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阻肺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疾病进展到后期时,很多病人会出现缺氧状态。这时,医生可能会建议病人吸氧。在此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吸氧,只有比较严重或者病人确实出现缺氧表现的时候,医生才会建议病人吸氧。  相似文献   

2.
在医院临床护理中,护士在给病人吸氧时,常规做法是根据装在氧气筒上的流量计估计吸氧时间,到时后把氧气关掉。病人的总吸氧量为时间量乘以流量来得到的。  这样做的弊病主要有以下两个:  ①病人的吸氧时间不易控制。  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微型智能给氧监控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所下的医嘱中对病人的吸氧要求一般分为连续吸氧和间断吸氧,护士只需根据医嘱对该监控仪进行预定设置并启动装置工作,预定时间到后装置自动停止供氧并鸣笛报警。若是连续吸氧,只需输入吸氧总时间;若是间断吸氧则需输入…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10日深夜,在某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随着一阵喊叫声,急诊室风风火火地闯进一付年轻夫妻,女的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医生见婴儿处于昏睡状态,忙吩咐护士给婴儿吸氧、输液,一边给婴儿查体,一边问这对夫妻了解婴儿的病史。  相似文献   

4.
小儿在患有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失血或脱水所致的循环血量不足等病症时,医生常给予吸氧和药物抢救治疗。然而,许多家长们却认为给孩子吸氧是救命草,频繁地找医生要求加大输氧量或偷将供氧开关加大。殊不知,吸氧浓度在临床上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用氧浓度增大或吸氧时间过长,极易诱发严重的后果而加重病情。 一般来说,小儿使用氧气吸入法,以导管、口罩、头罩等方法输氧最为多用,正常给氧的浓度为 30%~ 40%,如大于 50%,用氧超过 24小时以上,就会损害人的脑、心、肝、肺、内分泌腺等器官,特别是小儿时期各组织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5.
易善永 《药物与人》2007,20(12):32-33
每年的冬春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不少老慢支、肺心病、哮喘病人都是医院的常客。为了解决他们的呼吸困难,医生们大多让他们吸氧。甚至,有些老病号自己家里都备有氧气筒。吸氧可以很快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氧气对这些病人来讲可谓是救星。吸氧看起来也非常简单,把氧气筒打开,氧气管接上就好了。其实不然,若使用不当可导致氧中毒,呼吸骤停,甚至死亡。下面就有一个真实的事例:  相似文献   

6.
吸氧是手术患者、急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医用氧气计量器是患者从供氧站吸氧时的计量器具.长期以来,医院一直使用浮子式流量计,其缺点是:(1)计量不准确,流量随供氧站压力的变化而变化,(2)流量显示不直观.(3)只能测量实时流量,不能记录累积数量.(4)不能自动记录吸氧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时间等.因此,在治疗中由于给氧时间与流量无客观记录,病历中无法记录客观数据,既不利于医生了解医嘱执行情况,也不利于吸氧的收费,甚至出现患者或家属对吸氧收费产生疑问而导致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孟庆义 《大众健康》2009,(12):62-63
在一个初夏的夜晚,伴随着救护车的呼啸声,一位年轻少妇抱着一个鼻子插着吸氧管,小手上扎着输液瓶的小男孩,在一位医生的陪伴下,急匆匆地闯进了急诊抢救间。  相似文献   

8.
<正>从专业角度看,慢阻肺患者进行氧疗是有明确指标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患者在呼吸困难时,可以建议短时间吸氧;第二,患者在运动时,由于身体本身耗氧量增加,此时出现缺氧,也可以吸氧;第三,长期持续氧疗,尤其是患者已经出现了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好等情况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吸氧。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本血氧饱和度低于88建议长期氧疗  相似文献   

9.
杨锋 《家庭健康》2005,(8):39-39
中午快下班时,一男子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抱着孩子跑进诊室,“医生,快,快救救孩子!”我忙让他把孩子放在诊断床上。见患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不省人事。连忙让护士给患儿吸氧,接着边为患儿检查边询问病情。  相似文献   

