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和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各30例。观察治疗24周后患者临床证候、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病原学指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00%,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生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抗病毒应答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滋肾清肝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肾阴虚型CHB,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免疫、恢复肝功能、提高抗病毒应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HBV DNA、HBeAg阳性的CHB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6例。治疗组给予六味五灵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能、慢性HBV标志物、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CHB肝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是治疗活动性CHB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8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72例CHB患者,其中包括35例肝硬化患者,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连续治疗10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及HBV标志物.根据12周和24周时的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 log_(10)拷贝/ml和≥3 log_(10)拷贝/ml两组,比较其在治疗108周时的疗效.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替比夫定治疗4周时,HBV DNA不可测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7.5%和33.3%,至108周时达到87.5%和91.7%.46例HBeAg阳性患者治疗108周时HBeAg消失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1%和23.9%.12周时HBV DNA水平<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值分别为7.96和3.94,P值均<0.05).24周时HBV DNA<3log_(10)拷贝/ml的患者,108周时的HBV DNA不可测率高于HBV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10.13,P<0.05),耐药发生率低于HBV DNA≥3 log_(10)拷贝/ml的患者(χ~2=4.82,P<0.05).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08周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Child A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χ~2=5.83,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长期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的耐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观察治疗52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52周时,高ALT组HBV DNA降低比例明显高于低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ALT组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低于高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ALT组中有4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52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替比夫定耐药及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替比夫定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比例(以CD4+CD25<'high>T细胞作为Tregs),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逐步下降,治疗6、9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30例)在Tregs比例明显下降的CHB患者中所占比例(7/7,100.0%)高于Tregs比例无明显下降的CHB患者(23/29,79.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11.1%、19.4%、25.0%,其中7例(19.4%)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3、6个月时Tregs比例均已降至正常人水平.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能降低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治疗早期Tregs比例下降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替比夫定片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扶正化瘀片治疗6个月。观测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治疗组AST(33.1±155 vs 39.5±18.4)、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1.78±0.41 vs 1.64±0.32)、TBil(13.8±6.6 vs 17.9±8.3)复常,ALT(55.3±23.4 vs 64.7±27.6)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0、2.085、3.172、2.012,P值均<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107.7±82.3 vs 141.6±91.4)、层黏连蛋白(LN)(125.4±73.2 vs 154.9±76.5)、Ⅲ型前胶原(PⅢP)(0.61±0.56 vs 0.96±044)、Ⅵ型胶原(Ⅳ-C)(90.6±78.3 vs 134.3±67.9)有较大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5、2135、3.266、3.807,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疲乏感减轻(71.7% vs 53.3%)、食欲增加(83.3% vs 65.0%)、腹胀减轻(80.0% vs 5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应用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患者在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HBeAg阴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替比夫定和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早期就有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治疗第12周,实验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04周,实验组耐药变异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d抗病毒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吲哚菁绿15分钟排泄率(ICGR15)和HBV DNA定量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经处理恢复,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愈。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治疗组TBIL下降、PTA上升和IC-GR15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83.5%,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5%和20%,与对照组(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dT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乙型重型肝炎,能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起效快e,抗原血清转换率高,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的不同时机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观察干扰素治疗患者分别在治疗起始时联合阿德福韦酯、12周应答不佳者及24周应答不佳者联合拉米夫定最终各组疗效。结果:48周时及停药后24周时,起始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及12周应答不佳者联合拉米夫定组患者的病毒转阴率、 ALT复常率、 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而HBeAg转换率并未有明显提高( P>0.05)。结论:治疗起始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根据12周应答情况加用拉米夫定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疗应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56例联合阿德福韦酯,31例联合恩替卡韦),另61例单用IFN治疗(B组)。