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和MRI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病变均为多发;侵犯基底节区27例,丘脑9例,皮髓质交界区23例;累及小脑及脑干9例;CT平扫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均匀小结节增强25例;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30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强化4例;MRI检出病变比CT多.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出现基底节区的多发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强化病灶,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和MRI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均是有效的诊断方法.MRI对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20例MRI表现。结果病灶多发者18例,病变侵犯基底节区13例,侵犯小脑半球12例,额颞顶枕叶皮髓交界16例;MRI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多种病灶形态共存15例,有花环状强化19例,小结节状增强14例,片状增强9例。经抗弓形虫治疗后病变吸收好转。结论艾滋病患者增强扫描见花环状强化,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MRI可以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继发脑内感染的MRI及CT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AIDS继发脑内感染患者32例,进行常规CT、MR及MR增强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CT、MR常规表现及MR增强表现。结果:32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HIV、弓形体Ig G及Ig M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脑内感染分别为弓形体、隐球菌、结核感染,32例患者完成了CT、MR常规检查,28例患者完成MRI增强检查,脑内感染病灶部位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处(19例),其次为半卵圆中心(11例)、侧脑室周围(18例)、基底节区(6例)、小脑(9例)、脑干(3例)。艾滋病脑内感染MRI表现为斑片状、块状及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多为高信号;MR增强后表现为斑片状、环状强化,并且以环状强化多见(27例)。CT表现多为片状、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呈混杂密度影。结论:CT、MRI及MRI增强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脑内感染及感染的分型提供依据,对AIDS继发脑内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MRI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后MRI随访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12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后MRI影像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时及治疗后头颅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一共发现颅内病灶58个,每个患者颅内病灶数目为1-16个不等,其中结节状或类圆形病灶共39个。所有颅内病变MR T1WI表现为低或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等低信号,增强MRI有24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3个病变表现为"靶征"。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2个月,7例患者可见病变明显吸收,周围水肿消退;5例半年后患者仍然有少量病变残留;一年后3例患者MRI随访基本恢复正常,但依然可见病变残留。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颅内病灶MRI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多累及大脑额叶、基底节区;病灶的形态多为结节状或类圆形,增强后MRI以环形强化为主。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大部分病灶短时间内明显吸收,小部分病灶可长时间残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继发弓形虫脑炎的特征性MRI特征.方法 分析16例临床确诊为艾滋病(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的MRI图像.结果 本组15例病灶多发,1例单发;表现为病变区T1WⅠ为中等偏低的斑片状,团块状信号.T2W Ⅰ序列多表现为高信号,可见低信号环,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可见水肿带.增强后病灶呈结节状,环状,连环状强化.16例病例经抗弓形体药物治疗,症状均有好转,6例复查MRI病灶缩小.结论 AIDS合并弓形体脑炎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68个病灶)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得CT表现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病变多表现为多发(21例,66个病灶,占91.3%),病灶多位于大脑深部:基底节区42个病灶,占61.8%;丘脑、脑干11个病灶,占16.2%;小脑区6个病灶,占8.8%;大脑皮髓质区9个病灶,占13.2%;CT平扫成低密度,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小结平均匀强化19个病灶,占28.0%;环形、螺旋状或靶形强化47个病灶,占69.1%;不规则强化1个病灶,占1.5%.结论 艾滋病患者脑部出现多发低密度灶,增强可见环状、螺旋状、靶形或结节强化,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平扫和增强对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是有效的诊断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弓形体脑病的MRI表现。方法搜集了4例诊断为弓形虫脑病的头颅MRI片,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探讨弓形体脑病的MRI表现。结果弓形虫脑病的头颅MRI表现为:(1)多数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小脑,脑干及侧脑室旁,少数也可见脑膜受累。(2)病灶往往为多发,呈结节状、片状,周围有水肿带,占位效应。(3)平扫T1WI呈边界不清的等低信号影,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有的病变内见T1WI小斑点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灶。增强后呈不同程度的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强化,累及脑膜者可有脑膜强化。MRS对观察病灶的发展及转归的代谢变化有价值。MRI所见须与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结核及淋巴瘤等MRI表现相鉴别。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弓形体脑病,MRS对病情随访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本病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吸虫病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2例中11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MRI平扫时11例病变区内可见多发结节影,呈等或稍长T1,稍长或等T2信号,1例病变区内有班片状出血,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1例为单发大结节,呈长T1及长T2信号,结节周边均有大片状呈长T1及长T2信号的水肿带。MRI增强扫描后11例病灶呈多发的结节状强化,部分小结节互相融合成较大结节,1例单发大结节增强后呈不均匀环状强化,强化程度在注射Gd-DTPA后40s、6min及12min时无明显差异;有8例病变区域内有班点状、班片状及泥沙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曼氏裂头蚴病(cerebral sparganosis)的MRI影像学特点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2例脑曼氏裂头蚴病MRI表现.结果 12例中单发5例,多发7例,共21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16个、小脑3个、脑干2个;MRI显示病灶多呈条片状、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周围水肿明显但占位效应轻.增强后呈环状、串珠状、管状或逗点状强化,部分可见隧道征.随访复查9例,5个病灶出现游走,2例新出现隧道征.结论 脑曼氏裂头蚴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临床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和1.5TMRI行常规T1WI、T2WI和质子像检查。结果5例患者CT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异常低密度,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改变;MRI5例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2例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小脑齿状核,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囊性变。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CT、MRI结合临床均可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MRI可早期发现脑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干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5例脑干转移瘤患者的MRI表现,其原发灶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胃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75例患者中,单独累及脑干者2例(2.7%),合并大脑及小脑转移者59例(79%),仅合并大脑转移者13例(17%),仅合并小脑转移者1例(1.3%)。增强扫描后,仅表现为脑干局部脑膜转移而无实性转移者7例,表现为脑干实性转移者68例。转移灶为单发者49例(72%),多发者19例(28%),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脑干弥漫性粟粒结节灶,不能明确计数,余66例患者总共发现88个病灶,强化病灶呈实性结节或球形50个,环状27个,线团状7个,片状4处;其中位于中脑26个(30%)、中脑桥脑交界处1个(1%)、桥脑35个(40%)、桥脑延髓交界处10个(11%)、延髓11个(12%)、累及全脑干者5个(6%)。病变周围伴轻度水肿30个(34%);中度水肿8个(9.1%);重度水肿10个(11.4%);无水肿40个(45.5%)。病灶长径小于等于5mm者59个(67%),大于5mm者29个(33%)。结论脑干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脑干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家辰  任美吉  李莉  李宏军 《北京医学》2023,(12):1049-1052+1057
