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心肌缺血阈值及其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发作与心肌缺血阈值的关系。方法:对1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肌缺血阈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高峰于上午6~12时。最低心肌缺血阈值多发生于夜间、清晨或休息时。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次数呈正相关,与最低心肌缺血阚值呈负相关。混台型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较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阈值低,变异性大。结论:推测混台型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冠状动脉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目的:1.原梗塞区再发生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发现;2.评价成功的 PTCA 能否长期改善原梗塞区再发生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1984年元月到1986年3月在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选择54名新近心肌梗塞并发原先梗塞区内再发生心肌缺血作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  相似文献   

3.
每年约有30~40万人猝死,经当时的动态心电图记录证实,大多数心脏性猝死(SCD)是心室颤动所致,而室性心动过速总是其先导.猝死的幸存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绝大多数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心肌缺血伴或不伴有梗塞,或虽无急性心肌缺血,但由于先前的梗塞而致电生理异常皆可致死.本文主要讨论下列问题:(1)梗塞后出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和梗塞Pitt认为前列腺环素(PGI_2)和血栓素A_2(TXA_2)在冠状动脉发病中的作用问题尚未解决,在人类心肌缺血和梗塞的发生中关于PGI_2和TXA_2产生比率失衡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收缩究系原发抑或继发亦未确定。目前已将  相似文献   

5.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中非梗塞区心肌缺血组阳性率高于梗塞周围缺血组(P<0.025);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正常或压低组(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对诊断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特别是非梗塞区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运动中ST段抬高可能预示较差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78,P<0.01).结论是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提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但血栓自溶缓慢,冠脉再通延迟,对挽救梗塞区域心肌坏死作用不大.然而,对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心肌缺血区域的供血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梗塞前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肌缺氧的表现之一。梗塞前心绞痛发生距急性心肌梗塞的时间不同,其病理生理学意义也不同。梗塞前心绞痛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前近期内的心绞痛,有可能起到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经过及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猝死占冠心病(CAD)死亡者首发症状的1/4。其死因是室颤,常由于心肌缺血而非心肌梗塞(MI)引起。而心肌缺血往往是无痛性,其症状的严重性与危险程度关系不大,但心脏猝死者常发现有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改善高危险患者的有活率,特别有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三支血管病变者。梗塞后的患者高达10%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3O%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目前特别强调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评价。仅在有自发或激发的心肌缺血患者中提倡介入性治疗。虽然在成功溶栓后仍常有明显残余狭窄,但许多病人缺少相应能诱发出的心肌缺血。方法与结果在101例连续治疗无并发症心便而其梗塞区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程度至少70%的病例中,对溶栓后冠状动脉明显残余狭窄与早期次剧量运动试验阴性的~(201)铊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8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行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出院后随访3年。结果发现,非梗塞区室壁运动降低提示多支冠脉病变和残余心肌缺血及预后不良。非梗塞区室壁运动增强或不变,则提示单支冠脉病变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一般认为硝酸甘油只能用于心绞痛;一旦发生心肌梗塞,则硝酸甘油禁用,因它所引起的低血压与心动过速可能加重心肌缺血。晚近,实验资料提示阻断冠状动脉后,硝酸甘油可减少心肌缺血,缩小梗塞范围。本文通过两组实验,提示硝酸甘油能改善心肌梗塞时的心电稳定性,提高心室颤动阈,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绞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病,出现ST—T缺血、损伤,同样和心肌梗塞一样,与动脉支供血有着定位关系。ST—T改变随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程度而异,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病态变化。在心电图诊断上,应与其它病因不同的心肌缺血区分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型、损伤型ST—T改变,好发于左室心外膜或心内膜下区域。右室虽然可发生,但常规体表心电图不具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头胸(HC)导联,为右室供血不足、梗塞提供了诊断依据。根据心电图ST—T方向改变从理论上确定心肌缺血部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隐性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已在实验动物得以证实。kaplinsky等发现狗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内,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两个时期。Janse等描述了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时,心室节律异常的两种机制。他们发现,在缺血边缘的正常面存在一个病灶机制,可能由于正常浦肯野纤维内损伤电流所致,然而,在缺血心肌发现由大、小折返径而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猫冠状动脉闭塞后出现心肌及心外膜区域传导时间延长,非同步去极化及不应期缩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Kabell等证实:在实验动物,侧枝血流进入梗塞区减少而致的缺血可使梗塞区电图分级和延迟,以  相似文献   

15.
右室梗塞     
右室梗塞或左室下壁梗塞时右室明显受累(以下称RVMI)具有不同于左室梗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早期并发症以及治疗和预后,故急性心肌梗塞时,早期发现右室梗塞或判断右室受累的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是很重要的。右室梗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RVMI常为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且多为右冠脉优势型。其心肌损伤多为斑块状,在少数情况下,亦可为大块心肌缺血、坏死。 RVMI时,由于右室心肌受损,部份或全部丧失收缩功能,故右室泵功能不全或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后果似乎十分简单,并没有什么使人真正感兴趣之处。动脉闭塞后,相应部位的心肌在数秒钟内发生缺血,几乎立即停止收缩。如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坏死。但冠状动脉闭塞后,其供血部位的心肌很少会全部死亡,实际上常常多少有相当部份的心肌能存活下来。所以,心肌梗塞往往是不完全的,梗塞区系由存活和坏死二部份心肌共同组成。对不完全性心肌梗塞的认识非常重要,这不仅因为在血供充分的条件下,梗塞区内的存活心肌有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而且因为在血供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完全性梗塞灶又可成为日后再发生心肌缺血的部位。本文  相似文献   

17.
在严重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演变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与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对心律失常的形成与早期的心肌细胞损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急性心肌梗塞后几茶酚胺对心脏的长期与短期作用,以及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治疗作用的近展。一、心肌缺血或梗塞时α-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下简称α与β受体)的改变及其机制:结扎狗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1小时,引起实验性心肌缺血,用~3氚标记的  相似文献   

18.
从1971年11月至1974年10月作者对149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外科转流手术。其中42%(63/149)为稳定但丧失劳动能力的心绞痛患者,29%(43/149)为进行性心绞痛患者,28%(41/149)为梗塞前心绞痛,其余2例为有心肌缺血症状而无心绞痛的患者。所有病人术前都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产生心肌缺血和梗塞,这种危险性的证据正在增长。自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病因昏迷、坏疽和感染而死亡的病人明显下降,但死于血管病者却呈进行性增加。Whithall和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尿病人的冠心病(CAD)发病率高,特别是妇女,即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