。视疲劳也是身体亚健康的一种表现,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的人是视疲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视疲劳又称为视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及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的范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终端的广泛普及,学业的繁重及工作压力,人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屈光不正性视疲劳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备受关注。中医药治疗视疲劳历史悠久,喻京生教授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视疲劳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敷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大学生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后退出3例)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味熏敷,对照组29例(后退出1例)采用黑豆汁熏敷,共治疗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统计2组体质分布情况。结果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为大学生视疲劳的易患体质。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疲劳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视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敷疗法可显著改善视疲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疲劳中药熏敷疗效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视疲劳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视疲劳患者进行调查,将61例视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汁熏蒸、敷眼25 min,对照组采用黑豆汁熏蒸、敷眼25 min,1次/d,10 d为1疗程,以视疲劳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系统分析疗效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特禀质外,其他8种体质的两组患者视疲劳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中药熏敷疗法对不同体质患者视疲劳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视疲劳患者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计6个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视疲劳患者182例,在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进行治疗后,跟踪回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182例患者中,显效153例(84%),有效23(12.6%)例,无效6例(3.3%)。总有效率96.7%,不良反应3例(1.6%)。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快速、安全、有效缓解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2.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治疗肌性视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对外隐斜引起的肌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外隐斜导致肌性视疲劳患者进行屈光、隐斜、AC/A、融合功能检查后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融合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C/A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融合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持续阅读时间分别为20.1±5.1分钟和40.2±9.1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能明显缓解外隐斜引起的肌性视疲劳症状.改善患者的融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防治视疲劳领域近20年的专利状况,探讨中药在视疲劳防治过程中的用药规律。方法: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中,对中药防治视疲劳的全球专利进行系统检索,分析专利的申请趋势、类别和法律状态等指标,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度分析,比较口服方与外用方的配伍规律与用药差异。结果:全球专利申请量逐渐增大,中国占全球中药视疲劳专利申请量的99%以上,在专利申请中常用的类别为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外用眼贴和眼罩等,但授权专利占总量比例偏低。在用药规律方面,口服方偏重于滋补肝肾类中药,外用方则偏重于清热明目、芳香开窍类中药。结论:国内中药防治视疲劳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但授权率偏低;基于中医理论的中药配伍有规可循,可为防治视疲劳中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欧洲越橘提取物制剂缓解视疲劳的功效。方法选择102例符合标准的成人受试者,分为两组,采用双盲法分别口服受试物及安慰剂40天,检查视疲劳症状,测定明视持久度及视力水平。比较试食组与对照组在试验前后的功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食组眼部疲劳症状与自身比较、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减轻(P0.05);试食组明视持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试食组视力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受试者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欧洲越橘提取物复合制剂能够明显缓解视疲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期AC/A值及视疲劳评分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于AC/A值的影响及对于视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序贯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门诊视疲劳患者84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针刺组)、B组(新泪然组)各42例,分别予针刺治疗和局部点用羟糖甘滴眼液.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6m,40 cm,40 cm+1 D隐斜量的测量,计算各患者的计算性和梯度性AC/A值,并进行视疲劳评分.结果 1.组间比较:计算性和梯度性AC/A比率方面,治疗后无论是绝对值,还是较治疗前的变化值,2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视疲劳评分方面,A组治疗后各时间的视疲劳评分变化值均明显好于B组(P<0.01).2.组内比较:计算性AC/A值比较,A组在治疗后1周,B组在治疗后1周、2周,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P<0.01,P<0.05).梯度性AC/A比较,A组在治疗后1周和2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治疗后各时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视疲劳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刺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视疲劳患者的梯度性AC/A值;在缓解视疲劳症状方面,针刺效果明显优于点用新泪然,但在改善视疲劳患者AC/A方面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对《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篇》导引法进行系统整理基础上,针对视疲劳的病因病机,以该篇中适合的导引条目为主,编创了一套"视疲劳防治五步功"。除起式和收式外,该功法有5节正功:摩掌熨目、摩按眼周、亢引捏颈、仰趾益气、引气注目。本文从导引原文、功法操作、技术要领和功理阐释4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此为古法今用的尝试,体现了传统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对《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篇》导引法进行系统整理基础上,针对视疲劳的病因病机,以该篇中适合的导引条目为主,编创了一套"视疲劳防治五步功"。除起式和收式外,该功法有5节正功:摩掌熨目、摩按眼周、亢引捏颈、仰趾益气、引气注目。本文从导引原文、功法操作、技术要领和功理阐释4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此为古法今用的尝试,体现了传统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温通散眼部热熨对视疲劳患者症状及调节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温通散局部热熨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局部热熨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症状积分:两组均能改善视疲劳患者的自觉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节滞后量:两组右眼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差异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调节幅度: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眼部热熨缓解视疲劳安全有效。且温通散热熨改善症状更明显。对于调节的影响优于单纯热熨。  相似文献   

19.
耳压法治疗非视器引起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压法对非视器本身所致视疲劳的疗效。方法:对141例患者随机分为耳压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全部治愈,但治疗天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压法对非视器本身所引起的视疲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