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红 《山东医药》1995,35(3):26-26
我院1986~1993年共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800例,其中视网膜脱离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17例。1 临床资料 视网膜脱离术后到白内障手术间期为半年至17年(平均6年)。17例中5例行巩膜缩短术,3例行巩膜外加压术,9例行巩膜环扎+外加压术。12例为冷凝封孔,5例电凝封孔。视网膜脱离术后最佳矫正视力:6例  相似文献   

2.
王文吉 《山东医药》1996,36(10):42-44
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200031)王文吉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分为伴有中间质混浊的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后极裂孔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等五种,现将玻璃体手术...  相似文献   

3.
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过去统计发病年龄呈二峰型,以20~30岁和50~60岁最为多见。近年来由于老年人口增加和白内障术后患者增多,而且由于手术方法改进,以前对70岁以上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消极态度者,也在考虑积极施行手术,因此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年龄分布上,老年人的比例就相对增  相似文献   

4.
陆之巍  许迅 《山东医药》1997,37(10):7-8
对68例(71眼)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网膜脱离(PVR)进行了分析,认为白内障术中形成玻璃体溢出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最主要原因,此种视网膜裂孔小,数目多,检出率低,进展较快,手术成功率较一般视网膜脱离低,严重的PVR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与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总结该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伴发脉络膜脱离病例12例(13只眼),详细记录全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眼部检查情况及治疗经过,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11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在0.06以上7只眼(54%).结论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伴发脉络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老年女性及白内障术后眼、玻璃体手术C3F8气体填充联合周边裂孔光凝或冷凝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利于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1990~1994年,我们收治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50岁,30岁以下12例;病程5天至3个月。屈光≥-6D1O例,<-6D3例。高度近视伴马凡氏综合征1例,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2例;双眼先后发病11例,同时发病4例。6例有外伤史。B超均示视网膜脱离。对视网膜复位者随访半年。眼底所见:  相似文献   

7.
50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急白)的认识,改进治疗措施,现将1981年~1991年12月我们收治的老年人急白5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系住院的初发老年急白。男35例,女15例,男:女为2.3:1。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2岁,60~69岁40例,70~79岁9例,80岁以上1例。参照FAB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7例,其中M_15例、M_26例、M_319例、M_44例、M_58例、M_6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均为L_2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7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Oxane HD)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89~248 d,均未发现视网膜再次脱离;2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5例眼压异常,其中2例患者眼压低于10 mmHg,3例患者眼压高于21 mmHg;2例患者发现少量前房重硅油浮游。未发现并发性白内障、重硅油乳化、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等与硅油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非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正>高度近视人群眼底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内在的规律,随着年龄增长,病理性眼底呈持续进展趋势,呈现与机体衰老过程叠加加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是中老年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是黄斑区,黄斑区受损将导致中心视力严重下降。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缺损,即从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外伤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MHRD主要发生于高度近视人群,通常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1〕。  相似文献   

10.
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56眼)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应用了眼内填充物(消毒空气20眼,C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胆石性肠梗阻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我院外科近年诊治的4例老年人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结合国内有关资料,对本病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疗等进行探讨。临床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65~76岁。4例均有胆系疾性病史。以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为主。并发休克2例。作腹穿2例分别为血和脓液.ECG异常者3例.x线腹部平片示肠道多个液气面。B超示胆囊萎缩3例,右下腹部低回声区1例。内镜检查1例,见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胆汁返流。入院后12~48h均作手术治疗。胆石阻塞空肠者1例,末段回肠者3例。结石大小约3×2.5×2.5cm。于原位切开肠壁取出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12例老年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资料,与12例青壮年患者对照,发现老年人起病更为隐袭渐进,疾病发展缓慢,老年组自发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4年,其中1例74岁患者病程14年,自动缓解稳定。青壮年组自发现症状至就诊平均2年,其中无1例自动缓解,说明青壮年组病程发展较老年组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大肠套叠不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自1969~1989年收治21例60岁以上老年大肠套叠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2例,女9例,年龄60~78岁。发病到住院时间短的10h,长的反复发作达5年之久,病程1年以上的5例均为良性肿瘤。二、肠套叠的原因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8例,其它原因1例。回盲结型13例,结结型7例,全结肠套叠肛门脱出1例。结肠腺癌8例,结肠息肉5例,以病灶为套头型成套叠。三、临床表现 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例发作性的腹部肿块,部分性肠梗阻12例,血便4例,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56眼)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应用了眼内填充物(消毒空气20眼,C3F825眼,SF67眼,硅油4眼)。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8眼(85.7%),好转3眼(5.4%),未复位5眼(8.9%),随访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眼内填充物在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效果满意,但要充分注意到老年人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探讨其与视网膜下液吸收是否有关.方法 收集我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30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浆中NE水平,观察其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按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时间分为A(≤3 d)、B(4~7 d)及C(>7 d)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不同性别组NE水平.结果 术前三组NE水平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第1天与术前NE水平比较,C组NE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NE升高值的比较,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NE水平与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具有相关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慢的患者血浆中NE水平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及其致盲患者亦逐年增加。我们于1990~1995年收治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16~80岁,平均53.14岁。根据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39例。糖尿病病史0~24年,平均5.12年;其中5例高血压病1~5年。病人均无药物过敏、脑血管病、肿瘤及各种急、慢性感染等所致的慢性肾脏损害。空腹血糖(已糖激酶化法)均>7.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均≥11.…  相似文献   

18.
韩丽娜 《山东医药》1998,38(9):28-29
1992~1997年,我科收治少儿视网膜脱离37例(43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占89.2%),女4例(占10.8%);年龄7~15岁。右眼17例,左眼14例,双眼6例。有明确外伤史21眼(48.9%),病程3天至3...  相似文献   

19.
我院在1989~1993年间,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33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3例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在61~75岁(平均64.4岁)。发病到开始用药时间:90~360min,平均320.7min。梗塞部位:下壁10例、下壁加正后壁8例、前壁4例,广泛性前壁11例。伴心力衰竭15例(占45.5%),心源性休克9例(占27.2%)。二、治疗方法本组采用尿激酶100~16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40min滴完。于滴完后6h若ACT<150sec,给肝素钙7500u,腹壁皮下注射,12h,连用5~7d。同时给阿斯匹林0.3g,qd,3天后改50mg,qd及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眼病,若不及时正确诊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RRD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气体填充术。近年来,这些手术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良。该文就近年来RRD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