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损伤分子-1(KIM-1)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早期高血压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0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40例高血压无肾病患者和40例肾功能及血压均正常健康体检者尿KIM-1和尿β2-MG水平,以及血肌酐(Scr)值,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肾病组尿KIM-1和尿β2-MG水平和高血压无肾病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无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肌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损伤组中,尿KIM—1的阳性率(60.0%),尿β2-MG的阳性率(62.5%),两者联合的阳性率为(92.5%)。结论随机尿KIM-1和尿β2-MG可以作为高血压肾病筛查指标,联合检测尿KIM-1和尿β2-MG能够提高早期高血压肾病检测率。 相似文献
2.
正加速度对大鼠肾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加速度(+GZ)作用后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KP)、β2-微球蛋白(β2-M)和Ca2+浓度及肾脏病理改变。方法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地面未受附加+GZ暴露为A组,受+1GZ为B组,+10GZ为C组和D组。B组与C组在第3次加速度作用(每次3min,间隔40min,共3次)后10min处死。D组在24h后处死,测上述指标。结果以B组为对照组,C组BUN有显著增高(P<0.01)。D组Ca2+、β2-M有明显升高(P<0.05)。BUN是恢复至正常最快的肾功能指标。受+10GZ重复作用后,光镜下见肾脏血管呈收缩改变,电镜下见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有病理改变。结论+10GZ的重复暴露对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组(DN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非DN组)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研究血清β2微球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2MG非DN组、DN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DN组血清β2MG显著高于非DN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年龄、性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无相关性,而与血清BUN,C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53,P<0.01)。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灵敏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定期检查血清β2微球蛋白,以便及早诊治糖尿病肾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β2—微球蛋白评价肾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明华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5,19(2):62-65
β2m几乎完全被肾小球滤过,且99.9%又被肾小管重要吸收,它能同时反映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因此,它在评价肾小球功能,尤其是肾小管功能以及肾移植、上下尿路感染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脏是β2微球蛋白(β2m)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血清中β2m可以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因此滤过的β2m并返回血液循环。血清β2m增高可以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血流量的异常。我们对60例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正常人40例,均为我院门诊体检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功能检查正常,年龄在20~54岁的健康人;(2)肾脏疾病组60例,年龄14~65岁,其中急性肾炎18例… 相似文献
6.
正加速度对飞行员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加速度(+Gz)对飞行员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及肾功能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 20名飞行员不穿抗荷服,在载人离心机上以+2.5Gz和+3.0Gz分别作用10s,中间休息5min。暴露前后20min分别两次抽肘静脉血进行化验。结果 +2.5Gz和+3.0Gz暴露后,血浆中降钙基因相关肽,内皮素明显升高(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β_2-微球蛋白(MG),Ca~(2+)与暴露前无区别(P>0.05)。降钙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相关系数γ=0.772(P<0.01)。结论 +2.5Gz和+3.0Gz能增长血浆中CGRP和内皮素水平,但没有造成临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72),A组给予普通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B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小分子毒素水平,血清CysC、β2-MG、PTH水平,尿素透析充分性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血钾、血尿酸、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ysC、β2-MG、PT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组CysC、PTH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尿素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死率为13.9%(10/72),显著低于A组的27.9%(19/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CysC、β2-MG、PTH的清除效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9.
β2 m微球蛋白 (β2 microglobulin ,β2 m)在生物学、免疫学和临床医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首先应用于各种肾脏疾患的诊断 ,但对肺癌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用RIA法对 74例肺癌及肺转移癌做了检测 ,并与 112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对比。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组 74例 ,其中未发生转移的肺癌 5 8例 ,有转移肺癌 16例。男 46例 ,女 2 8例 ,年龄 31~ 74岁 ,平均年龄 5 8 1岁。均经X光片、CT、手术病理证实。正常对照组 112例 ,男 72例 ,女 40例 ,年龄 18~ 2 2岁 ,平均年龄为 19 3岁 ,均为排除肺癌及肺部转移癌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手术中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UTI组.UTI组(U组,n=20):切皮后将UTI 3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4 h重复一次.对照组(C组,n=20):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观察麻醉前和术毕时血Bun、Cr及尿NAG、RBP、α1-MG、γ-GTP.术中连续监测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温度、ECG、CVP、PETCO2、SpO2、桡动脉压、肺动脉压.维持中心温度不低于35.5℃.结果 术毕时:两组患者血Bun、Cr均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尿γ-GPT和NAG均分别较麻醉前高(P<0.05),而U组患者尿γ-GPT和NAG虽有升高,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此时U组二者均分别较C组低(P<0.05);U组患者尿α1-MG和C组患者尿α1-MG及尿RBP均分别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但此时U组二者均分别较C组低(P<0.05).结论 UTI对OLT手术中的肾功能确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山东济宁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患者血清中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酸(UA)浓度的变化情况,以评估2例放射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情况.方法 血清BUN采用尿素酶法,血清肌酐浓度和UA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β2-微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 辐射事故后,2例受照者(病例A受照剂量在20~25Gy,病例B受照剂量在9~15Gy)照后血清BUN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血清BUN浓度升高愈早.与血清BUN的升高类似,2例受照者的血清Cre浓度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血清Cre浓度升高幅度愈大,升高时间愈早.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辐射事故后2例受照者的血清尿酸浓度都在正常范围,但在此范围内都有几个增高期;血清β2-MG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受照剂量愈大,浓度升高愈早.结论 射线直接作用于肾脏,可直接造成肾脏组织细胞的放射性损伤;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引起机体大量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毒物和变性坏死细胞的分解产物大量增加,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成人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持续输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4组(n=15),均于麻醉后持续微量泵分别泵入:乌司他丁组U1:5×104 U/h,U2:10×104 U/h,U3:20×104 U/h和对照组(C组):等容生理盐水-均持续泵入5 h.