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CNS的退行性病变,最终导致患者瘫痪。MS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它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真正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自然或获得性免疫过程对发病有重要作用,包括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活化、促炎T细胞反应等。而T细胞各亚群,如CD_4~+T细胞、CD_8~+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以及Th17细胞等通过调控MS患者CNS免疫应答参与MS发病机制。因而,研究T细胞各亚群在M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CNS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S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CNS疾病,MS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MS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的双重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固有的免疫监视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活化是许多CNS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其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S是以炎症反应、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CNS疾病,MS患者及实验动物脑内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致炎和抗炎双重作用。一方面小胶质细胞可通过促进吞噬、轴突再生、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促进髓鞘的再生修复;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炎性因子、自由基、蛋白酶等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uprizone(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是研究髓鞘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MS的发生发展,寻找疾病治疗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cuprizone所致髓鞘脱失动物模型中的双重性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免疫细胞,在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炎性损伤和神经保护双重作用。脑缺血发生后,小胶质细胞出现活化和增生,并被激活为M1型和M2型,不同的小胶质细胞表型对脑缺血的作用不同。M1型极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促炎性介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恢复,而M2型极化通过释放抗炎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等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本文将对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机制、迁移增生、极化及小胶质细胞对脑缺血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间歇低氧(CIH)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反应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小胶质细胞是维持CNS内环境稳定最重要的免疫反应细胞,不同的极化状态对神经元细胞产生损害或保护作用,准确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是控制炎症反应的关键,有助于维持神经认知功能正常。小类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广泛参与机体蛋白翻译后修饰,SUMO特异性蛋白酶1是一种关键的去SUMO化蛋白酶,两者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CNS炎症反应及神经元损伤或凋亡的调控。因此,深入了解CIH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炎症反应机制,能为防治OSAHS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MSCs)对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 C57/BL6小鼠BV-2小胶质细胞,以 hADMSCs+脂多糖(LPS)间接共培养,或以单纯LPS 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标记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单纯LPS培养相比,hADMSCs 加入后,小胶质细胞镜下形态相似,细胞增殖活性被抑制(P<0.05),M1表型标记物的基因表达减少(P<0.05),M2表型标记物的基因表达增加(P<0.05),TRIF、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 (IRF3)和磷酸化IRF3 (P-IRF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ADMSCs可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M1促炎表型的极化,从而诱导其向保护型M2表型极化,此作用可能与其对TLR4-TRIF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病变。炎性反应是MS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可诱发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及CNS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糖酵解。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毒性物质二羰基化合物甲基乙二醛(MGO)和乙二醛(GO)可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多发性硬化患者炎性反应使糖酵解增强,AGEs形成增加,而AGEs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结合进一步激活炎性反应。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液和脑组织中AGEs水平增加。因此,AGEs参与了多发性硬化的炎性反应,在M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AGEs在MS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炎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神经损伤、空间和记忆能力下降的主要机制之一。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时,小胶质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被激活,并通过自身表型转换启动免疫级联反应,释放细胞因子等参与神经炎症反应。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性M1表型向抗炎性M2表型极化,能够促进组织神经功能的修复再生,减轻脑卒中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认知损害。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及复方可以靶向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炎症影响,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来调节学习记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PSCI神经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潜在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SC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极化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受到尿酸单钠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刺激后,巨噬细胞可以分化为M1型和M2型,其中M1型发挥促炎作用,M2型发挥抗炎作用。巨噬细胞极化与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和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中巨噬细胞极化类型、巨噬细胞极化方式、主要的信号通路以及治疗靶点等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进一步加深对巨噬细胞极化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发病和治疗的有关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YHWD组,BYHWD组缺血后24h开始予BYHWD(13g·kg-1)灌胃,连续给药14d。缺血后第14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Iba1/CD16/32、Iba1/CD206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区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qRT-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m RNA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减少缺血区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D16/32+)数量(P0.01),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CD206+)数量(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下调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P0.01),上调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Arg-1和抗炎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P0.01)。[结论] BYHWD可能通过促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贾瑞  王萌  闫曙光  惠毅  李京涛 《中医学报》2021,36(5):915-919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是其根据周围环境转变不同表型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时,炎症反应启动,介导组织损伤;当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时,发挥抗炎、修复组织损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巨噬细胞不同的极化表型是炎症发展与转归的"风向标",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无疑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中之重。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乃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故治疗上,当寒热同用、疏理气机、调和阴阳,代表方半夏泻心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乌梅丸不仅可以减少M1型促炎巨噬细胞,同时增加M2型抗炎巨噬细胞的表达,恢复促炎/抗炎轴的平衡。通过中医寒热并用法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的动态平衡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条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以肺结构退行性病变、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与服用药物相比, 针刺能够改善呼吸困难, 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较小,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炎症机制在COPD的发生中十分重要, 其中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参与者,巨噬细胞极化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 能够介导细胞间或器官间通讯, 调节细胞功能或细胞活动。