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背景:慢性精神病性障碍所致的疾病负担很高,预计还将快速增长。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为与中国新的精神卫生法相一致,该条例之后又经过了修订),2012年上海建立了基于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系统。目标:评估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提供的监护服务。方法:在上海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长宁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共4283例,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对患者法定监护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4034人。监护的落实情况是根据规范标准进行评估的,这些标准包括监护人定期参加精神卫生培训课程,以及他们在患者的治疗、日常生活和康复方面的协助情况,也记录了监护不力的主要原因。结果:大多数监护人(3331名,83.6%)充分履行了监护职责。在划分为监护不力的703名监护人中,87%的主要因素为监护人年事已高、自身体弱多病。与监护不力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患者病情不稳定、未能坚持服药以及患者独居。患者的诊断、监护人的教育水平以及监护人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监护落实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城市中,对精神障碍患者实行的以监护人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工作相当有效。但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可能会逐渐降低中国家庭继续承担这个沉重负担的能力。中国实施新的精神卫生法后,需要制定另一种模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宝山区执行对重点精神病人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制度10多年来,经广大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落实各项监护措施,大部分患者的医疗、服药得到保证,患者的病情稳定好转数明显增多,复发率降低,住院数减少,参与社会活动增加,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部分监护人没有很好的履行监护职责。为此,我们对已签订监护责任书2年以上的重点精神病人和监护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整改要求,不断完善监护责任书制度,同时评价监护责任书制度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宝山区执行对重点精神病人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制度 1 0多年来 ,经广大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落实各项监护措施 ,大部分患者的医疗、服药得到保证 ,患者的病情稳定好转数明显增多 ,复发率降低 ,住院数减少 ,参与社会活动增加 ,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部分监护人没有很好的履行监护职责。为此 ,我们对已签订监护责任书2年以上的重点精神病人和监护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整改要求 ,不断完善监护责任书制度 ,同时评价监护责任书制度在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1 .1 样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展社区干预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早期治疗的影响。方法2008年在新会区多个社区和人群开展社区干预后,比较2008与2007年首次入住我院的新会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治疗效果、住院日及住院费。结果2008年我院新会区病程为1年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比例(40.56%)高于2007年(20.23%);2008年我院新会区首次住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临床治愈率(45.99%)高于2007(29.17%)年,住院日及住院费低于2007年。结论新会区社区干预模式值得推广和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违法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后在社区的情况,探讨再次实施违法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7家安康医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强制医疗后出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用自拟问卷进行随访,主要内容包括再次违法情况、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和社区情况等。其中,未再次违法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为再次违法者(简称为重复违法者)。结果605例患者完成随访调查表的填写,其中56例(9.3%)患者出现再次违法行为。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出院后病情、是否有监护人和与家人的关系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病情稳定、有监护人陪伴、与家人关系更加和睦。多因素分析中,既往住院次数、出院后的病情、出院后服药情况和与家人的关系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出院后的病情、出院后服药情况和与家人的关系是强制医疗后出现重复违法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等情况。方法对登记在册的410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一般信息统计和基础情况调查,评估其危险性,了解其肇事肇祸情况。结果410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肇事肇祸患者共962例(23%),肇事肇祸患者以精神分裂症(62%)最多见,并且具有男性(63.7%)为多、未婚和丧偶较多、经济状况较差、服药依从性差和阳性家族史较多的特点。结论要重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并建立有效的社区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市武昌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社区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网络管理系统,对武昌区3358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患者病程及疾病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武昌区网络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单身者占59.3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0.18%,家庭经济状况贫困者占43.33%,无业或下岗者占60.7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状况(OR =0.896)、文化程度(OR =1.430)会影响病程;文化程度(OR =0.549)、经济状况(OR =1.212)、婚姻(OR =1.183)、职业(OR =1.215)会影响精神疾病类型。结论应将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作为管理重点,尤其是对未服药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因肇事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因肇事而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内因肇事而住院的55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39例,女16例,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18.5%。精神分裂症居首位。症状以伤人、毁物及危害社会治安为多见。其原因均因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易激惹,行为紊乱)所引起。结论:对肇事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方法:从已登记的1427例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调查有无肇事肇祸情况。结果:1427例中有肇事肇祸患者308例(21.6%),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最多1067例(74.8%)。肇事肇祸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监护人、病程、住院次数和服药依从性等有关。