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治疗骨肿瘤,是利用微波的产热效应,直接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手术操作的简要过程包括:在遵循“间室”概念的前提下,先对病变组织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进行分离,保护,通过插入式微波天线对肿瘤组织进行温控灭活,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采取降温保护措施。根据“温度一时间”曲线决定灭活时间,术后病理证实经处置后组织的失活率为100%。肿瘤灭活后形成的骨缺损处给予异体骨、骨水泥重建,必要时行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保持了良好的肢体及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波治疗肿瘤被认为是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微波可以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组织,与疚疗、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微波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微波辐射的剂量及温度测量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微波热凝手术治疗血管瘤(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单纯采用手术切除,出血多、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地区医院1997年5月至1998年7月采用插入式微波热凝手术治疗血管瘤40例,与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26例手术组进行了比较。方法:微波组装置是上海长海医院与常州电子仪器厂共同生产的CH1011A型微波治疗仪,麻醉后插入消毒的微波天线于切除的病变组织,一般针距间隔为0.5~1.0cm,功率为10~50W,通电30秒至2分钟不等,以瘤组织为灰白色,瘤体变实、变硬,插入孔处显焦褐色为度。若拔出天线时,穿刺点出血或瘤体无缩…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Liang P  Dong B  Yu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48-45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32例肝癌57个结节。每个点的凝固治疗采用输出功率60W,作用时间240~300秒。57个结节进行92次182个点的治疗。结果随访5~18个月,平均10.4个月,29例健在,3例死亡。治疗后85.9%(49/57)的肿块缩小,超声显示78.2%(36/46)的肿块内血流消失,增强CT显示76.4%(25/34)的肿瘤内无强化。原血AFP升高13例,治疗后11例降至正常。27例患者全身情况改善,19例体重增加。14例治疗后再次活检,12例肿瘤呈完全性坏死,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肝肿瘤,在大部分病例可以达到使肿瘤完全性坏死的较好疗效,可望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Dong BW  Wen CY  Liang P  Yu XL  Su L  Yu DJ  Xia HT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39-42
目的 对比研究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PHC)对癌细胞播散入血及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0例患者,分为微波组19例,手术组2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0min、1d及7d采静脉血,实时定量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并检测CD3、CD4、CD8、CD4/CD8及肝功能。结果 手术组和微波组患者术后血清ALT及AST均升高,手术组升高较微波组显著;与术前相比,微波组患者术后7d内CD3、CD4、CD8和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组CD3、CD4和CD4/CD8较术前降低;实时定量巢式RT-PCR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标本,治疗前67.5%(27/40)患者可检测出AFP mRNA拷贝数,治疗后表达量增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患者1~16个月,其外周血中AFP mRNA持续表达者,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原发性小肝癌,可造成患者外周血中脱落肝癌细胞增多,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手术后降低,而微波消融后得以很好保护,微波消融对肝功能的损伤较小,此方法治疗PHC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波治疗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滴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后,局部皮肤或沿静脉走行处皮肤红肿或疼痛,若药物外渗,常可致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发泡、溃疡形成,甚至影响肢体功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对于经外周静脉滴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患者常规予以微波理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临床上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邻近大血管和肝外转移及肝硬化等因素的影响,肝癌的手术切除率<30%[1].微波固化治疗肝癌近年来发展迅速,我们就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相应知识及进展情况作一简介,以提高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用植入式微波辐射治癌机,将肝癌组织固化后切除,或单纯固化,共治疗27例中、晚期肝癌,临床上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存活6~12个月10例,1~6个月13例。死亡4例,均为极晚期肝癌。本文认为对原发性肝癌(PHC)最好采用植入式微波治疗,本方法安全可靠,改变了传统切肝,阻断肝门的切肝方法,明显缩短了切肝时间。对肝断面的血管和胆管应进行缝扎,否则易形成胆瘘或出血,即使肝癌不能切除,经MW辐射固化治疗也可取得症状改善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引导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联合治疗的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张淑娟  齐斌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46-1046
口咽部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悬雍垂、软腭、腭弓、舌部及扁桃体表面。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中常易出血。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对门诊收治的口咽部乳头状瘤患者80例采用微波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波凝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术中止血和切割。一九九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共同研究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技术,实现了对微波热场的球形调控。对于直径5.0cm以内的肝肿瘤实现了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2003年6月以来我们共行肝癌凝固治疗手术45例67个肿瘤、肝血管瘤4例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技术我国走在世界前列,由于该治疗技  相似文献   

13.
14.
改进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大肝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微波肝组织凝固技术,为该技术在治疗大肝癌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离体牛肝采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微波辐射,测量单点及两点辐射的组织温度和凝固范围,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多点辐射方案并通过体外肝实验验证。临床上,对9个和4个施行单点和两点辐射的肝癌结节测温,对16个3-6 cm的肝癌结节按多点辐射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60 W × 300 s的微波辐射可形成横径 3. 0 cm的凝固区。两点辐射的最佳距离为2.5cm。7针穿刺可形成横切面直径7.1cm的球形凝固区。 16个经治结节仅2个坏死不完全。结论:适当延长单点辐射的时间及使用合适的多点穿刺方案可使微波凝固治疗的适应证扩大至6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15.
内镜微波和局部注射加微波治疗食管癌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微波和局部注射加微波治疗食管癌81例李崇沧1990年4月~1994年12月用内镜微波凝固及局注化疗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和吻合口复发癌81例,疗效显著,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3例,女8例,年龄35~83岁。24例为食管或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下肢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后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74例下肢骨肿瘤患者,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的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肢体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2%和9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和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微波灭活保肢手术治疗下肢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根治性切除18例,肿瘤剔除3例,气管切开或气管造瘘2例。结果根治性切除的14例长期生存,肿瘤剔除的2例3年内均复发,气管切开的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九个月后死于广泛转移结论甲状腺癌侵及气管宜采取根治性手术,重建气管,可提高患者治愈机会,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微波消融术是肿瘤热疗领域中最新兴的发展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肿瘤的新型热消融技术.微波消融在减轻骨肿瘤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手术界限提高保肢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微波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缓解疗效确切,对晚期肿瘤可达到缩瘤等姑息治疗的目的,而且在影像学引导下定位准确,选择性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器官功能等优势,以及具有热疗法的诸多优点以及自身的突出优点,故目前已被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治疗以及保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经皮介入微波热凝治疗实验性VX2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HY  Li Q  Han ZG  Kang DQ 《癌症》2007,26(9):942-946
背景与目的:经皮微波热凝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是一种重要的实体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本研究评价新型国产微波肿瘤治疗仪及气冷循环微波刀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肺VX2移植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用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中建立实验性VX2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40 W×120 s)、B组(80 W×60 s).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按预设参数进行微波热凝治疗;对照组予以假性治疗.观察实验兔术后一般状况,定期CT检查观察肿瘤进展情况,在治疗后第0、1、7天每组随机解剖1只实验兔观察局部组织学改变.结果:肿瘤细胞种植成功率100%.肺癌模型制作成功率为86.7%(26/30).对照组、治疗A组和B组的生存期分别为(39.7±5.3)天、(62.2±4.4)天和(61.7±4.5)天(P<0.01).气胸的发生情况分别为33.3%(2/6)、55.6%(5/9)和33.3%(3/9)(P>0.10).结论:PMCT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肿瘤细胞不耐热20世纪60年代开始,微波透热治疗开始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所谓微波治疗,是指通过对组织加热(60℃~90℃)使组织细胞凝固坏死。同时微波可使组织供血血管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