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秋怀 《中医研究》2002,15(5):43-44
1 化瘀利尿 ,着眼于活血肝硬化腹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 ,如见水治水、见血治血 ,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在腹大胀满 ,邪势壅盛 ,正气尚未大衰之时 ,攻逐水邪乃属常用之法。究其水邪之形成 ,多由肝郁气滞 ,血瘀阻于隧道 ,水气内聚而致。所以 ,利尿攻逐水邪 ,必须配伍活血化瘀 ,从化瘀着眼 ,隧道通利 ,水液方可下行。典型病例 :张某 ,女 ,5 3岁 ,初诊。腹部胀大重坠 ,蹲坐不便。B超示 :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病人患肝病已有两年 ,平素情绪郁闷 ,现腹大胀满 ,胸胁胀痛 ,脘胀痞塞不通 ,纳差 ,小便短少。下肢水肿 ,舌质紫暗 ,舌下脉络青紫粗大 ,脉细涩…  相似文献   

2.
阳明温病,热邪作祟,或致腑闭,或致神昏,甚则迫血妄行,治疗则以泄热逐邪为其根本.而逐邪之法,宜就近引导,随性宣泄.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无坚不摧,临证当慎用.然其泄热逐邪确有立杆见影之效,荡涤积滞,畅通邪之出路,邪去则正安.虽年老体衰之人,审时度势,巧妙施之,用之得当,仍可获事半功倍之效.笔者曾遇-例,简述于此,仅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五、论治疗强调以通行为主注重逐邪治本主张专病专药吴氏的治疗思想,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尤有独创发挥,给后世以很大启发。兹归纳为六个方面:1.宣通导引,为治温疫大纲。吴氏指岀:“大凡客邪,贵乎早逐”,强调“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即以疏利透达,宣通导引,逐邪外出为治疗大法。他说:“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汗、吐、下三法,总是导引其邪从门户而出,可为治之大纲。”这种因势利导,给邪出路的治疗大法,确具临床指导意义。虽然汗、吐、下都是宣通导引,逐邪外出之法,但吴氏在具体运用时,惟下法使用较多,吐法次之,汗法则不用。因温疫初起,病不在表,故  相似文献   

4.
已椒苈黄丸系《金匮要略》方。主治肠间有水气、而见腹满,口舌干燥之痰饮证。水走肠间、饮邪内结则腹满、水津不化、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故取防已、椒目辛宣苦泄、导饮于前;葶苈、大黄攻积逐水、推饮于后。如此前后分消则饮去病解。可见本方以祛邪逐饮为主。笔者体会,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论吴又可逐邪三说的意义刘英锋傅志红关键词治则逐邪《温疫论》吴又可虚者补之,实者攻之,是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但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则提出了逐邪为扶正之本,逐邪以导出为贵,逐邪不妨矫枉过正的治疫三说,这对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1治...  相似文献   

6.
李德珍治疗肝硬化以益气健脾、扶元固本为首要,调补脾胃时,忌呆补、纯补,补中兼运,寓补于运;行气活血、化痰软坚贯穿始终;淡渗利水、解毒逐邪,攻邪逐水为首,或攻补兼施;分清缓急,衷中参西,强调分清缓急,病情危重者,急当攻逐腹水,在常规中药益气温阳利水的基础上加用速尿,以增强利水之力。  相似文献   

7.
十枣汤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束汤为苦寒峻下逐水之剂,主治水饮澼积停聚胸腹及水肿属实证之要方。水饮为有形之邪,其中悬饮在治疗上,既非发汗所能散,又非一般淡渗剂所能利。非选逐水至峻之品则不足以为功,十枣汤为治悬饮之主方,即据此立法原则而创方。方中,以甘逐、大戟、芫花为主组成。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湿,芫花善  相似文献   

8.
浅谈〈温疫论〉逐邪勿拘结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病因学、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及病机传变规律等方面独树一帜,给温病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温病学说之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治法上贯穿于全书的基本观点是强调逐邪为第一要义。上卷“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一篇中,作者言简意赅地阐明:“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致危殆,  相似文献   

9.
便秘 1.大陷胸汤、舟车丸均治水热互结之便秘。大陷胸汤为大结胸证之专方,以泻热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胸中之便秘,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舟车丸为攻逐水饮之峻刑,以行气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脘腹经隧之便秘,见水肿水胀、屎闭、口渴、腹坚者。 2.大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大柴胡汤均治阳明热结之便秘。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逐邪就近说”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逐邪就近说”浅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361005)黄建军关键词 吴鞠通;温病;治则;治法“逐邪就近说”是温病学家吴魏通提出的冶热逐邪的重要法则,它贯穿于《温病条辨》之始终,对指导温病的处方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逐邪就近说”认为,攻...  相似文献   

