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维  刘滨  郑红霞 《中国针灸》2005,25(2):101-10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清燥解毒通络针刺法(取曲泽、太冲、血海、三阴交、太溪为主穴)治疗SS 60例,并与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并辅以人工泪液等对症治疗)6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3%,对照组有效率56.7%,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出现副反应.结论:清燥解毒通络针刺法治疗SS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确为治疗S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海锋  沈小雷 《中国针灸》2005,25(3):173-175
目的:比较针刺颈外夹脊穴为主与针刺传统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外夹脊穴组(40例)与传统颈夹脊穴组(32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头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颈外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87.5%,传统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P<0.01). 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揭子慧  张玮 《山西中医》2007,23(4):58-59
目的:观察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针刺人迎穴为主并配合人中、内关、太冲;对照组针刺风池、夹脊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脊穴)与对照组(阿是穴),每组35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腰部夹脊穴治疗跟痛症总有效率优于针刺阿是穴.  相似文献   

5.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卜彦青 《中国针灸》2004,24(2):97-98
目的:对比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以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2.0%,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率为28.3%,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针推组4 0例 ,药物组 31例。针推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大椎、百会、后溪为主 ,颈肩部推拿手法为辅 ;药物组以口服培他啶片 ,静滴脉络宁注射液为主。结果 针推组治愈率为 5 5 .0 % ,总有效率 95 .0 % ,药物组治愈率为 2 9.0 % ,总有效率74 .2 %。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针推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委中穴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委中穴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委中穴注射当归注射液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针刺推拿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与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委中穴药物注射配合针刺推拿对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世广 《中国针灸》2005,25(11):771-772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穴为主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配合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单纯按辨证分型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31.6%和6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横骨穴组(治疗组)和艾灸横骨穴(对照组)法,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夜尿次数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和减轻夜尿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声带小结及计算机声学测定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启  陶波 《中国针灸》2005,25(6):404-406
目的:评价针刺开音1号穴治疗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中药组(20例)、西药组(20例).针刺组针刺开音1号穴为主;中药组口服金嗓散结丸;西药组采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雾化吸入.观察3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嗓音学参数.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中药组(85.0%)与西药组(8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改善嗓音学方面,针刺组亦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针刺开音1号穴治疗声带小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王雪峰  滕旭 《中国针灸》2005,25(2):92-94
目的:比较针刺推拿法与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思密达.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5.0%,对照组痊愈率为3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能迅速缓解病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VBI)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并探讨其治疗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组(B组)、推拿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A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A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m、PI和血管弹性指数(DI)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推结合疗法对改善椎-基底动脉的Vm、PI、DI以及VBI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作用,且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疗法,是目前治疗VBI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政德  梁立安  张维新 《中国针灸》2006,26(10):717-7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9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对照组(B组)、推拿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推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重视针刺、推拿疗法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国军  张挺  汤佩飞 《中国针灸》2003,23(12):717-718
目的 :寻求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 :1 68例术后尿潴留患者 ,随机分为穴注组 58例、针刺组 62例及肌注组 48例 ,分别给予新斯的明 0 5mg三阴交穴位注射、三阴交针刺、新斯的明 1mg臀部肌肉注射 ,观察、比较 3组的治愈率。结果 :穴注组治愈率 79 3 % ,分别与针刺组治愈率 61 3 %和肌注组治愈率 60 4%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三阴交针刺及常规西药注射  相似文献   

15.
齐刺结合白虎摇头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6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琦 《中医杂志》2002,43(7):506-506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61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80例和常规针刺组81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手法组80例中治愈61例(76.25%),好转13例(16.25%),未愈6例(7.5%),有效率92.5%。常规组81例患者中治愈46例(56.79%),好转17例(20.99%),未愈18例(22.22%),有效率77.78%。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齐利结合白虎摇头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梅  徐斌  李玉堂 《中国针灸》2005,25(5):317-319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手捻针法与单纯电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电针结合手捻针组(观察组)63例、单纯电针对照组(电针组)57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痊愈57例(90.5%),总有效率100.0%;电针组痊愈42例(73.7%),总有效率96.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快于电针组.结论:电针结合手捻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痊愈率及起效时间优于单纯电针.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加中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排列表法将46例病人分为两组,温针灸子宫、气海、三阴交等穴加内服中药祛瘀汤26例为治疗组,单服中药祛瘀汤2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治愈率为15.0%,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方法,与单纯中药内服相比较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寻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42例,常规西医治疗并配合丹参30g煎汤保留灌肠;温针灸加西药组40例,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穴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结果:温针灸加西药组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西药组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电针加中药组(治疗组)45例,针刺加中药组(对照组)41例,对照组针刺患侧太阳、阳白等穴,并服用加味牵正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针刺加中药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