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先后留置长期导管与心脏起搏器及两者共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观察及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6例血液透析患者,年龄55~73岁,男4例,女2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1例.临时起搏器2例,永久起搏器4例.安装起搏器原冈分别为高钾血症1例、病窦综合征3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伴3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缓1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将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 (PDLC)留置于颈内静脉 ,先后为 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 ,对导管的使用情况、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4岁~ 72岁 ,平均 (5 7.2 2± 13.87)岁 ;透析病程 5~ 2 1个月 ,平均透析病程9个月 ;原发病糖尿病肾病 3例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1例 ,均为周围血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27例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年龄、有无合并糖尿病与感染的关系以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和耐药情况。结果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血液透析非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关,需要早期发现,选用敏感抗生素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以我院血透中心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男26例,女22例,年龄30 ~60岁,平均(44.6±8.2)岁;透析龄18~96个月,平均(46.3±17.1)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14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所有患者每周透析3次,血管通路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中心静脉置管.用数字随机法把48例分为透析液流量500、600、700、800ml/min 4组,每组12例.在开始透析第1次和第6周最后1次透析时,采血检查透析前后BUN和Scr,分别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和尿素下降率(URR).4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第1次透析与第6周最后1次透析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7例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患者的原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病原菌分布。结果: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贫血越严重,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年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缩短留置时间可减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与感染的关系,分析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影响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组26例和股静脉组34例,出现发热者采集导管内血培养及导管培养,对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发生的部位、患者的血流量和不同病因患者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深静脉置管放置时间越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越多。股静脉穿刺组感染发生时间为(26.5±9.6)d,颈内静脉穿刺组感染发生时间为(35.4±6.8)d。本研究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为32.3%,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为7.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远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1)。在病因方面,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感染率为所有组别中最高(33.3%),与其他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O.05)。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6.7%),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组(16.7%),多囊肾病(14.2%)、狼疮肾炎(20%)之间无明显差异。患者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为9.5%;血流量〈200ml/min时,感染的发生率为28.2%,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培养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53.8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76%,表皮葡萄球菌占23.08%。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对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原发病为糖尿病时血流量较低,应加强无菌操作,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7.
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CRF)诊断标准。将117例CRF患者随机分成爱西特治疗组59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其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9例,尿酸性。肾病2例,多囊肾3例,其他肾病5例;对照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19~68岁。其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封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5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分析.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8±2)岁.其中高血压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6例;置管部位分别为股静脉置管3例、颈内静脉置管12例(9例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管),留置时间14~ 370 d.15例导管感染患者中1例于3周内发生感染,2例于4周内发生感染,3例于5周内发生感染,颈内长期留置导管的9例患者在置管后4~ 12个月发生感染.对感染患者均留导管血培养,于透析当日行置管口换药,血液透析后采用普通肝素2 ml(1 2500 IU)+生理盐水稀释至2.6 ml和头孢他啶1g,用4ml的生理盐水稀释后抽取0.4ml的稀释液混合,按照导管标明的量注入,连续封管2周,以后改为每周1次.1例糖尿病患者置管口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除按上述方法封管外,每天局部予以常规消毒处理后,外用2%莫匹罗欣软膏.结果 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3例,嗜麦芽假单胞菌2例,荧光假单胞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隧道口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1例,未培养出细菌者3例.在封管治疗1~2周后,15例患者导管感染者症状缓解,改为每周1次封管,连续2个月后停止封管,连续观察5个月,无再发生感染.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导管感染.头孢他啶抗菌谱广,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阳性菌有效.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头孢他啶封管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由于深静脉置管术后即能使用,可保证足够的血流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其作为长期或临时性血管通路.目前颈内静脉置管是最常用的深静脉置管方式,但也有一些透析中心选择颈外静脉为置管部位.为了进一步观察颈外静脉置管的使用情况,我们回顾性比较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透析中心经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情况,以期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另一可选择的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瘦素的变化以及它们对MHD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MHD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8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13例。高血压肾病lO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狼疮肾炎1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规律透析半年以上。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9岁。  相似文献   

