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GH/IGF-1轴的变化.方法设正常组大鼠6只、肝硬化组大鼠6只,测大鼠肝功能、血糖和血清GH、IGF-l、IGF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ALBmRNA、IGF-l mRNA、IGFBP-3 mRNA表达.肝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血清AST、ALT、ALP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TBIL、ALB、血糖两组间无明显差别,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血清ICF-1、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ALB mRNA、IGF-1mRNA、IG阳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硬化组大鼠镜下见假小叶形成,肝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GH/IGF-1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黄■虫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36例CHB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黄■虫丸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半胱氨酸蛋白酶裂解细胞角蛋白18(CK18)、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血清TBIL、AST、ALT水平及LN、HA、PC-Ⅲ、Ⅳ-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CD3+<...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黄(庶)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和护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庶)虫丸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后的血清HA、LN、PⅢP、Ⅳ-C水平、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及HBeAg、HBV-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氨(NH3)、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凝血功能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变化的价值。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LT、AST、GGT、NH3、TBiL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与治疗后测定值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肝硬化患者ALT、AST、GGT、NH3、TBiL血清含量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ALT、AST、GGT、NH3、TBiL、PTA值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及预后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黄虫丸联合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6例酒精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大黄虫丸治疗 ,2次 d ,每次 6g ,联合应用凯西莱静脉滴注 4周 ,1次 d ,每次 0 2g ,后 8周改为口服 ,每次 0 2g ,3次 d。疗程 12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 ,肝功能ALT ,AST ,γ GT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下降明显 (P <0 0 1)。层黏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也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大黄虫丸联合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大黄(庶虫)虫丸配合保肝、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透明酸(HA),Ⅳ型胶原纤维(C Ⅳ)、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 Ⅲ p)的变化,观察3个月,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B超情况.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IV、LN、p Ⅲ p)水平下降,其中尤以HA和p Ⅲ p下降明显,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大黄(庶虫)虫丸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文锋 《吉林医学》2010,31(16):2437-2438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B组(大黄蛰虫丸组)和C组(阿德福韦酯组),A组大黄蛰虫丸3g,3次/d,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B组大黄蛰虫丸3g,3次/d,口服;C组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均为1年。结果:三组血清ALT和H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初步揭示它们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GF-1、IGFBP-3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肝硬化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及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网子(IGFs)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以及眙儿生长受限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挑选FGR孕妇44例和正常孕妇36例,抽取中、晚期母血及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检测IGF—Ⅰ、IGF-Ⅱ水平。同时将44名FGR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FGR治疗组行羊膜腔内输注小儿氨基酸治疗,而FGR对照组采用孕妇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治疗.并运用多参数B超比较其疗效。结果(1)FGR孕妇母血中IGF—Ⅰ水平、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孕妇(P〈0.01),而两组孕妇母血中IGF-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治疗后,FGR治疗组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母血IGF—Ⅰ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FGR对照组IGF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3)FGR治疗组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母血IGF-Ⅰ水平较FGR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FGR治疗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净增长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胎儿出生体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检测母血IGF—Ⅰ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可早期诊断FGR及监测胎儿宫内生长。羊膜腔内输注小儿氨基酸是治疗FG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及其IGFBP-3测定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及其结合蛋白(IGFBP -3 )值的改变及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3 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 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 -I、IGFBP-3水平,比较两者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不同ChildPugh级别者中的变化。结果 肝硬化组IGF -I、IGFBP-3值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测值随着肝脏功能的减退而进行性降低,当IGF -I <3 0mg/L、IGFBP -3 <6mg/L时,则临床预后不良。二者与ChildPugh分级都有显著的相关性(r =0 .62 5 ,0 .5 2 3 ,P均<0 .0 1)。结论 血清IGF -I、IGFBP -3可作为肝功能评估的重要检测指标,结合ChildPugh分级能正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独口服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共14例。实验组患者7例,口服阿那曲唑;对照组患者7例,口服他莫昔芬。所有患者均服药3年。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每6个月检测肝功能的血清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ALT(P=0.038)和GGT(P=0.003)的均数随时间变化均有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口服他莫昔芬组患者AST的水平较口服阿那曲唑组患者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TBIL和AKP这两个指标水平则是口服阿那曲唑组高于口服他莫昔芬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BIL(P=0.027)、AKP(P=0.047)];两组患者各监测指标的每次测量结果均数均在参考值范围之内。结论本次研究证据尚不足以证明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能够导致肝功能损伤,甚至引起脂肪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对T2DM患者肝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T2DM并发NAFLDS且未曾接受过任何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阿卡波糖组30例,达格列净组38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150 mg·d-1+二甲双胍2000 mg·d-1和达格列净10 mg·d-1+二甲双胍2000 mg·d-1治疗24周。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资料,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HOMA2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对2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卡波糖组患者FBG、HbA1c、AST、GGT和ALP水平及HOMA2-IR均明显降低(P<0.01),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FBG、HbA1c、AST、ALT、GGT和ALP水平及HOMA2-IR和NAFLDFS明显降低(P<0.01),TBIL和D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阿卡波糖组比较,达格列净组患者FBG、AST、ALT、GGT及ALP水平和NAFLDFS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达格列净能改善T2DM并发NAFLD患者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糖和体质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彬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95-696,630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循环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PD-L1的水平表达,了解抗乙肝病毒治疗对CHB患者循环血sPD-1/s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sPD-1/sPD-L1与ALT、AST、HBV DNA水平间的相关性,探讨sPD-1/sPD-L1水平与CHB患者循环血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观察时点的sPD-1/sPD-L1水平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及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CHB患者循环血sPD-1、sPD-L1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者组及HBV携带者组高表达(P<0.01);随着抗乙肝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在抗乙肝病毒治疗第24周时循环血sPD-1、sPD-L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调(P<0.01),较健康体检者组、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B患者ALT、AST、TBIL表达水平及HBV DNA载量与sPD-L1水平间呈正相关;治疗24周后CHB患者循环血中ALT、AST、TBIL表达水平、HBV DNA载量与sPD-1/sPD-L1水平间均无相关性。治疗前CHB患者循环血sPD-1与CD3+T与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正相关;治疗24周后CHB患者循环血中sPD-1、sPD-L1水平与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HBV DNA复制并调节CHB患者循环血中sPD-1、sPD-L1及T淋巴细胞各亚群水平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组织损伤程度和HBV的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对Con 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各药物组连续7 d以相应的药物进行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各组末次给药后1 h,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20 mg/kg,6 h后眼眦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TBIL,取组织计算肝、脾指数.结果:扶正祛邪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外周血ALT、AST 、TBIL水平及肝、脾指数.结论:扶正祛邪方可明显改善Con 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