据报道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具有调节炎症的作用。在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中, 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主要从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出发, 阐释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分析针刺通过调控外泌体, 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从而治疗COP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可塑性和异质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组织稳态、重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根据功能极性可分为M1(促炎)和M2(抗炎)2个亚型。M1/M2巨噬细胞在响应局部微环境的刺激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其功能极化,获得特定的功能表型并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重编程以适应其功能变化。M2巨噬细胞以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而M1巨噬细胞为无氧糖酵解。目前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其功能极性变化引起巨噬细胞激活、组织浸润、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巨噬细胞功能极化、代谢重编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甲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黄芪甲苷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 mg/kg),随后1次/d,连续给药3 d。各组术后第1、3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第3天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料(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以及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2(YM1/2)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mNSS分值降低、右转次数减少(P < 0.05或P < 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 < 0.01),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均P < 0.0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2、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上调(均P < 0.01),脑缺血区CD16/32+/Iba1+细胞数量减少(P < 0.05),CD206+/Iba1+细胞数量增加(P < 0.01)。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双嗜达莫对复发缓解型多动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人 脑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探索小胶质细胞在MS炎症性病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治疗组服用双嘧达莫缓释肢嚢和强的松,辅助指导性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和强的 松,辅助指导性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另外建立人脑中小肢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分为对照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 LPS)组和双喊达莫组,培养24 h后收集培养液做ELISA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含 量。结果:服用双嘧达莫缓释胶嚢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4%,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特征和EDSS评分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胞培养结果显示LPS处理小胶质细胞导致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 6)、白介素-IO(IL-IO)、白介素-12(IL~12)、白介素-IRA (IL-1R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 (MCP-1) 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增高,并且这种增高效应能够被双嘧达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嘧达莫对MS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并且该疗效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中的小胶质细胞 释放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从而证实了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 MS的发生,并在MS炎症性病理 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Descending nociceptive modulation from the supraspinal structur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induced bone pain (CIBP). 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RVM)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descending nociceptive facilitation circuitry, but so far the mechanisms are poorly know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RVM glial activation in the descending nociceptive facilitation circuitry in a CIBP rat model. CIBP rats showed significant activation of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and also up-regulation of 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 and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leased by glial cells (IL-1β, IL-6, TNF-α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the RVM. Stereotaxic microinjection of the glial inhibitors (minocycline and ?uorocitrate) into CIBP rats’ RVM could reverse the glial activation and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RVM microinjection of p38 MAPK inhibitor (SB203580) abolished the activation of microglia, reversed the associated 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mechanical allodynia.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VM glial activation i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IBP. RVM microglial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 is activated and leads to the release of downstream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descending facilitation of CIB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肾益髓方(Bu Shen Yi Sui Formula, BSYS)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的作用。方法 80只C57BL/6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醋酸泼尼松及BSYS组。各造模组小鼠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glia glycoprotein,MOG)35-55诱导EAE模型。给予BSYS 方干预后,观察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于造模第23天和第40天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测定小胶质细胞M1、M2型标志物CD86、Arg-1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抗炎因子干扰素-β(interferon-β,INF-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BSYS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及脊髓组织中CD86表达下降(P<0.05),Arg-1表达升高(P<0.05),抗炎因子INF-β、TGF-β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结论 BSYS对EAE小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C57BL/6野生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组)、盐水造模组(MS组)、米诺环素造模组(MM组)。将造模组小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舱内,通过氮气调节舱内氧浓度,使其维持在9%~11%,通入二氧化碳使其浓度维持在5%~6%,每天8 h,共4周。造模2周后,每天造模结束MM组立即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MS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小鼠饲养到规定时间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小鼠快速分离出两侧海马,右侧用于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左侧用于荧光定量PCR测定IBA-1 mRN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NC组海马区可见静息态、呈树枝状、胞体小、突起多的小胶质细胞,MS组可见胞体肥大、突起较少的小胶质细胞,MM组有散在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与NC组相比,MS组IBA-1 mRNA、MMP-9 mRNA表达上调;与MS组相比,MM组IBA-1 mRNA、MMP-9 mRNA表达减少。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下小鼠海马区IBA-1表达上调,提示有一定程度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米诺环素可抑制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对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这可能与减少MMP-9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BP)在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构建脑缺血性卒中模型,将9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ischemia/reperfusion,I/R)组、低剂量麝香保心丸(LSBP,22.5 mg/kg)组和高剂量麝香保心丸组(HSBP,45 mg/kg),每组24只。灌胃4周后制备小鼠MCAO模型。记录各组小鼠的大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采用qRT-PCR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I/R组相比,LSBP组和HSBP组大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SBP可以减轻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小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小胶质细胞M1/M2的极化状态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