结果 A、B组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3%(126/146)、65.6%(40/61);ALT复常率87.7%(128/146)、76.5%(39/61);HBeAg阴转率分别为69.3%(70/101)、40%(10/25);HBsAg阴转率分别为30.1%(44/146)、16.4%(10/61);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6.7%(39/146)、11.5%(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拉米夫定耐药的CHB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汤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疏肝健脾汤纽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汤,观察两纽的临床疗效。结果:疏肝健脾汤组患者治疗后在肝功能复常率、症候改善率、HBVDNA阴转率、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肝郁脾虚型CHB患者,具有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候,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任爽  张华  胡鑫才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64-269,27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试验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对照组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来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完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篇研究方法学Jadad评分为3分,1篇为2分,其余为1分,共13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试验组703例,对照组683例。对于14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肝功能复常率(ALT、AST)和病毒学指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YMDD变异发生率,在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继续治疗至12个月,联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6个月以上的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AST)以及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YMDD变异发生率,优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单用。由于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和患者数量有限,且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期待有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102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50例每日服用ETV0.5mg,六味五灵片1.5g,每日3次;对照组52例每日服用ETV0.5mg。分别观察服药第12、24、52周时肝肾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52周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8%和69.23%(P〈0.01);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和25%(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在ALT复常及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六味五灵片联合恩替卡韦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定期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等指标,疗程均为52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肝功能复常时间、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病毒反跳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包括血清HBVDNA低于检测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是评估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和停药的监测指标。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影响HBeAg转阴的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观察ALT、HBVDNA、HBeA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的时间对HBeAg转阴和定量的影响。结果:替比夫定治疗48周后,HBVDNA转阴128例(82.1%),ALT恢复正常153例(98.1%),HBeAg转阴52例(33.3%);HBVDNA载量、HBeAg定量、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HBVDNA〈10^7 copies/mL、ALT≥200U/L组的HBeAg转阴率分别显著高于HBVDNA≥10^7 copies/mL、ALT〈200U/L组(46.4%对23.0%,P〈0.01;55.2%对16.9%,P〈0.叭),且HBeAg定量显著降低(P〈0.01)。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的不同时间组HBeAg转阴率和定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BVDNA〈10^7 copies/mL、ALT水平较高、治疗后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的时间对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HBeAg转阴和定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补肾生髓成肝"法联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派罗欣。治疗后第1、4、8、12、24、48、72周时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HBV DNA、HBsAg、HBeAg、HBeA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后第8周为(3.74±0.49)×109/L、12周为(4.06±0.17)×109/L、24周为(4.20±0.63)×109/L,分别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3.49±0.58)×109/L、(3.02±0.49)×109/L、(2.29±0.28)×109/L;治疗组患者ALT水平在第8周为(259.70±9.49)U/L、第12周为(125.0±9.10)U/L、第24周为(92.0±10.60)U/L,分别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312.40±10.58)U/L、(335.0±8.50)U/L、(232.0±9.00)U/L;治疗组患者TBil在第12周为(14.0±4.00)μmol/L、第24周为(9.20±3.60)μmol/L,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9.60)μmol/L、(32.0±9.50)μmol/L;治疗组患者第72周HBV DNA阴转率为75%、HBeAg/HBeAb转换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38.5%;治疗第48周后,HBsAg〈1000 IU/ml的患者,治疗组有26例,对照组为15例。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补肾健脾"方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可以获得"减毒"(减少骨髓抑制,降低肝损伤)"增效"(提高病毒学应答)的生物学效应,增加患者的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验证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HBe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0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干预,周期为72周。结果:治疗7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1 log10、﹥2 log10及﹥3 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阴转作用明显,对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也有改善作用,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及恩替卡韦片;给予对照组24例口服恩替卡韦片,疗程均为48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48w时,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1.0±2.9) g/L,显著高于对照组(36.2±2.2) g/L,P<0.01;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IV型胶原(IV-C)水平分别为(158.0±70.3) ng/ml、(83.6±29.9) ng/ml和(90.3±41.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0.6±71.1) ng/ml、(107.5±33.7) ng/ml和(113.5±52.4) ng/ml,P均<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41和P=0.044)。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恩替卡韦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促进白蛋白合成,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