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吻合门静脉前壁、新肝期30、90、180 min及术后24 h采血,检测血肌酐(Gr)、尿素氮(BUN)、记录各期尿量及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Gr组内比较:C组、U1组、U2组均于新肝期30 min后明显升高(P<0.01),但U2组下降早;U3组新肝期90 min开始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U3组新肝期低于C组(P=0.05).BUN组内比较:C组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U1组新肝期180 min开始升高(P<0.05),U2、U3组术后24 h开始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U2、U3组术后24 h少于C组(P<0.05).尿量:U2、U3组新肝期30 min开始多于C组(P<0.05),U1、U2、U3组术后24 h均多于C组(P<0.05),但4组ICU 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成人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持续输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可以保护肾功能,增加尿量,且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肾氧自由基的影响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远隔器官肾脏的影响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异丙酚保护组.观察肝脏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 h、4 h两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清和肾组织中的MDA、SOD.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显著降低,4 h组明显低于2 h组,而异丙酚组则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升高,4 h组高于2 h组.结论 异丙酚能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并能够对抗氧自由基对肾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肾移植术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肾移植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作为 A 组,行静吸复合麻醉的肾移植患者62例作为 B 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成功后(T1)、术毕时(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MAP),T 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以及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结果A 组 HR 在 T1、T2均分别显著低于 B 组(P ﹤0.05)。T1、T2时 A 组 MAP 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SpO2在麻醉后各时相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改变;B 组在 T1、T2均显著低于 T0(P ﹤0.05)。A 组 CD3、CD4、CD8、CD4/ CD8在 T1- T4均分别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COR、IL-6、CRP、GLU 在 T1、T2、T3、T4较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对细胞免疫的抑制,适宜于肾移植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技术在肝脏移植前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拟行肝脏移植的30例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选择造影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肝脏移植术后怀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行造影及介入下溶栓及内支架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术前造影中提示肝癌11例;4例患者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血管变异。29例患者间接门脉造影成功,其中2例肝癌患者发现门脉癌栓,2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对6例怀疑胆道和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作血管造影及相关介入治疗。其中2例成功行狭窄动脉吻合口金属内支架治疗,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造影显示肝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其他3例介入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准确的动脉和门静脉解剖和变异信息;血管介入技术有助于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乌司他丁对成人原位肝移植(OLT)患者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择期行OLT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ASAⅡ-Ⅲ(排除急慢性重症肝炎及伴有明显毒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Ⅰ(U1)、组Ⅱ(U2)和对照组(C),每组20例.组工和组Ⅱ分别在手术开始后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乌司他丁10万U/h和20万U/h,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Ⅰ)、无肝期40min(Ⅱ+40)、新肝期30 min(Ⅲ+30)、90min(Ⅲ+90)、180 min(Ⅲ+180)及术后24h采血,测定血浆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 C组患者血浆IL-8浓度自切皮起即有所升高,新肝期30min后明显升高(P<0.05),180 min升高极显著(P<0.01),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自新肝期30 min开始升高(P<0.05),24h后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组患者血浆IL-8在新肝期180min有所升高,24 h后明显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患者血浆IL-8各期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新肝期后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检测出.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肝移植术中IL-8和TNF-α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单层动态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灌注与未行肝移植且无肝脏病变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 3 0例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动态单层CT扫描 ,对照组为 2 0例无肝脏病变者。单层动态CT扫描选取肝门 (包括肝、门静脉、主动脉和脾 )的层面。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40ml,注射流率3ml/s ,注入对比剂后 ,每间隔 1s扫描一层 ,共扫描 3 5层。通过每一层面选定的ROI测量CT值 ,绘制出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出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灌注值。同时对 12例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也进行了动态单层CT扫描。结果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及对照组肝动脉灌注分别为 0 .2 7和 0 .16ml/min(P <0 .0 5 ) ;门静脉灌注分别为1.3 1和 1.13ml/min(P >0 .0 5 ) ;全肝灌注分别为 1.68和 1.2 8ml/min(P <0 .0 5 ) ;平均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19和 0 .13(P <0 .0 5 )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分别为 0 .16(P <0 .0 5 )和 1.2 1ml/min(P <0 .0 5 ) ;全肝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分别为 1.2 0ml/min(P >0 .0 5 )及 0 .13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内肝动脉灌注和全肝灌注、肝动脉灌注指数明显增加 ,但门静脉灌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H2S供体——NaHS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双下肢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及H2S对这种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肢体IR引起的远隔器官损伤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下肢IR大鼠模型,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4h组、缺血4h再灌注4h组、缺血再灌后NaHS干预(IR NaHS)组(其中NaHS作为H2S的供体可在大鼠体内生成H2S).干预结束后,心、肝、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测定血浆H2S浓度、血浆中心肌酶学指标(CK、CK-MB和Tn-T)以及肝肾功能指标(ALT、AST和Cr、U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4h组血浆CK、CK-MB及Tn-T浓度升高,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组进一步升高;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ALT、AST和Cr、Ur含量无显著变化,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组显著升高;IR NaHS组上述指标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降低.病理检查可见缺血后心、肝、肾组织轻度病理改变,缺血再灌组组织损伤更加明显,IR NaHS组相对减轻.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心、肝、肾的损伤,H2S干预可以对这种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