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瘤周水肿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对本院29例脑肿瘤患者(胶质瘤14例,转移瘤7例,脑膜瘤8例)行CTPI,分别测量不同瘤周水肿区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肿瘤表面渗透性(PS)、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并进行比较.结果 转移瘤和脑膜瘤瘤周水肿的CBV、CBF显著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PS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比较,胶质瘤瘤周水肿的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明显升高(P<0.05),CBF降低(P<0.05).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3者瘤周水肿的TTP甲值均较对侧正常脑组织显著延长(P<0.05).结论 脑肿瘤的CTPI检查能定量反映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脑肿瘤的鉴别和预测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接受16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肝硬化患者5l例,男性39例,女12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1.6岁。根据肝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病人进行分级:其中Child.PughA级33例;Child-PughB级9例;Child—PughC级9例。采用的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MSCT扫描系统;将重建后的原始数据采用仪器自带功能软件DynEva进行数据后处理,分别测得并计算出肝脏灌注参数:BV、BF、HAP、PVP、HPI,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包对不同级别肝硬化之间的各个量化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结果:(1)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可分为基线、升段、降段、水平段。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B、C三级曲线形式大致相似。(2)HAP值从Child—PughA级的(O.2482±0.0401)mL(Inin.mL)增加到C级的(0.3078±0.0326)mL/(min.mL),HPI值从Child—PughA级的(0.2482±0.0401)mL(min.mL)增加到C级的(0.3078±0.0326)mL/(min.mL)。HPP值从Child.PughA级的(0.2641±0.0410)mL/(min.mL)减少到C级的(0.2144±0.0963)mL/(min.mL)。HBF值从Child—PughA级的(0.2974±0.1232)mL/(min.mL)减少到C级的(0.1856±0.1022)mL/(min.mL)。BV值从Child-PughA级的(0.9575±0.1283)mL/(min.mL)减少到C级的(0.6302±0.1033)mL/(min.mL)。结论:(1)MS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定量监测。(2)肝脏血流灌注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0例恶性,9例良性)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64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行灌注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1,流速4ml/s)。将动态扫描数据输入GE工作站(ADW4.2P),应用工作站随机Perfusion 3-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BF、BV、PS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的差异最显著。以BV≥4ml/100mg为诊断阈值,结节BV≥4ml/100mg的诊断为恶性,敏感性95%、特异性100%。恶性结节的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2.P=0.02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16层SCT冠脉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对所有病例的舒张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并根据需要行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及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 VE)重建。总结16层SCT冠脉成像的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结果表明,38例中,右冠脉、后降支、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对角支、左回旋支及左缘支横断面图像的显示率分别为94.7%、89.5%、97.4%、94.7%、94.4%、94.7%及89.5%,明显高于3D图像(MIP和VRT)的显示率(P<0.01)。所以16层SCT冠脉横断面图像与3D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及异常,是一种无创性的冠脉疾病筛选、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检查方法。影响冠脉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心率、心律、呼吸运动以及重建相位窗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逐渐走向临床,尤其是64层以上螺旋CT的推出,极大地提高了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的成功率和准确度。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表明CTA无疑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文章就CTA成像的临床应用、CTA图像的影响因素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均用美国GE16排螺旋CT机进行双期扫描后,将获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及栓塞血管级别.结果:MSCT可清晰地显示肺栓塞直接和间接征象及栓塞血管分级.结论: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并且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在肺栓塞的诊断中能提供非常精确的信息,有望成为肺栓塞诊断中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对正常前列腺的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8 slices螺旋CT对30例正常前列腺进行CT灌注成像.在工作站对灌注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在原始图上分别沿前列腺外周区和中央腺画出感兴趣区(ROI),对所有ROI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Y)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的BF、BV、MTT和PS分别为(10.57±5.65)ml/(100ml·min)、(2.71±1.34)ml/100ml、(22.36±4.12)s及(12.31±7.78)ml/(100 ml·min),中央腺依次为(9.92±4.08)ml/(100 ml·min)、(3.03±1.37)ml/100 ml、(23.78±3.73)s及(14.06±9.08)ml/(100ml·min).将整个层面的前列腺组织设为一个ROI,前列腺外周区与中央腺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0、0.825、0.433和0.853).对正常前列腺的BF和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P=0.600.结论 正常前列腺为低血流灌注器官,随年龄增长,前列腺在正常情况下的灌注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椎动脉变异进行分型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A诊断的椎动脉变异66例.结果 单纯椎动脉起源变异3例,单纯椎动脉行径变异14例(16条),起源变异合并行径变异29例(34条),单侧椎动脉双分支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1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一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静脉穿刺术.方法将100例患者对半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应用相同的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A组采用蝶翼一次静脉穿刺针,B组采用Intima-Ⅱ静脉留置针.