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药物涂层支架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影响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长期疗效的重要原因。药物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临床试验一直没有取得显的疗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身应用药物很难在血管局部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药物涂层支架(drug coated/eluting stents)以支架为载体携带药物,可在血管局部释放较大剂量的药物,在经历了涂层聚合物与药物的筛选后,以其独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ISR 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72.7±9.8)岁;FontaineⅡB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术前CTA证实ISR 3例,完全闭塞15例.所有患者开通病变后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再用DCB后扩张,仍有限流性夹层或残余狭窄>50%则植入补救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第3日测定患肢ABI评估缺血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3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病变血管,技术成功率100%.2例植入补救式支架.15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10例复查下肢动脉CTA或超声,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为10%(1/10);临床驱动TLR率为6.67 (1/15).所有患者未发生操作相关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紫杉醇DCB治疗腘股动脉ISR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 、ox-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地影响了PTA治疗的远期疗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辅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虽能有效地抑制局部血栓形成、血管急性弹性回缩和血管负性重塑,但术后因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所致的内膜过度增生仍使15%~25%的患者出现再狭窄。许多抗增殖药物虽在动物宴验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宴践中却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 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 IS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先后经CTA和CAG检查,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以CAG为金标准,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腔狭窄程度≥50%,对CTA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CAG检查植入的160枚内支架中27枚出现术后再狭窄,占比16.88%,CTA检查内支架术后再狭窄28枚,占比17.50%,以CAG为金标准,CTA发现24枚狭窄4枚漏、误诊。经检验其灵敏度88.89%,特异度96.99%,准确率95.63%,Kappa值0.862。CAG对各级冠状动脉ISR的检查结果:在后降支9枚,右冠状动脉7枚,左回旋支7枚,左前降支3枚,左主干1枚。CTA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3.25%、95.34%、96.84%、95.68%、100%。Friedman检验结果可知,CTA和CAG对ISR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变日益复杂,支架植入适应证变得更加宽泛,而股腘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风险高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扩张、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等术式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均未能取得良好的中远期预后。相比而言,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可机械性消蚀斑块,DCB不仅能扩张管径支架,还可利用药物抑制内膜增生,在治疗FP-ISR方面均有独特优势。该文就ELA联合DCB治疗FP-ISR在靶病变血运重建、手术成功率、术后再闭塞率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突出此联合术式治疗FP-ISR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药物涂层支架是通过某种多聚体涂层携带药物的支架.在支架置入后即开始释放药物,并可在靶血管的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目的.目前此项研究已成为备受关位的课题.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为临床预防血管再狭窄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涂层支架是通过某种多聚体涂层携带药物的支架。在支架置入后即开始释放药物,并可在靶血管的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目的。目前此项研究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为临床预防血管再狭窄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冠脉内超声测量支架置入6个月后内膜增生厚度,准确比较不同支架再狭窄率。方法选择57例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4~8(6±2)个月同意复查冠脉造影及冠脉血管内超声的冠心病(CHD)住院患者,分为Cypher支架组(25例)和Firebird支架组(32例),及同期491例植入金属裸支架(BMS)CHD患者,测量支架置入后6个月时的内膜增生并进行比较。结果冠脉造影显示DES发生再狭窄Cypher组11例,Firebird组10例,裸支架组25例。再狭窄率分别为8.4%,8.9%和10.0%。DE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支架组与Cypher组及Firebird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冠脉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DES组中Cypher支架新生内膜面积为(1.11±0.89)mm2,支架再狭窄率(9.0±0.1)%;Firebird组为(1.13±0.08)mm2,支架再狭窄率(10.0±0.2)%。DE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支架组支架新生内膜面积为(1.44±0.04)mm2,再狭窄率为(21.0±0.1)%,与DES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两端的节段狭窄率DES组中近端的节段狭窄Cypher组(0.43±0.25)%与Firebird组(0.40±0.15)%都显著高于裸金属支架组(0.29±0.13)%(P<0.05)。远端的节段狭窄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冠脉内超声评价支架内再狭窄准确度优于冠脉造影。DES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优于裸金属支架,防止支架节段狭窄,裸金属支架可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椎基底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椎基底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21例。ISR共22处,椎动脉起始段8处、椎动脉V4段12处、基底动脉2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对8例严重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8例冠状动脉造影均示3支血管病变,其中3例合并左主干病变;颈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狭窄,有症状者狭窄≥50%,无症状者狭窄≥70%。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8枚自膨胀式支架。8例均于支架置入术后1~14天(平均6.0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恢复顺利,无脑卒中、过度灌注综合征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1~41个月,平均28.4个月,1例复查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在适当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支架置入术治疗伴发的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5岁。2005年1月出现左足第二、三、四趾疼痛,2个月疼痛逐步加重,范围扩大至左足前半部,并出现左足第四趾坏疽。发现糖尿病2年余。体检:左足皮温凉,皮肤暗红色,左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及,左腘动脉搏动可及,左足第四趾干性坏疽。考虑为糖尿病足,入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载有他汀药物的纳米涂层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生物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羧基乙酸共聚体(PLGA)为原料制作纳米粒子,并用自行研发的阳离子电镀涂层技术将载有荧光标记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PLGA纳米粒子均匀涂层于支架表面。先在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比较研究他汀类药物、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猪作为实验动物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观察载有他汀的纳米涂层支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再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发现,在24 h内FITC从纳米粒子内释放出约40%,在30 d后完全释放。FITC纳米粒子56 d以后从涂层支架完全释放。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并对内皮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p<0.05)。尽管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也都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但匹伐他汀可在最低浓度(0.01μmol/L)即可达到抑制效果(P<0.05)。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与非药物涂层支架组相比内膜增生明显减少(P<0.01)。与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的内膜增生程度相近(P>0.05),且炎症、纤维沉积及内皮再生延迟作用均明显减少(P值均<0.01)。结论成功开发载有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初步结果显示该支架既可抑制支架内再狭窄,也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涂层球囊(DCB)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DCB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大血管组(n=40,血管直径≥2.75 mm)和小血管组(n=24,血管直径<2.75 mm)。比较两组患者DCB治疗前后IVUS检测指标,术后10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血管组、小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3.60±0.89)mm、(3.09±0.7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前,斑块负荷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随访10个月CAG复查时,大血管组、小血管组LLL分别为(0.15±0.08)mm、(0.12±0.0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均无MACE发生。结论IVUS指导和充分预处理后DCB介入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