11.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人口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首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医疗付费类别、临床指标、肾脏病病因、并发症、首次透析原因、透析方式、血管通路等。依据年份不同分为四组, 分析不同组别之间上述资料的差异。结果首次血液透析患者以男性居多, 首次透析年龄集中在50~69岁, 付费类别以职工医保为主, 进入血液透析时的肾功能水平逐年改善(P<0.05)。原发病占前三位的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贫血、高血压和骨矿物质代谢紊乱, 近2年并发心力衰竭的比例有所增高(P<0.05)。首次透析原因2018及2019年以尿毒症为主, 2020年及2021年以心力衰竭为主。首次透析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逐年增多, 使用的血管通路中, 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居首位(所占比例为45.5%~70.0%), 其次是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所占比例为14.0%~30.0%)。结论本中心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 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透析导管不同连接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柯  李璇  王霞 《护理学杂志》2013,28(1):27-28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留置导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端不同连接方式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股静脉置管(20例)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以血液透析时留置导管动静脉端与血路管动静脉端的连接方式确定正接与反接,每例患者均行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各1次,透析至2h时从患者手指端与体外循环管路动脉端采血测血糖。结果不同置管部位管路正向连接透析时,动脉端与手指端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时股静脉置管反向连接时动脉端血糖值显著低于手指端(P<0.01)。结论长期及临时颈内静脉置管,无论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均可从体外循环管路的动脉端采血测血糖值,股静脉置管正向连接时可从动脉端采血,反向连接时,监测血糖应从外周采血,才能获得较准确的血糖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仍然是腹膜透析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近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了解PDAP菌谱和耐药状况,为PDAP提供用药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6年11月至2011年2月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90例腹透患者为对象,共31例次发生腹膜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2 ~72岁,平均(44.0±13.6)岁,连续腹透龄为(17.7±13.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肾炎2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收集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腹膜透析时间、临床症状、透析液常规、致病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HA型大孔树脂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血液灌流(HP)的最初研究始于1948年,直到70年代初才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临床上几乎只用于重症外源性中毒的抢救,将血液灌流用于慢性肾衰常规性辅助治疗,国内少见报道。我院应用HA型大孔树脂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并与血液透析问D)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HD患者30例,入选患者作自身交叉对照,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SOt14.0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1例。2.方法: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HP/HD)前…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1]。对于急诊透析、血管条件差或其他原因无法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首选。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损伤小、快捷简便、透析血流量大等优点-[2]。而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感染成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3]。现对我院286例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216例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使用和退出原因。方法:分析置管方法与血流通畅情况,随访留置导管的使用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21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209例,成功率96.8%,左侧颈内置管5例,2例经股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5±13)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36月56例,〉24月75例,〉12月45例,〉6月25例,〈6个月15例(大部分在继续使用),28例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105例,约占49.5%,导管退出时使用时间2~28月,平均(10±5)个月;退出原因:死亡52例,其余为感染拔管、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90.5%(95/105)的导管功能良好;导管透析充分性:151例患者的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70%,平均Kt/V达到1.4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1.51±0.30)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颈内静脉置管血流不畅发生率高;感染25例,治疗有效23例,无效拔管2例。结论:长期导管可以达到充分透析;长期导管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等待肾移植和多次内瘘失败者,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尽量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良好的护理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股静脉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患者69例,使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的方法结合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5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5/69,占7.2%),2例为糖尿病肾脏疾病(2/69,占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发生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子,体质量是保护因素,而性别、年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1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白蛋白(albummin,Alb)、置管前有否水肿、I)-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血红蛋白浓度等不是导管相关的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前列腺素E1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未显示保护作用(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仅体质量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OR=0.862,95%CI(0.752~0.988)],P=0.033)。结论体质量为股静脉留置透析用深静脉导管的DVT的保护因素,提示患者高大的身材可能是保护因素,推测与留置导管的股静脉的内径相对较大、以及可耐受更多的脱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许多尿毒症患者用以维持生命的方法之一.良好血液透析的前题是拥有长期、耐用、血流量足够的血管通路.对于前臂浅静脉无法应用的患者,如何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临床医生有各种报道[1-3],其效果不一.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03年7月至2010年10月,通过彩超筛查明确前臂浅静脉系不良的尿毒症患者将桡动脉翻转浅置同前臂近端以上的浅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术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0例尿毒症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43~ 81岁,平均(60.0±2.0)岁.原发疾病:糖尿病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1例,高血压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肾小球肾炎的2例.行桡动脉翻转浅置动静脉内瘘术的原因:(1)前臂浅静脉纤细的;(2)动静脉内瘘建立后,血流量低,静脉充盈不佳处于无功能状态,且动脉血流良好者;(3)反复静脉穿刺浅静脉因血管炎部分闭塞的;(4)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用于穿刺的静脉形成多节段性血栓的.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于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腔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输血、化疗,同时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因留置时间长,容易引起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对46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深静脉置管患者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颈内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例,股静脉置管4例.年龄3-90岁,置管时间最短3天,最长13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