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最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小切口EST的不同直径EPBD,气囊直径分别为8 mm、10 mm、12 mm、14 mm,观察各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近、远期并发症中除胆管积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气囊扩张联合小切口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需谨慎选择直径 >15 mm气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没有一例行机械碎石,胆总管内径6-18 mm,结石直径5-17 mm,结石数目1个23例,2个以上42例,最多1例取出4个结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疼痛。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1例术后出现呕血,予输血治疗,并行内镜下钛夹联合气囊压迫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1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胆总管结石患者91例,86例均经EST切开取石成功(94.5%),自然排出者12例(13.2%);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有66例(72.5%),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者13例(14.3%)。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结论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胡志海  双金权 《安徽医学》2016,37(9):1145-114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取石的15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使用碎石网篮碎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出血1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BD)组。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观察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平均取石时间、碎石器使用率及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EST组和ESBD组分别有46例(92%)及48例(96%)一次性取净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机械碎石分别有8例(16%)和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1例;ESBD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和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5.3±13.0)min和(30.5±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括约肌切开术相当,但平均操作时间及使用机械碎石的机率与EST相比较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联合球囊扩张( EPBD )对较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直径≥10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随机分为EST+EPBD治疗组和常规EST治疗组各2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EPBD组和EST组的一次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EST组( P<0.05),使用机械碎石的比例也少于EST组( P<0.05)。 EST组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 EST+EPBD组出现腹痛1例。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次数,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雷波 《安徽医学》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术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后,在11:00~12:00位置将乳头切开1.0cm,应用网篮、气囊取出胆总管结石,术后2~5d行LC术。结果:ERCP加EST术取石成功19例,LC术全部成功,1例取石失败原因是结石超过2.0cm且坚硬无法碎石,1例疑十二指肠穿孔放弃取石,1例发生乳头切开处大出血.经剖腹手术止血而治愈。结论:LC术与EST术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尤其是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者,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类型胆管结石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根据乳头的形态、位置及结石大小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球囊取石,术后部分患者行ERBD治疗。结果:EST一次性取石成功71例,2次取石成功6例,EPBD后取石成功5例;EST术后发生中等量消化道出血3例,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网篮和结石同时嵌顿转外科手术1例,并发症发生率8.54%。结论:内镜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方宇韬  沈红璋  张筱凤 《浙江医学》2021,43(21):2308-2310,2315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41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BD组(118例)和EST+EPBD组(29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包括胆道情况、术中取石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感染、术后穿孔、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一次净石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PBD组机械碎石率明显高于EST+E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患者总出血、术中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联合EST会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率,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可能优于EST+EPB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胆总管结石160例,男94例,女66例。年龄24-80岁,平均59.1岁,其中65岁以上60例占37.5%。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单纯胆总管结石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110例。结石最大径〈1cm72例,1~2cm68例,〉2cm20例。44例合并乳头旁憩室;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0mm采用EST。结果91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69例采用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自然排出者30例(18.7%);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有100例(62.5%),其中6例2次取石取尽,5例残留结石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者25例(15.7%),其中单颗结石4例,多发性结石10例。13例1次碎石取出。10例2次取出,2例经3次内镜取石取净。1例继发急性胆管炎,4倒急性胰腺炎。本组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结论EST和EPBD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彭洋  何长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4-130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与价值,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本院120例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采用的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所有的结石都小于15mm,并且都经过了ERCP证实。患者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20例患者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成功100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12例,乳头旁瘘直接网篮取石28例,取净结石共60例,有8例患者因结石过大等原因改为择期剖腹手术或中转急诊手术。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因胆总管结石而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高龄(≥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取石274例(89.54%);一次性结石取出242例(79.08%);术后并发症15例(4.90%),其中胰腺炎12例(3.92%,均为轻症),出血3例(0.98%),均在内镜下止血成功。无穿孔、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近期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陈波  罗玉政  洪明 《重庆医学》2008,37(15):1661-166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对本院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63例中,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46例,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4例,乳头旁瘘直接网篮取石3例,取净结石共53例,成功率为84.1%,10例因结石过大等原因改为择期剖腹手术或中转急诊手术.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均于内镜取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胆管炎1例,结石嵌顿1例,活动性出血2例.63例均治愈,平均住院9d.随访所有病例均无胆总管残留结石存在.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 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 vs 21.95%,P=0.044)。结论 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直径≥10mm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152例,其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51例、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组(EPBD组)51例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组(ESBD组)50例。对3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使用率、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133例(87.5%)一次性取尽结石,17例二次ERCP取尽结石,1例残留结石较小(直径4mm)术后自行排出,1例结石巨大(直径23mm)转外科手术取石。ESBD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优于EST组和EPBD组(P=0.013);机械碎石使用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低于EPBD组(P=0.041);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ESBD组胰腺炎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低于EST组和EPBD组(P值分别为0.044、0.032);EST组出血和穿孔发生率分别为2.0%和3.9%,高于EPBD组和ESBD组(均为0),无法进行统计比较。结论 胆总管较大结石(直径≥10mm)ERCP手术方式中,ESBD较EST和EPBD,有较高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机械碎石使用率,且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ESBD)与经典的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ESBD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BD组(n=150)和EST组(n=150)?ESBD组先行乳头1/3~1/2小切开,然后行球囊扩张至造影所示胆总管最大直径,扩张最大直径不超过15 mm?EST组行乳头全切开术,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取石?比较两组结石取出率?操作时间?结石取出采用的方法?结石取出所需的次数?术后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在结石取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首次取石成功率EST组90.0%,ESBD组94.7%(P ≥ 0.05),二次取石成功率两组均达到100%?对结石≥15 mm者,首次完整取石EST组75.9%,ESBD组90.4%,对大结石的取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ESBD组取石时间较EST组短?取石方法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38.0% vs. 23.3%,P < 0.05),尤其在结石≥15 mm者,EST组较ESBD组更多使用到了碎石器(87.0% vs. 57.7%,P < 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ESBD取石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升高,但对较大胆总管结石,ESBD组在首次完全取石率?取石时间及碎石网篮使用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减少并发症的途径。方法 :全部患者先接受了 B超或 CT检查 ,后进行了诊断性逆胰胆管造影术 ( ERCP) ,并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内镜乳头切开 ( 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 EPBD)治疗。结果 :采用 EST治疗 5 9例 ,1次取石成功5 4例 ( 91 .5 % ) ,术后并发症 4例。采用 EPBD治疗 30例 ,1次取石成功 2 8例 ( 93.3% ) ,并发症 1例。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相对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