目的 探讨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的MRI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6—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11例。根据经抗弓形虫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是否好转分为预后良好组(9例)和预后不良组(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影像特征。结果 11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5~64岁,平均(44.3±14.7)岁。弓形虫脑炎病灶为多发、广泛分布,典型病灶为结节状,周围常伴有水肿,病灶表现为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T1WI)低信号,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高信号,增强呈环状强化和(或)“偏心性靶征”。预后不良组T1WI病灶内出现高信号比例及病灶直径>2 cm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灶直径>2 cm和病灶内出血征象可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确诊鼻咽癌多年放疗后穿刺活检确诊为放射性脑病MRI影像诊断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主要好发大脑双侧放射野颞叶深部、脑干、小脑等部位;MRI表现[1]为脑内斑片状自旋回波T1WI呈低或等信号,自旋回波T2WI呈高信号,周围见不等水肿带,部分呈手套样水肿;增强后可呈结节样、脑回样及环状强化;明显强化20例,不规则强化8例,轻度强化8例;病灶占位效应明显;15例复查,3例病灶基本消失,10例未见明显改变,2例病灶稍微增大.结论:MRI检查可以明确放射性脑病诊断,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脑结节性硬化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结节性硬化的CT、MRI特点及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10例,3例伴有室管膜下等密度肿块,直径2~3cm,3例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白质钙化,1例小脑钙化。MRI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室壁呈波浪状改变者9例,12例表现为大脑皮层、白质的多发线样、球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灶,2例小脑有异常信号。结论CT、MRI表现是脑结节硬化确诊的主要依据,二者互相结合对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嗣正 《微创医学》2004,23(5):603-60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的CT及MRI片,并复习近几年有关文献报告的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呈低或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MRI检查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等信号或混杂信号的类圆形灶,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结节状,不规则环状强化,可见邻近脑膜强化.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需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徐嗣正 《医学文选》2004,23(5):603-604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的CT及MRI片,并复习近几年有关文献报告的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平扫呈低或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MRI检查: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等信号或混杂信号的类圆形灶,LWI示病灶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结节状,不规则环状强化,可见邻近脑膜强化。结论神经梅毒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需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女性10例,男性5例,9例患者行CT平扫,8例患者行MR扫描,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扫描。结果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表现为以枕顶叶白质区为主的异常改变,CT图像呈片状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双侧枕顶叶,其次是额叶及颞叶,也可累及脑干、小脑及基底节区。经过合理治疗大部分病灶好转,其中一例患者合并散在出血。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及时作出诊断,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脑结节硬化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节硬化在脑部的CT及MRI表现特点,减少不典型病例的漏诊。方法对14例确诊为结节硬化的患者,分析其CT、MR上病灶的表现形式及分布特点,总结各自的优势及不足。结果CT表现为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10例,3例伴有室管膜下等密度肿块直径2~3cm,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白质的钙化结节3例,小脑钙化1例。MRI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室壁呈波浪状改变的9例,表现为大脑皮层、白质的多发的线样、球形稍长T1稍长佗信号灶12例,小脑有异常信号的2例。结论CT、MR检查是结节硬化确诊的主要依据,二者互相结合对明确诊断及分析病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总结自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经开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治的30例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共检出48个病灶,22例孤立性肿瘤样病灶,8例患者共26个多发病灶。MRI平扫48个病灶呈均匀性或者不均匀性长T1、T2信号影,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48个病灶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影,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40个病灶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不同程度减低;8个病灶未见明显高信号影。40个病灶DWI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DWI信号强度逐渐减低,ADC值逐渐增高。MRI增强扫描42个病灶呈不同形态轻度-明显强化,6个病灶未见明显异常强化。16个病灶呈开环状强化,12个病灶呈环状强化,6个病灶呈垂直于侧脑室火焰状强化,8个病变呈不典型多发小斑片状、结节样强化。结论 脑内炎性脱髓鞘假瘤具有开环状,环状强化或火焰状强化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较易诊断。而不典型结节样、斑片状强化不易与脑肿瘤鉴别,要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后颅窝PCNSL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PCNSL的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其发生部位,病灶数量、MRI平扫和增强表现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表现。结果共15例病例入组,其中单发者10例,多发者5例,病灶总数25个,位于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中脑、第四脑室、桥小脑角区等。病灶呈类圆形、不规则形、结节状、斑片状,T_1WI上呈低或中等信号,T_2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呈"脑膜瘤样脑灰质信号"25个病灶增强后均显著强化,8个病灶可见到"尖角征"和"脐凹征",团块状及结节状强化17个,条纹状强化4个,斑片状强化3个,环状强化1个。5例DWI呈均质高信号,2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10例患者的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为(0.62±0.095)×10-3mm2/s。MRS检查2例出现较明显的Lip峰。结论后颅窝PCNSL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ADC值和MRS有助于提高PCNSL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