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内镜下SEST+ELPBD患者424例的随访资料,统计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率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十二指肠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结论:SEST+ELPBD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壶腹部憩室、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机械碎石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BD)组。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观察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平均取石时间、碎石器使用率及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EST组和ESBD组分别有46例(92%)及48例(96%)一次性取净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机械碎石分别有8例(16%)和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1例;ESBD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和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5.3±13.0)min和(30.5±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括约肌切开术相当,但平均操作时间及使用机械碎石的机率与EST相比较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没有一例行机械碎石,胆总管内径6-18 mm,结石直径5-17 mm,结石数目1个23例,2个以上42例,最多1例取出4个结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疼痛。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1例术后出现呕血,予输血治疗,并行内镜下钛夹联合气囊压迫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因胆总管结石而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高龄(≥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取石274例(89.54%);一次性结石取出242例(79.08%);术后并发症15例(4.90%),其中胰腺炎12例(3.92%,均为轻症),出血3例(0.98%),均在内镜下止血成功。无穿孔、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近期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术)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舟山医院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ST组(n=80)与EST+EPBD组(n=80),EST组实施EST术,EST+EPBD组实施EST术联合EPBD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与EST组相比,EST+EPBD组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术后腹痛及总并发症显著降低(P=0.043;P=0.030;P=0.009;P=0.030;P=0.016;P<0.001);EST+EPBD组残余结石、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结石复发及取石时间缩短或减少(P=0.086;P=0.035;P=0.001;P=0.739;P=0.283),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增高(P=0.029);EST+EPBD组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住院与术后排便天数缩短或减少(P=0.029;P<0.001;P=0.013;P=0.002),但EST+EPBD组住院费用略增高(P=0.323)。 结论 EST联合EPBD术在术后并发症及取石方面均优于单纯EST术,且在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等方面也优于EST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 ≥ 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 vs. 23.3%,P < 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 vs. 57.7%,P < 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40例直径大于1.2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ESBD术,进行内镜治疗的配合及护理。结果 38例(95%)成功取净结石,机械碎石网篮应用比例10%(4/40),术中无出血病例,有2例腹痛,无发热病人,1例出现胰腺炎。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3/40),无死亡病例。结论 ESBD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安全有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准确配合和术后精心护理是ESBD术取得成功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单深良  梁华钦  欧希 《医学综述》2012,18(17):2863-2866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作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仍不能为广大胆管内镜医师所公认。EPBD与EST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但是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由于胆管开口相对较小,EPBD常需反复的机械碎石,另外EPBD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EST高。现对EPBD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sEST+EPBD组为1.02%,EST组为6.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sEST+EPBD组为6.12%,EST组为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与单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相当,又部分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联合球囊扩张( EPBD )对较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直径≥10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随机分为EST+EPBD治疗组和常规EST治疗组各2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EPBD组和EST组的一次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EST组( P<0.05),使用机械碎石的比例也少于EST组( P<0.05)。 EST组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 EST+EPBD组出现腹痛1例。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次数,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张中平  叶小锋  丁红英 《中外医疗》2011,30(26):95-95,9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结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结合球囊扩张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1次取石成功75例患者,1次取石成功率为93.8%。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结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可以保留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且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内镜下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取石和EST后行球囊扩张术(Post-sphincterotomy balloon dilation ,PSBD)再取石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对比2010年1月-2013年4月共治疗的351例次胆道结石患者,其中175例行 ES T 后取石治疗肝外胆管结石(A组),176例根据肝外胆管结石大小不同选择球囊扩张术后取石治疗胆道结石(B组)。结果:通过A、B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观察,B组较A组有优势。结论:选择乳头切开球囊扩张术再行取石治疗胆道结石对以后ERCP治疗胆道结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8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结果 284例EST取石成功275例,成功率96.83%;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例(1.82%),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肠穿孔2例(0.73%),分别经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治愈;大出血3例(1.09%),内镜下止血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是完成此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最大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sEST+EPBD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X线透射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取石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5%和92.7%(P =0.076);EST组X线透射时间长于sEST+EPBD组(P < 0.01);术后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6.9%和10.4%(P =0.221),EST组术后乳头出血发生率高于sEST+EPBD组(P =0.018);EST和sEST+EPBD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出现12例(16.9%)和6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分别出现5例和1例(P =0.039);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是影响取石成功率、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的因素。结论  EST和sEST+EPBD方法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较高,两组术中X暴露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使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日趋广泛 ,我们应用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3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1一般资料1997年10月至2002年6月间共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464例 ,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96例 ,38例作了乳头球囊扩张治疗,期间未进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男性21例 ,女性17例 ,年龄21~79岁 ,平均 (52.8±6.9)岁。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3例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14例 ,胆管术后复发性结石13例 ,伴有胆囊结石8例。1.2治疗器械及方法使用OlympusTJF30型十二指肠镜 ,球囊扩张导管采用MicrovasiveBost…  相似文献   

20.
胡志海  双金权 《安徽医学》2016,37(9):1145-114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取石的15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使用碎石网篮碎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出血1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