11.
悬饮常见于慢性疾病的终末阶段或急性加重期.李国勤教授认为悬饮的病机本在肺脾肾气虚,水液失于运化,聚而形成痰、饮、水、湿之邪;疾病日久成瘀,而痰、饮、水、湿、瘀之邪相互兼夹,停滞于肺、胸胁,从而形成悬饮之病.悬饮病因以正气亏虚为根本,痰、饮、水、湿、瘀为病理产物,治疗以益气温阳、泻饮逐水、活血化瘀、祛痰利湿为主,同时注意宽胸理气,顾护阴津.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有36条原文谈及"无形邪热与有形实邪相结","有形实邪"在《伤寒论》中有水饮、痰湿、湿邪、瘀血和肠间糟粕5种。其相关病证的治疗主要依从"清法与下法结合、侧重下法"的治疗原则,根据有形实邪的性质和所在部位的情况,选择性采取逐水泻热、利水清热、利湿泻热、逐瘀泻热、通腑泻热等"下法"。用药重用苦寒泻下之品,尤擅用大黄,根据实邪性质与所在部位的情况,采用不同剂量:偏上者用6两、8两,偏于中下者,用量在2~4两之间;且灵活配伍,针对有形实邪的性质用药。充分体现张仲景对《黄帝内经》下法的继承和发展,值得探讨兹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葛信国教授认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毒停留于胸胁,阻遏肺气,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日久则津液停聚形成胸水。治疗当益气健脾、攻逐水饮。方用扶正逐饮方加减。  相似文献   

14.
答:十枣汤用大戟、甘遂、芫花攻逐水饮,峻猛性烈且有毒,用之每伤人正气。《本经》注:大枣“安中养脾,……平胃气,……,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故方中以其既能培土制水,又能缓解诸药之峻烈及毒性,保摄津液,减少药后反应,使攻邪面不伤正。之所以以“十枣”为方名,一方面基于大枣有上述作用,而告诫人们服用大戟、甘遂、芫花等逐水之  相似文献   

15.
赖明生  朱平 《中医杂志》2013,(4):355-356
杨栗山治疫探病求源,明确"杂气"为疫病之因,郁热为温疫病理演变的基础。总结出清热散邪、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逐邪等祛除火毒淫热邪气的治疗方法,创制了著名方剂升降散。其治疫以逐邪为第一要义,给邪以出路,并注重气机的调和,开拓了温疫治疗的新思路,为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5,23(4):10-11
汗法是用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方法,并且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从微汗解表、发汗逐饮、发汗逐水及汗法的禁忌几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下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为"邪治则下"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调畅气机、下排邪毒等作用。临床上通过通导大便,荡涤邪实而攻逐水饮、寒积、瘀血、虫积、脏毒,应用十分广泛。现代肝病危急重症因肝功能严重受损而致肝脏致解毒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和毒素的蓄积又加重了肝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以致衰竭,急以中医下法治之,多能促进有害物质的外泄,减轻肝脏负担,保护受损肝脏而起沉疴。笔者列举了通腑逐瘀、泻热凉血、泄浊解毒、通腑逐水、搜络攻毒救治肝细胞性黄疸、重型肝炎、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和肝脏恶性肿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二、慢性肾炎(五)江苏省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戚景如、颜乾麟两医师用濬川散(甘遂、牵牛、大黄、芒硝、郁李仁、木香、生姜汁组成。方中甘遂、牵牛峻下脘腹经络水湿为君;大黄、芒硝、郁李仁荡涤泻下,以增逐水之力为臣;水邪内停,每致气机不畅,故佐以木香理气导滞,俾气行水亦行;使以生姜,既杀甘遂、牵牛之毒性,又能和胃止呕;诸药合用,共奏峻下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着痹分为邪盛正不衰、正衰明显、巩固疗效3个阶段。对于邪盛正不衰的初期阶段,以大补正气为主,同时攻痰、逐瘀、通络;对于正衰明显中期,应以温补脾肾,兼攻余邪为主治疗;对于巩固疗效后期,当以健脾益肾之品调理体质,巩固疗效,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治法广泛涉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并针对不同证型在辨证的基础上将种种治法加以灵活运用。如下法就有寒下、润下、破血逐瘀及攻逐水饮法之不同 ;而攻逐水饮法随饮停部位、病变性质、病情轻重等而有攻逐水饮、分消水饮、泻热逐水破结、泻热逐水、峻药缓攻等差异。下面试将仲景逐水法加以辨析。1 逐水法的辨证运用1 1 攻逐水饮 :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胁的病证 ,《伤寒论》中所述为太阳中风 ,引动水邪所致。主症为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因水气为患 ,上下攻窜 ,尚可见到下利、呕逆、汗出、发作有时、头痛、短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