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外营养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其并发症渐引起重视,近年注重肠内营养的研究,尽管食管癌术后早期完全肠内营养已报道,但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困难及并发症。本课题以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病人,与完全肠外营养作对照,发现能达到同样满意的营养支持,又能避免肠内和肠外营养的缺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7年6月~1999年6月食管癌切除术40例,男:女=36:4,年龄40~68岁,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20例;肠内结合肠外营养组(EN+PN组)2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EN组从术后1d开始经营养管予EN治疗,疗程7d;PN组从术后1d开始给予全外周静脉营养,疗程同EN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术后1d及术后8d检测两组患者清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EN)、前清蛋白(prealbumin,PreALB)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ubin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ub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ubinM,IgM)以及淋巴细胞(1ymphocyte,LC)计数。结果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PN组(P〈0.01);EN组术后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与术后1d比较,术后8d两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升高(P〈0.01);术后8d,EN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8d,EN组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治疗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早日恢复,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在中国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就医的患者中病程多较长,营养状况差,此外食管癌手术创伤较大,因此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成为食管癌手术成功及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肠内营养(EN)支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早期EN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为了深入了解食管癌术后早期EN在临床中的价值,本文对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EN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7例患者术后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67例行全静脉营养(TP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早期肠内营养肠内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与肠外营养具有相同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胃肠道不适等并发症增高,但胸部并发症减少,并未增加严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55例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1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125例),分别监测手术前后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衰发生情况并作对照分析。结果:EN组在营养支持治疗后与PN组比较,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并发肺部感染、术野感染、心律失常、心衰等明显减少(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感染,积极预防心肺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奕  徐刚 《浙江医学》2002,24(6):355-355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患者就诊时常属中晚期 ,术前营养状况相对较差 ,且手术创伤大 ,术后禁食时间长 ,故术后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近3年来对3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取得较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 ,女7例 ;年龄45~78岁 ,平均58.7岁。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 ,其中中段癌23例 ,下段癌9例。并存高血压8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 ,糖尿病5例 ,冠心病2例。1.2方法均行二切口根治术 ,进腹游离胃 ,关腹前从空肠置入内径3mm硅胶管作空肠造瘘管并引出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食管癌患者22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1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24~48h经十二指肠营养管道滴注生理盐水后改(能全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缩短了住院日,未增加食管癌相关并发症.结论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润蓉 《吉林医学》2010,31(14):2111-2112
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前不同程度存在吞咽困难而出现摄入不足,水电解质失衡,加之手术创伤及术后禁食时间长,使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明显,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和患者的康复延迟。因此,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溉  姚健  官禹 《西部医学》2009,21(6):918-919,92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08年1月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2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即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27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9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营养状态比较:血清总蛋白(g/L)65.1±2.2体63.9±1.8、血清白蛋白(g/L)40.0±2.7VS38.6±3.7、前白蛋白(mg/L)294±29.1VS283±18.8、转铁蛋白(mg/L)2391±207vs2169±152:免疫功能比较:免疫球蛋白IgG(g/L)9.0+1.9VS8.2±1.3、IgA(g/L)2.9±0.8vs2.6±0.3、IgM(g/L)1.6±0.2vs1.5+0.1及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1.15±0.11vs1.10±0.1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53.1+7.2vs79.4±4.8;住院费用(万元)1.89vs0.32w2.64±0.48,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EEN支持,对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飞 《当代医学》2014,(36):83-8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实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0)。比较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营养情况、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第1、8天患者体质量较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下降,但术后第8天不同程度回升,尤其EN组更加明显,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明显短于PN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静脉炎、腹泻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食管癌病人由于吞咽困难,肿瘤本身造成的代谢紊乱,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病人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加强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Ⅱ、Ⅲ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救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通过对包括就医费用、治疗时间、并发症、血液情况、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来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EN组可以帮助患者节约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但是,EN组在血液指标方方面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两组比较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可行的营养支持方法。虽然该方法在并发症的预防和血液指标方面与肠外营养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该方法可以节约治疗费用和时间,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术后病人,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病人的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等指标与术前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荣  张秀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427-242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将本院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肠外营养(TPN)。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道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正氮平衡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有效增强患者体质。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30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EEN)组较完全肠外营养(TPN)组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16,883/6,081元VS21,964/9,986元,(P〈0.05)。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E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皿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都明显提高。TP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EEN支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肝功能影响极小,医疗费用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多数在就医时,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食管及贲门癌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多,术后营养支持显得特别重要.肠内营养(EN)的优越性、安全性、可行性近年来已得到广泛认同.我院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进行肠内营养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