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黎刚  易素兰  陈浩 《西南军医》2008,10(6):64-6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22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毒素清除情况、尿毒症瘙瘁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毒素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瘙瘁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头晕等伴随症状也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皮肤瘙痒中的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勤  高瑾  蒋凤  舒勇  吴莉莉  孙丹宁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189-1191
目的观察连续多次血液透析滤过(cmHDF)与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合并严重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cmHDF组应用血液透析滤过常规方法(on-lineHDF),3次/w,4h/次;HD+HP组采用每周2次常规透析加1次常规灌流,连续2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瘙痒缓解程度,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3+、β2-MG、CRP水平。结果cmHDF组治疗结束时全部患者均完全缓解,缓解率达100%;HD+HP组治疗结束时,仅有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缓解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P3+、β2-MG、CRP均下降,但cmHDF组比HD+HP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m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优于HD+HP,与cmHDF清除血液中、大分子尿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血透加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将SHPT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应用低钙透析液联合活性维生素B冲击疗法,行常规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HA型树脂血液灌流(HP)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皮肤瘙痒等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iPTH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2)治疗后观察组血磷及钙磷乘积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常规血透加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继续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组(16例)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联机应用血液滤过,每周2~3次,每次4 h,疗程1个月,记录皮肤瘙痒消失例数,治疗前后分别查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3例皮肤瘙痒消失;对照组无1例皮肤瘙痒消失;血中β2-MG,PTH治疗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改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亦可降低血中β2-MG,PTH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尿毒症患者临床中的疗效与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80例尿毒症患者,将单独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各项肾功指标试验UN、SCr以及β2-MG水平都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RP、Hcy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理想,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肾功能问题,使炎性因子水平趋于正常,不良症状情况得到缓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HD)、高通量透析组(HPD)、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2、4周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血浆清蛋白、补体等的变化及皮肤瘙痒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阿H水平。结果3种治疗方式均可使PTH降低,其中HPHD和HPD组首次透析后、治疗2周与4周后患者阿H的血浓度较首次透析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首次透析后、治疗2周与4周后患者PTH的血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在不同阶段补体、血红蛋白含量、清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从而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是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皮肤瘙痒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方法与单纯血液透析(HD)方法对比(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甲状旁腺素(PT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b)、血红蛋白(Hb)及血压,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后PTH、血压显著降低,Hb、Ab升高,且症状缓解较好,其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的治疗比较有优势,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高通量透析组、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组,每组30人。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各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Hcy没有变化,其他三组明显下降,其中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组最为显著,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Hcy水平,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三种不同方法对尿毒症毒素清除及营养物质的影响。方法3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14)和常规血液透析组(n=14),分别每周透析2次,每次4.5 h;血液透析滤过组(n=10),血液透析每2周3次,每次4.5 h,结合每2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每次4 h。分别于单次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取血检测患者血清Urea,C r,K+,Ca2+,P-,CO2-CP,β2-MG和ALB。结果高通量透析组及血液透析滤过组对β2-MG的清除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对β2-MG的清除率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三组Urea、C r清除率、KT/V值以及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差异。三组Na+,C l-,K+,Ca2+,P-、CO2-CP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小分子物质具有同样的清除效果,并能改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且不引起蛋白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
王俊峰  林强  范云梅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7-119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钙(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维持并规律性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HP+HD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P+HD治疗1次;HDF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DF治疗1次.两组疗程均为12 w.分别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PTH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使血清Ca2+、P3+、PTH值下降.首次治疗清除效果均显著(P<0.01);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 的下降不及PTH下降明显,但HP+HD组较HDF组清除血清Ca2+、P3+ 明显(P<0.05),清除PTH更明显(P<0.01).结论:HP+HD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Ca2+、P3+ 和PTH,且优于HDF,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emodialysis,HD)、血液灌流组(hemoperfusion,HP)、高通量透析组(High-flow hemodialysis,HFD)、血液透析滤过组(hemodiafiltration,HDF),每组35例。通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sα,TNF-α)、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IL-6、TNF-α、PCT炎性反应因子比较: HDF组、HFD组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对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Hcy、β2-MG尿毒症毒素比较: HP组、HDF组、HFD组与入组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F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比较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和HDP能充分清除MHD患者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且二者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88例常规MHD患者,转换为HFHD治疗24个月.于HFHD治疗前(0个月)、治疗12个月及治疗24个月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心房、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转换为HFHD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时,心功能指标LAD、LVPWT、IVST、LVEF、E/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Dd、LV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个月时,LAD、LVDd、LVPWT、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FHD治疗24个月后,血清ALB、CH、TG、HDL、LDL、Scr、BUN、hs-CRP、DBP、MAP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b、Ca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P、iPTH、32-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厚.HFHD治疗虽然清除了PTH、β2-MG等中大分子毒素,改善了贫血,但并不能阻止M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细胞免疫、钙磷代谢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4至2019-04于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57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透析方案进行分组,其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7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细胞免疫、β2-MG以及钙磷代谢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ALB以及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iPTH水平以及β2-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钙磷代谢以及β2-MG情况,可作为临床改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蛋白结合类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PBU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MHD患者,分为HD+HP组及HD组.HD+HP组(n=22)采取HD(2次/周)和HD+HP(1次/周)治疗;HD组(n=24)采取HD治疗(3次/周).随访观察36周,测定试验前、12、24、36周透前PBUT水平.PBUT包括马尿酸(hippuric acid,HA)、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phate,IS)、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phate,PCS),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结果 经过36周随访观察,HD+HP组的3种毒素水平在整个研究期间均低于HD组.结束时,HD+HP组HA、IS、PCS分别下降33.5%、12.8%和24.2%,HD组分别上升2.3%、21.8%和2.8%,血清HA、PCS、IS浓度下降HD+HP组大于HD组(P<0.05).结论 长期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更加有效地清除PBUT,使之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6例,都给予血液灌流,按照是否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治疗第1、3、5 d 时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参数、胸部 CT 检查及预后生存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自主呼吸频率( RR)与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X 线胸片改变等均有改善(P ﹤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时间延长(P ﹤0.05);而两组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和多器官衰竭(MOF)的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血液灌流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可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N terminal—pro brain nalriuretic peptide,NT-pwBNP)水平变化对老年血液透析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分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6例作为血透心衰组,选择非血液透析、CKD3期以上[eGFR〉60ml/(min·1.73m2)]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心力衰竭及治疗好转后心功能不同等级时的NT-proBN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T—pmBNP的诊断效能。结果血透心衰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血清NT—pmBNP水平下降,不同心功能分级间NT—pw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血透心衰组各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心衰组心功能Ⅳ级AUC值为0.847,NT.proBNP〉11100ns/L作为界值(cutoff值)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79%;心功能Ⅲ级AUC值为0.794,NT-proBNP〉6465ng/L作为界值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6.4%,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MHD合并心力衰竭时NT—proBNP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及心功能Ⅲ级、Ⅳ级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8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90.2%)高于对照组(70.7%),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4.6%(P<0.05);阿托品和解磷定总用量为(345.8±40.5)mg和(14.2±1.9)g,均少于对照组的(583.2±45.7)mg和(25.4±3.5)g;住院时间为(8.2±1.7)d,短于对照组的(11.2±1.8)d(P<0.01).结论 血液灌流可以明显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