10.
周末下午,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和喊声,一对年轻父母抱着一个烦躁不安、憋得小脸通红的孩子,跑到医生面前。医生一边询问病史,一边迅速做详细的身体检查,同时指挥护士进行相应的治疗。吸氧、雾化吸入治疗、静脉输液……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治疗,孩子安静了下来,面色转为红润,呼吸均匀,可以正常地与爸爸妈妈进行交谈了,甚至渐渐又恢复到以前的顽皮状态。家长在高兴的同时向医生提出了问题:“我的孩子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今后如何预防?”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朋友张先生的手被砸伤,伤情不重。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给他打了一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后大约10分钟,他正打算离开医院时,突然出现头晕、胸闷、出冷汗、脸色苍白,一下子昏了过去。医生护士立即对他进行抗休克抢救,又是打针,又是吸氧,终于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蕾  王红 《医疗设备信息》2002,17(11):10-10,13
本文针对住院病人吸氧时间由人工记录而产生的弊端,提出了对病人的吸氧自动进行监测与记录的课题,较好地解决了病人开始吸氧和暂停吸氧等状态的数据采集与信号转换的问题,开发研制了成功了输氧监测仪,对病人的吸氧时间可以实时准确记录,经过临床使用100余例,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吸氧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行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0例,将其分为吸氧治疗组26例(患者在发病后即开始管道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为29%,每日吸氧10小时)及对照组24例(发病后一直未行吸氧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危险因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及同等康复训练。半年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及Berg平衡评定。结果:吸氧治疗组的患者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吸氧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疗效,吸氧和康复训练同时进行,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楚杰 《保健医苑》2005,(4):29-30
老刘是一个老肺心病患,几天前洗澡时不小心受了凉,又引发了老毛病。老刘想不就是消炎、吸氧嘛,于是他便吩咐儿子买来吸氧用具和消炎药,当起了自己的医生。肺心病患最难受的莫过于呼吸困难,老刘赶紧把刚装好的氧气用上,将氧流量调到最大,用面罩吸了起来。这氧气还真管用,吸进去就感觉舒服多了。谁知到了第二天清晨,老刘呼吸反而越来越困难,人也变得迷糊了。  相似文献   

15.
陈亚静  钱文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43-5744
目的 为意识障碍患者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氧疗方法.方法 选择50例脑血管意外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鼻塞吸氧管吸氧,B组采用双鼻塞吸氧管吸氧,并于吸氧前,吸氧后60min对患者的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02)及氧分压(Pa02)进行观察.结果 单鼻塞吸氧管吸氧组与双鼻塞吸氧管吸氧组比较,R、PaO2、pH值、SPO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鼻塞吸氧管吸氧效果优于双鼻塞吸氧管吸氧,是意识障碍患者的一种更有效的氧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脉冲吸氧”的机理和脉冲吸氧仪的电原理及优越性。增加吸氧效果,减少感染,大大地降低氧损耗量。该仪器的广泛应用将使病人更加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7.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的先进代表,也是激励全国卫生系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面旗帜,为更好地宣传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展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风采,我刊将对山东省荣获"2010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的16名乡村医生做陆续报道。  相似文献   

18.
生活实例 一天,急诊室来了一位因突发气促伴大汗淋漓的中年女性。医生查体后发现,这位女士两肺可闻及弥漫的哮鸣音。追问病史,得知该女士自幼患有哮喘.平素反1复哮喘发作,此次发作前曾闻过油漆味。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甲基氢化泼尼松)及氨茶碱等平喘治疗。  相似文献   

19.
真空采血针头(一次性使用自动取血器穿刺器)的保护帽通常被废弃,而我们将保护帽用于连接一次性吸氧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准备2根一次性吸氧管,将其中1根吸氧管的锥形接头剪掉弃去,另1根一次性吸氧管从分流管和延长管处剪开后,将带鼻导管的一段弃去.然后将2根一次性吸氧管从断开处用保护帽连接起来.外部用胶布呈蛇形缠绕,以便吸氧管更好地连接固定,不易漏气.此方法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用于更多一次性吸氧管的连接.  相似文献   

20.
孟茶仙 《工企医刊》2002,15(1):82-82
闷被综合征是一种对患儿生命有极大威胁的疾病。医务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有条不紊,分秒必争进行一系列抢救及护理。 1 吸氧应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立即给患儿吸入氧气,以提高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提高肺泡含氧,减轻代偿所增加的呼吸循环负担。根据临床实践,认为以头罩吸氧为好,因鼻导管吸氧受患儿活动的影响,吸氧浓度不稳定。头罩吸氧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