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周围神经束膜减压术治疗火器性灼性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围神经束膜减压术治疗火器性灼性神经痛朱盛修,刘郑生,王岩灼性神经痛多见于火器性周围神经伤患者[1]。笔者对1979年3月~1981年9月收治的41例的性神经痛患者中的18例(19条神经)进行了周围神经束膜减压术治疗。经2~6年随访,疗效满意。现介绍...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椎骨折伴截瘫的治疗,关键是通过非手术疗法防治危及生命的合并症,通过康复措施使患者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部份病例需行手术治疗,以利于或加速康复过程与防治晚期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Ⅱ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Ⅱ型糖尿病占85%左右。全球患Ⅱ型糖尿病的病人在1.5亿以上,而且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对所有中年Ⅱ型糖尿病人来说,其生命预期减少5~10岁。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降低Ⅱ型糖尿病并发症主要通过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及使用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的循环系统(包括血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早期受糖尿病的影响即发生改变,其中尤其是微循环系统的变化更为显著。早在1971年有人根据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将糖尿病称之为SLOPS(Sugar,Lipids,obeaity,pressure,and Smoking)。鉴于对糖尿病静脉功能研究较少,本文通过LRR(Light-Refle-xions-Rheograph)——光反射电流图检测方法,分析与研究糖尿病静脉受损的程度,以便早期采取防治措施。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4岁。 二、糖尿病肢端坏疽6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5例;单纯糖尿病9例。健康对照10人。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itis nerves,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之一,等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也尤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弥可保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DPN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04-01~2009-12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2例、女48例,年龄65~90岁,平均71.4岁,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对称性、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障碍(麻木、疼痛、触觉减退或消失),间歇性跛行.使用丹麦counterpoint-MK2型仪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 m/s.  相似文献   

6.
依帕司他单独使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龙  韩豫皖  李琦 《西南军医》2010,12(6):1078-1079
目的 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CNI)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汇集文献,对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疗效评价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研究,有效率依帕司他组(75.0%)高于对照组(44.9%).结论 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几种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周围神经损害中的敏感指标。方法对271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等,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进行测定。结果271例患者胫神经的H反射平均异常率为77.5%,且随着病程的增加,异常率明显增加;双下肢腓总神经MCV与腓浅神经SCV≥10年组中异常率超过40%,其他组的异常率均在20%~30%之间。本组患者中,伴腕管综合征的有37例、65侧,总检出率13.7%。综合几项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异常率,随病程延长,异常发生率逐渐增加,在〈1年组中,异常发生率达63.2%;在〉10年组中,异常率更是高达95.6%。结论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指标,且随病程延长,肌电图检查的异常率随之增高。此外,不应忽视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在报告结果的时候,要综合神经肌电图几项检查结果,正确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30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者,连续注射ɑ—硫辛酸3周后,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给予ɑ—硫辛酸注射液24ml静滴,日1次,疗程3周。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下肢及足部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烧灼感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ɑ—硫辛酸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是遗传学上易感个体胰岛 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的疾病。作为 1型糖尿病的免疫标志 ,胰岛细胞抗体 (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受到广泛重视。80 %左右新发现的 1型糖尿病患者 (病程 <1年 )ICA阳性 ,但数年后大多数患者ICA转阴 ,原因在于胰岛 β细胞完全破坏 ,抗原储备耗竭。GADA较ICA出现早 ,持续时间长 ,阳性率高 ,这已取得共识 ,但有关GADA随病程延长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的原因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 130例糖尿病 (DM )患者血清GADA的检测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与GAD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跗管处胫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1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23例,并选择同期2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内踝水平的胫神经行超声检查,比较各组胫神经的左右径、前后内径、截面积和血流情况。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胫神经双侧左右径及内径增大,且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胫神经超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及对照组胫神经血流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跗管处胫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为评估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显微镜结合关节镜技术)治疗跗管综合征。方法采用独创的单切口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对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与屈肌支持带和拇展肌之间的平行于屈肌支持带的直切口,在显微镜和关节镜下同时对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进行满意松解,同时显著减轻了手术损伤。结果患者足底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120侧,缓解14侧患肢,麻木缓解28侧,缓解程度达85%以上,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上升。结论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为跗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治疗组以神经生长因子治疗,4μg肌注1次/d,15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降糖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自觉症状改善率达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郭全付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457-145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DPN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依帕司他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血糖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依帕司他辅助治疗DPN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妍  崔芳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2019,30(6):493-495
 目的 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郭杨  宋晓  侍晓云  王莉 《武警医学》2017,28(3):283-28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情况,并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炎性因子。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6-07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及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分别检查两组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DPV),并分析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生化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与DPN的相关性。对每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224),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11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65.9%;(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中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69%)明显高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5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0.05);(3)在所分析的各项因素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的病程、HbA1c、LDL-C、IL-6、TNF-α、SIL-2R与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 2.084~3.407,P<0.05),其余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病程、HbA1c、LDL-C、TNF-α、SIL-2R,以及是否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均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55~1.655,P<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延长,外周血管的病变,血糖、血脂的升高,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异常,都会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超声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出现前后的神经形态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超声检查胫神经的4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体格检查2分作为诊断截断值分为有神经病变组和非神经病变组。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小腿周长条件近似1:1配对,共配对成功40对。搜集胫神经超声形态学特征包括宽度、厚度、横截面积、胫神经“蜂窝样”结构是否显示,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使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胫神经厚度(OR=6.250,P=0.044)和横截面积(OR=2.259,P=0.049)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胫神经宽度和“蜂窝样”结构是否可清晰显示不是其危险因素(P均>0.0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0.91,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5.71%、95.24%、94.70%、87.00%。胫神经横截面积对糖尿病胫神经病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7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1.43%、90.48%、88.20%、76.00%;厚度的曲线下面积0.726,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70.27%、85.71%、83.30%、75.00%。结论胫神经的厚度及横截面积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胫神经厚度与横截面积对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度接近,横截面积的特异度高于厚度。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 3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98例,予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高压氧疗法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2.0 ATA),每日1次;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180例,单独使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9%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及5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100%,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HbA1c、降糖措施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服用依帕司他(50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CV及S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尤其在改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意义显著,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温度阈值检测(QTT)在糖尿病性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应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QTT,包括冷感觉阈值(CT)、热感觉阈值(TT)、冷痛觉阈值(CPT)、热痛觉阈值(HPT);神经传导研究(NCS)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QTT、NCS、SSR异常率分别为90.83%、25.83%和57.50%,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39.58%、47.29%、64.58%、71.67%,TT异常率高于CT,HPT异常率高于C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下肢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51.67%、94.58%、62.08%、85.00%;上肢CT、TT、CPT、HPT异常率分别为22.33%、34.59%、32.5%、58.33%,下肢CT、TT、CPT、HPT异常率均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糖尿病患者在无、轻、中、重症状4组中CT异常率分别为19.17%、31.25%、43.94%、76.19%;TT异常率分别为41.67%、58.33%、75.76%、90.48%;CT和TT异常率随临床症状递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T和HPT则无此现象。结论冷感觉阈值、热感觉阈值是诊断DPN,特别是细小有髓和无髓纤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