结论:对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工作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及其对社区康复的服务需求。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及自拟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问卷对159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83%的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问卷各维度的总缺陷率前三位分别为:责任心与计划性(90.6%)、社会性退缩(84.9%)、住院的职业技能(76.1%);社区康复需求调查显示64.8%的患者对电话随访有较高需求,79.2%的患者对药不良反应及处理需求较高,55.3%的患者对社交技能训练项目有较高需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迫切需要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家庭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社区中,对精神疾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调研。结果:已婚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未婚者,女性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较男性好,经济收入较高的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也显著较好。结论:婚姻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经济收入与之有相互因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治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分区化管治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并分析管治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区化管治效果显著,规则治疗率由29.5%提高到92.1%,总有效率由46.4%提高到97.1%;影响管治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康复时间、病程、初次治疔时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和药物副作用。结论 分区化管治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康复时间短和病程长是康复效果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服务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效果,为推进个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佛山市某社区参加个案管理服务的5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BPRS)、服药态度量表(DAI)和自制个案管理实施效果评估访谈表,评估个案管理服务的效果。结果参加个案管理后,患者及家人总满意度为85.26%,肇事肇祸为0,复发住院率下降了66.67%,就业率由参加前的8%提高到18%。结论个案管理服务可能有利于稳定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减少肇事肇祸发生率和复发住院率,提高就业率,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精神分裂症社区三年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前后的疗效和方法。方法 对123例精神分裂症3年社区康复的治疗、病情、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复发等进行比较,并与79例社区自然状态下精神分裂症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3年社区康复疗效显著,3年缓解率达81.3%,复发率20.0%;对照病例则无变化或恶化,缓解率26.6%,复发率82.6%。结论:社区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控制病情,恢复社区功能,防止复发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 方法:于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对江苏靖江市4个社区筛查发现的502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应急处置等综合性社区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50.4%上升到96.8%;患者的病情改善率由17.9%上升为42.8%;患者的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由12.7%上升为33.7%;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P<0.01).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501例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列为社区康复对象的501例精神分裂患者现状调查。发现此类病人病情较重。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精感衰退,治疗状况差,家庭经济困难,是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7.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跌倒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8—2001年人院的381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跌倒发生率13.4%,骨折率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痴呆,合并慢性疾病是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有配偶则是其保护因素。女性跌倒骨折发生率达男性的4倍。跌倒者死亡率是非跌倒者的3倍。结论:跌倒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中较常见,带来严重后果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安市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对康复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性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西安市4个社区居民进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同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有效调查问卷1591份(99.4%).其中答案“不好说”占很大比例.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35.20士5.918)分.单因素分析表明与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 康复后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经济收入低、就业难、社会接纳度低,从社区到整个社会要普及精神卫生常识,从根本上为康复后患者创造就业及回归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肇事肇祸及其治疗状况.方法根据线索对绵阳市游仙区农村54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绵阳市游仙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率达100%,肇事肇祸严重,诸如杀人、纵火、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率高,自伤及自杀行为明显;从未就医者为20%;未住院者为43%;10年中未正规治疗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占75%。结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肇事肇祸发生率高,其治疗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1986~2001年某部新兵精神疾病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新兵精神疾病调查的工具,对1986-2001年某部入伍的所有集训期新兵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年共调查入伍新兵656540名,检查出各类精神疾病共539名,总检出率(时点患病率)为0.82‰。新兵各类精神疾病的时点患病率以精神分裂症(0.29‰)、神经症(0.20‰)和精神发育迟滞(0.10‰)为高。入伍前已患病者占83.1%,入伍后新发病者占16.9%。有明显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占28.4%。结论:开展新兵精神疾病调查,在集训期内把患有精神疾病者作退兵处理,对提高兵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