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与传统开腹置管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比较。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46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根据置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腹腔镜下置管组)和对照组(传统开腹置管组),比较两组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置管后近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50.00%,观察组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期并发症中,观察组远期腹透管漂管的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管漂移(漂管)是腹透管路相关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透析效果.目前国内外常采用腹腔镜手术重新置管或导丝(胃镜刷)逆行复位.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自创的手法复位,已成功复位了共37例单纯型及梗阻型漂管,单纯型成功率为86.7%,梗阻型为62.5%.我们着重介绍对梗阻型漂管的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5月对16例未腹透的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置管.气腹后,观察全腹腔,先将腹透管置于腹腔,末端固定于腹腔底部,然后将腹透管由旁侧5 mm插管处引出,使内涤纶套刚好在腹膜外,无须荷包缝合,术后自行生长闭合.同时对手术粘连、疝、卵巢囊肿或较多的大网膜予以相应处理.同期对6例已腹透的患者反复引流不畅判定有大网膜包裹,腹腔镜下行超声刀切除,并固定末端.结果 16例首次置管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6.8 min(25~40 min),6例大网膜包裹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8.6 min(30~46 min).术后1 d内排气,肠功能恢复满意.无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首次置管者16例随访2年,均未发生大网膜包裹,未发生漂移;6例大网膜包裹随访2年,均未发生再次大网膜包裹,未发生漂移,无渗漏.结论 腹腔镜手术内固定有效防止漂管,对清除已包裹透析管的大网膜和预防包裹有良好效果,但由于无荷包缝合容易出现渗漏,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置管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腹透)治疗常规需要行腹透插管手术,我们介绍在腹腔镜引导下放置腹透管的经验。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自2000年11月以来,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本科接受了视屏腹腔镜引导下的腹透管置放术。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1~70岁;慢性肾炎11例,慢性肾盂肾炎和肾小动脉硬化症各1例。  相似文献   

5.
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腹透管移位率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管是否移位是腹膜透析技术存活的关键,回顾我科1992年~2002年采用不同腹膜透析置管术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96例,现将其腹透管移位、大网膜包裹情况对比观察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分析不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自2007年11月起入选本院肾内科接受腹透治疗并首次置管的尿毒症患者,除外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腹壁缺陷、腹腔或盆腔感染者.截止2011年9月,共入组116例腹透患者,其中男62例,女54例,平均年龄(47.6±13.7)岁.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外科手术置入法(A组)和腹腔镜透置管术(B组),两组均采用Tenckhoff腹透直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采用腹膜透析置管方式改进后的手术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148例(A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改良方式为:①耻骨联合正中点向上约为患者一横掌,正中线旁开1~2 cm为腹膜植入点;②过长网膜预先处理避免术后包裹,将腹膜切口水平2 cm以下部分予以结扎后切除;③引钢丝腹内段弯曲成135度弧形,从荷包口末端上翘沿前腹壁向下插入,至膀胱底部有阻力感后将导丝下压继续向前,待有落空感.荷包结扎后缝线末端提起再打结固定于内涤纶套外侧;④下至上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切勿在导管出处上方缝合前鞘,避免缝线张力引起导管末端翘起引起漂管;⑤用隧道针先向上直行约3~4cm再沿设计好隧道走形,模拟鹅颈管皮下段走形.另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ESRD患者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方式94例(B组)为对照组.观察腹膜透析置管成功术后1个月内:导管移位、导管阻塞、重新置管、腹透液渗漏等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及血性腹透液,腹膜炎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置管方式改良后导管移位(漂管率)、导管阻塞、腹膜透析液渗漏较传统手术方式均有显著改善(P<0.05),使得由于手术技术原因引起的重新置管率显著降低(P<0.05);2组间血性透析液,腹膜炎,隧道炎,隧道外口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方法可提高长期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早期导管技术生存率,减少早期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137例患者,其中62例于腹腔镜下置管(腹腔镜组),75例行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开腹组)。主要终点是导管生存时间。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置管方法、并发症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肾脏原发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6.3±14.9)min vs.(88.2±32.2)min,P<0.01]、术后住院时间[(4.8±2.6)d vs.(6.8±5.2)d,P<0.01]优于开腹组。开腹组11例(14.7%)发生导管失功,腹腔镜组发生2例(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主要与腹膜透析导管尖端移位(0 vs.8,P<0.01)有关。Kaplan-Meier曲线与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腹腔镜组具有较好的导管生存率(log-rank P=0.03),手术方式是导管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9,HR=0.22,95%CI:0.05-0.98)。结论: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导管生存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75例。首次置管130例,传统置管术后再次置管45例。