结果A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84%,B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结论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造影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评价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 CT室收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资料。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0~75岁,均采用多层螺旋CTP指导静脉溶栓治疗。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80例中,常规头部CT平扫显示责任病灶35例,灵敏度43.75%(35/80);多层螺旋CTP显示72例有责任病灶,灵敏度90.00%(72/80);两种方法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5、21.818, P值均<0.01)。常规CT平扫在脑缺血24 h后才能显示出病灶区,采用常规CT平扫敏感性低。CTP的参数对比显示,治疗后rCBF(t=8.335, P<0.01)和rCBV(t=3.016, P<0.01)明显优于治疗前, MTT明显降低(t=5.226,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P技术能够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PCML)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PCM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ML的MSCT资料.结果 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为T细胞来源,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肿块型5例(41.7%),浸润型4例(33.3%),混合型3例(25%).结论 PCML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9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5.6岁。行颈部CT平扫8例.增强扫描31例。分析其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例甲状腺腺瘤平扫时边界清晰.内部主体低密度且密度均匀;3例可见到完整或不完整的囊壁。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限型,低密度影。25例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时成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有无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包膜是否完整、边界是否清晰、轮廓是否规则、密度均匀与否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特点,对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很大作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全主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CT平扫、增强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DeBakey分型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中DeBakey Ⅰ型21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28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24例.CTA检查显示典型主动脉夹层43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9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均能显示主动脉内膜内移、真假两腔及破口.不典型主动脉夹层8例不能显示明确破口,7例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8例增强扫描假腔无对比剂进入,2例溃疡形成.结论 CTA对典型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肝容积CT灌注成像(VCTP)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右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间,经临床、其它检查证实为乙型肝炎的患者26例(肝炎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4例(代偿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2例(失代偿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正常)30例。采用西门子SOMATON Definition AS+128螺旋CT行全肝容积灌注成像,对每组病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共5个灌注指标进行分析。各组肝脏不同CT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肝炎组、代偿组及失代偿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中的BF、BV、PVP值均逐渐减小,HPI却逐渐增加,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的走势无明显差异。全肝、肝右叶、肝左叶的灌注参数AL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肝VCTP能反映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BF、BV、PVP都是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小,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5岁)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的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资料,每一患儿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2mm,间隔1~2mm,螺距1~2,电压120kV,电流200mA),重建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 P)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使气管、支气管清晰显示,观察非金属异物的有无、位置及其并发症。结果气管异物3例;右侧支气管异物23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异物10例.右中间段支气管异物9例,右下叶支气管异物3例,右中叶支气管异物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4种显示方法对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83.3%(25/30)、70.0%(21/30)、53.3%(16/30)。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安全、易为小儿所接受的检查方法,对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术前筛选、定位、了解手术路径及术后复查等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观察分析腹、盆腔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的CT表现特征及其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DSRCT患者的CT影像表现,采用鬼臼乙叉甙(VP-16)+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或IFO+表阿霉素(EPI)化疗方案进行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其中病例1化疗2个周期、病例2化疗6个周期、病例3化疗4个周期。根据化疗前后最近两次的CT影像诊断,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CT显示DSRCT较典型的表现为腹、盆腔单发巨大或多发不规则结节或软组织肿块,与网膜、系膜及腹膜关系密切,原发位置较难确定;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内常见低密度坏死区,并可见斑点或片状钙化,增强后肿块轻~中等不均匀强化;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晚期较常见肝、肺转移;晚期当肿块较大时,可压迫或侵犯邻近输尿管或肠管,引起肾积水或肠梗阻。多疗程联合化疗后3例患者均病情部分缓解(PR)。结论 DSRCT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表现,多疗程联合化疗可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