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囊鳞状细胞癌合并Paget病的诊断、治疗、发病因素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2012年诊治的6例经病理证实为阴囊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合并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囊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合并Paget病恶性程度较低,病程长,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是尽早行多点活检或手术,首选的治疗手段为病变处阴囊皮肤的早期广泛切除,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阴囊Paget′s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阴囊炎性癌,是发生于乳腺外的Paget′s病,相对少见[1-2]。好发年龄在50~70岁,病情进展缓慢,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其恶性程度低于鳞癌,预后相对较好。现报道3例该病病例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介绍1.1.1病例1患者,男,63岁。发现阴茎根部皮肤新生物6个月,在外院按阴囊湿疹治疗无好转,于2012年11月9日入院治疗。阴茎根部右侧处皮肤颜色发红,压之褪色,局部新生物约1.5cm×1.0cn、1.0cm×1.0cm大小,表面有溃疡、分泌物。双侧腹股沟无淋巴结肿大。切取病灶活检,病理报告:阴囊Paget’s病。临床分期AI期。  相似文献   

3.
冉令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21-1123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和手术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5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手术病灶切除术,术后皮肤结构重建,效果满意。术后局部复发1例。结论:阴囊Paget病容易漏诊,发现阴囊、会阴附近部位皮肤出现可疑的湿疹样病变,应尽早行皮肤活检。早期彻底切除病灶能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阴囊Paget病的诊治资料,8例病灶仅累及单侧阴囊者行包括病灶的扩大切除术,1例复发者行双侧病灶扩大切除加右侧睾丸、附睾及精索切除,2例行下腹壁转移皮瓣术。结果11倒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阴囊Paget病。结论本病临床较罕见,易误诊为阴囊湿疹,需要及早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乳腺,而乳腺外的Paget病又更为罕见。位于阴囊部的Paget病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阴囊皮肤慢性湿疹样皮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2例paget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本组患者共12例,年龄62~78岁,平均6  相似文献   

6.
阴囊Paget病临床较为少见,我院自1993年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12例阴囊Paget病患者,术前均经组织活检确诊,并行病灶广泛切除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囊Paget′s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阴囊Paget′s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 22例均获随访,存活20例。2例术后复发无转移,二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例术后复发伴转移,二次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1年因胰腺癌死亡;余18例均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s病是多被误诊的少见恶性肿瘤,早行病理活检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彻底切除病灶并保证切缘阴性为首选治疗方式,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阴茎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本院 24例阴茎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 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认真分析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入院后、围手术期、术后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所有患者均乐于接受治疗,相比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更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对阴茎癌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对阴茎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阴茎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全程关护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关护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更好地提高阴茎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郭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45-3446
阴囊皮瓣转移覆盖延长的阴茎海绵体是国际上首创的阴茎延长的新方法[1].该方法能使海绵体充分延长,术后外形也更加满意,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现将阴茎延长手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丽梅 《哈尔滨医药》2011,31(2):152-153
阴茎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患病部位较隐私,目前临床上发现的病例主要以晚期阴茎癌为主.阴茎部分或全切除术是阴茎癌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为阴茎癌患者带来了希望,术后5年生存率53%~90%[1].但患者术后独特的心理特点,生理和心理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深入了解阴茎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近年来对20例阴茎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术式治疗阴茎癌,造成病人术后不能站立排尿。为此泌尿外科的临床工作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新的术式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于我国70年代首先开展了一期完成的阴茎再造术,其重点是利用阴囊于下腹壁之皮肤重建阴茎。自此后高学书、高振强等相继报道,共施行32例,术式有所不同,但中心问题,乃为解决男性病人术后站立排尿。我院于1991年以来共做5例带血管蒂阴囊皮瓣假阴茎一期再造术,术后随访6~14个月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年龄: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5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63.5岁。  相似文献   

13.
<正>阴囊Paget病又称为阴囊湿疹样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阴囊恶性肿瘤,一般多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男性,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或股癣等而延误治疗。我院于1995—2010年共收治11  相似文献   

14.
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系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1980年3月~1999年5月共收治13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 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会阴、阴囊等部位[1]。皮损呈湿疹样变,病理可见Paget细胞(PC),有学者将EMPD分为四型:原发型EMPD;EMPD伴有潜在顶泌汗腺肿瘤;EMPD伴有潜在胃肠道恶性肿瘤;EMPD伴有潜在泌尿生殖道恶性肿瘤,及早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排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分期治疗会阴型尿道下裂伴阴茎阴囊转位及阴囊分裂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I期阴茎伸直、Ⅱ期会阴型原位皮肤及改良Thiersch术成形尿道,同时纠正阴茎阴囊转位及阴囊分型。I期术后均进行HCG治疗,6月后行Ⅱ期手术。结果:14例中1例尿瘘,于半年后修补痊愈,功能及外观均满意。结论:重型尿道下裂畸形严重,从手术效果看二期手术优于一期,此法阴茎矫直彻底,保证尿道正位开口,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不同外科皮瓣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07年11月采用不同外科皮瓣治疗133例各型尿道下裂的病例资料.结果 ①不同类型尿道下裂修复应用不同外科皮瓣:Ⅰ、Ⅱ、Ⅲ型尿道下裂修复主要应用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尿道板,Ⅳ型尿道下裂修复主要应用阴茎阴囊皮瓣、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②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对Ⅰ、Ⅱ、Ⅲ型尿道下裂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尿道板对Ⅲ型尿道下裂的治愈率低于Ⅰ型和Ⅱ型尿道下裂(P<0.05);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尿道板分别对Ⅰ型和Ⅱ型尿道下裂治愈率相似(P>0.05),但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对Ⅲ型尿道下裂治愈率显著高于尿道板(P<0.05).③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尿道板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发生率分别为23.0%和42.9%.阴茎阴囊皮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治疗不同类型尿道下裂应选择适宜的外科皮瓣;阴茎阴囊皮瓣+尿道板较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的修复治疗,单独尿道板较适用于Ⅰ型和Ⅱ型尿道下裂的修复治疗;不同外科皮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发生率有差异,其与外科皮瓣生物学特性和组织愈合能力的相关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阴囊炎性癌,是一种少见的阴囊皮肤恶性肿瘤,表现为不愈合的陈旧性湿疹样斑片,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上易误诊为湿疹或皮炎。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例患者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例,年龄47~82岁,病程1~15年,  相似文献   

19.
肖江 《中国医药》2012,7(12):1554-1554
患者男,75岁,因“阴囊红斑瘙痒6年余,反复破溃糜烂伴恶臭半年”人院。入院体格检查:阴囊部见5cmX4cm皮肤破溃糜烂,局部见脓性渗出物,恶臭,少许干痂、脱屑,周围皮肤发红、粗糙,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余正常。初步诊断阴囊Paget病,抗感染治疗后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阴囊Paget病,且皮肤切缘阴性。给予单纯阴囊皮肤缝合,术后给予加压包扎、抗炎换药等对症处理,I期愈合出院。随访1年,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0.
乳房外湿疹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乳房以外的皮肤癌性疾病,多发生于外阴、阴囊、阴茎、肛周、腹股沟、阴阜、腋窝和脐窝等富有大汗腺的区域。因其临床表现甚似湿疹,常被误诊而延迟治疗,导致严重后果。近来作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6岁。因阴囊左侧斑块,表现糜烂1年,皮损活检病理诊断“乳房外湿疹样癌”,于1992年5月22日入院手术治疗。当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内脏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左侧前壁近阴茎根部一直径2X3cm斑块、质地中等,无压痛,表面破溃,无明显分泌物;阴囊右侧近阴茎根部可见3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