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随访期间有无隧道感染、置管堵塞、置管移位、重新置管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17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30~60分钟,平均45.6分钟;术后3~9天出院,平均4.5天。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0.4个月。使用肝素水于术后第2天开始冲洗置管,于术后4~9天后开始透析。4例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时流出淡血性液体,均于术后5~7天消失。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13±0.73)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均经换药处理后痊愈出院。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6个月因隧道口感染行腹膜透析置管取出术,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导管移位、导管阻塞等情况,临床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技术在腹膜透析感染后再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报道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后因反复感染致腹透管拔除且不耐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行腹膜透析再置管术获成功的经验。手术时间90、100min,均顺利进行腹膜透析,术后2周内出院。随访6、10个月,未发现导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套管针穿刺置管术和传统开腹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并术后规律随访的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接受套管针穿刺置管术的患者64例(A组),接受传统开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线环固定法在腹腔镜引导下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全麻后右上腹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 mm Hg,穿入10 mm Trocar导入腹腔镜,腹腔镜引导下经脐下3~5 cm经左旁正中线穿入10 mm Trocar,用3-0丝线对折后镶入20 ml注射器针头内,并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入腹腔,将线送入腹腔,形成一线环,将腹透管经左下腹Trocar穿过经皮置入的线环后置入盆腔,再将线环固定腹透管于前腹壁,包埋深部cuff于腹直肌鞘内,最后遂道针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管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35~55 min,平均(44.2±7.4)min,术后腹平片显示所有腹透管位置准确,术后7 d开始间歇性腹膜透析,10 d后改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渗漏、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6月,平均(3.3±2.0)月,导管通畅率100%,无漂管、堵管、导管感染等发生。结论:腔镜引导下经皮线环固定法行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方法简便安全、定位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成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但外科手术的腹腔镜应用不断扩展,在内科的一些操作上,腹腔镜的优势也得到肯定.腹透管在腹腔中的良好位置是确保腹膜透析(PD)正常进行的前提,腹透管移位和腹透液进出阻滞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矫正将导致PD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孔法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临床应用效果,为腹膜透析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方法:2017年09月~2018年05月对21例尿毒症患者采用二孔法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置管。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导管移位、腹膜渗漏、腹膜炎、大网膜包裹等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置管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5.6min(30 min~45 min),术中无腹腔脏器损伤、明显出血。术后1 d内排气,肠功能恢复满意。早期置管的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导管移位,调整导管置入位置后的19例均未发生导管移位,2例早期透析的患者发生腹膜渗漏,1周后透析的患者均未发生腹膜渗漏,1例患者腹腔黏连,经电凝分离后成功置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出血、脏器损伤、大网膜包裹及早期腹膜炎。结论:二孔法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对腹腔黏连等进行分离操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透管堵管是腹透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再次经腹手术,分离已经堵塞腹透管侧孔的大网膜,并重新植管,该方法创伤大,患者住院时间长,且由于仍为非直视下植管,无法估计腹腔内情况,再次堵管的几率相对较大.我院2003-2006年成功地用腹腔镜对8例患者进行了腹透管再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皮下涤纶套 (cuff)脱出皮外或伴皮肤出口处感染、隧道炎时 ,治疗极为困难〔1〕,国内外多主张拔管 ,并于另一部位重新插管〔1,2〕。我们采取手术更换腹膜透析皮下cuff的方法 ,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明显减少了病人的治疗费用。资料与方法1 一般情况 终末期肾衰竭、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患者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2 9岁~ 6 0岁。 1例在外地置腹透管 1月后心衰 ,腹透管部分脱出皮外伴出口处感染、隧道炎 ;5例腹透 2~ 3年以上 ,皮下cuff脱出皮外 ,或伴隧道化脓性感染。 6例均经局部消毒、换药及局部、全身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引导下放置腹膜透析管的方法。 方法 选择 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在腹腔镜引导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置入腹腔并经皮下隧道引出。 结果 所有病例腹膜透析管均放置成功。手术时间 10min~ 2 0min。均成功的进行了腹膜透析。患者术后 2~ 7天出院。 结论 腹腔镜引导放置腹膜透析管技术具有透析管定位准确 ,手术切口小 ,术后疼痛轻。优于常规开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及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为63例肝脓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29例行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6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平...  相似文献   

20.
腹透管移位是腹透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成功地用腹腔镜对5例患者进行了腹透管移位的复位,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