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手术松解及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1985年1月~2005年12月对135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粘连锐性分离、瘢痕切除、挛缩松解、髌旁支持带减张、CPM机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结果135例中114例获得1~18年随访,平均9年6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45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93.9%。结论术前应重点分析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粘连及僵直程度和病理变化。术中做到彻底松解粘连、瘢痕组织切除、辨认股直肌是否完整,是否有收缩力及能否从股内、外侧肌和中间肌中分离出来是手术的关键;术后预防伤口出血、皮肤坏死,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而CPM机练习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硬 18例 ,术中松解髌骨支持带 ,离断关节内粘连 ,在股中间肌与股骨干之间作切割分离 ,用骨刀、刨削器等清除硬化股中间肌及其粘连组织。术后应用CPM及主动锻炼股四头肌。结果 随访 3个月~ 2年 ,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屈膝活动均达到 10 0°~ 12 0°;股四头肌肌力均恢复到 5级 ;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技术松解膝关节粘连创伤小 ,功能锻炼早 ,恢复快 ,发生再粘连机会少 ,术后效果好 ,且可同时检查和治疗关节内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僵直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0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直患者,采用膝上外侧小切口,根据病因去除伸直挛缩及膝关节粘连,术后平均随诊1年。结果术后10例患者恢复良好,术中屈膝110°~130°,术后6个月屈膝100°~140°。结论采用小切口松解手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直,操作容易,创伤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保留伸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最佳手段。方法先用膝关节镜行关节腔内松解,然后辅助小切口行股中间肌切断,关节外松解。结果本组36例中有27例直接行关节镜下松解,屈膝达110°或以上,7例结合小切口切断股中间肌后屈膝达90°或以上,2例术后仅为70°~80°。平均手术时间60min。1例患者术中出现髌骨骨折,1例术中出现股骨干骨折。随访6个月~6年,优(110°~125°)27例,良(90°~109°)7例,可(60°~79°)2例,差(60°以下)0例。结论关节镜结合小切口松解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健  孟德华 《职业与健康》2004,20(4):154-155
关节僵硬和粘连一直是临近膝关节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由于关节内骨折破坏关节结构及术后外固定时间过长引起,对患者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我院自1996年6月~2001年6月收治92例临近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机(CPM机)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护理.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机是根据Salter于70年代初提出的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理论而制作的[1],对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现将我院临近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CPM机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岛状肌瓣修复骨髓炎、膝关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0例创伤引起的下肢广泛皮肤缺损,小腿肌肉挫伤严重、股骨远端骨髓炎及创伤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了解岛状肌瓣修复的疗效。结果本研究中10例患者岛状肌瓣的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肌瓣成活良好,未发生肌瓣血运障碍及伤口感染等状况:术后随访发现,肌瓣质地、覆盖面积均达到预期效果,厚薄及颜色等外形特征也较好;经康复训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伸与小腿内、外旋等功能均无影响,未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岛状肌瓣损伤较小,手术安全,疗效显著,术后易恢复,能有效解决股骨远端骨髓炎导致骨缺损后治疗肌瓣填塞,髌骨裸露无皮肤覆盖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高技术配合水平。方法对17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关节置换手术配合总结经验及教训。结果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肿瘤切除并行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历时2~3h,平均出血量为300ml,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结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正确使用器械,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股骨干或股骨远端骨折或膝关节内骨折常常导致膝关节僵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膝关节屈曲小于70°时,需手术松解.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经典术式.我院自1989~2006年共治疗54例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CPM)与骨创伤治疗仪早期联合使用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施行下肢CPM机与骨创伤治疗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CPM机治疗.结果:治疗组2周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屈伸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使用CPM机与骨创伤治疗仪能预防膝关节僵硬,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有利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是创伤小、适应性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春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47-147,149
目的 了解膝关节周围骨折后患者使用CPM(contineous passive motion,CPM)的效果和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实验组进行CPM机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使用;分别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和出院后6个月对其心理焦虑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6个月随访时关节活动度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使用CPM机康复锻炼效果明显,并且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进行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或需二次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应用CPM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以来,共治疗126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环钻钻取肌腱附着点柱状骨块,建立股骨双骨道及胫骨骨道,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骨道内紧密固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6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7分(43~65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为86分(68~92分),总优良率87.5%.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骨-半腱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术中股骨及胫骨骨道精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CPM早期锻炼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年8月—2011年6月35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24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优良率91.4%。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CPM锻炼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膝关节强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松解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药熏洗,随访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松解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伸屈活动得到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30例伸直型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包括:麻醉后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及血压的变化、皮肤的护理,并总结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法,包括被动活动仪CPM辅助的被动功能锻炼和骨伤治疗仪治疗,以及患者的主动功能锻炼fROM)。治愈、疼痛消失、伸膝功能正常、行走稳定、可独立下蹲起立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30例伸直型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随访10-72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度0-65°,平均为21°,术后通过正确训练,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88.4°,平均达109.4°,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早期使用CPM和骨伤治疗仪并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具有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再粘连率低的优点,而且积极地康复护理对保证关节镜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辅助持续被动活动(CPM)的方法及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例均进行半年随访,膝关节伸屈平均达到0~130°,无关节疼痛,能弃拐行走自如,生活能完全自理,无1例发生关节僵硬。结论采用CPM机辅助持续被动活动,同时配合主动活动,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二头肌肌瓣转移治疗腘动脉损伤并腘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腘窝处神经、血管损伤伴组织缺损寻找较佳手术术式。方法对15例膝关节开放伤伴腘动脉、胫神经损伤以及腘窝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于伤肢大腿后侧坐骨结节至腓骨小头连线纵弧行切开显露股二头肌长头,依据创面大小,自股二头肌长头肌腹近端切断,逆行解剖,形成一逆行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转移覆盖腘窝创面,手术中注意保护血管蒂部。术后股二头肌肌瓣完全覆盖组织缺损,为血管、神经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床,以膝关节HSS评分检测疗效。结果转移后的肌瓣全部成活,后期植皮,闭合创面,血管愈合好,肢体成活。随访4个月至2年,平均(15±1)个月,膝关节屈曲功能未见明显减弱,HSS评分为(76±5)分。结论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转移是治疗腘动脉损伤并腘窝广泛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华  蒋宏辉  杨华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232-2233
目的通过对68例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后的护理模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术后护理措施。结果全部6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2年,未见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给予科学的术后护理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1984~1988年,我院行阑尾切除术1471例,其中施行阑尾粘膜剥脱术40例的体会如下: 一、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0岁,均行阑尾粘膜剥脱术。二、手术适应证:阑尾及其系膜慢性炎症增厚,与周围呈胼胝样粘连;阐尾与周围纤维性粘连致密,盲端固定;腹膜外阑尾;盲肠壁内阑尾。三、手术要点:首先纵行切开阑尾根部浆肌层,分离、结扎、切断根部粘膜,近切端浆肌层缝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辅助持续被动活动(CPM)的方法及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例均进行半年随访,膝关节伸屈平均达到0—130°,无关节疼痛,能弃拐行走自如,生活能完全自理,无1例发生关节僵硬。结论采用CPM机辅助持续被动活动,同时配合主动活动,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