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计算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与2006年11月~2008年9月期间的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出生活产儿9 025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83%,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055%;2006.11~2008.9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5%,重度窒息发生率为0.13%。两组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4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χ2值为3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体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医师范围内进行定期、规范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能够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复苏技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蔡南盛 《吉林医学》2013,34(9):1741-1742
目的:探讨儿科产科医务人员的协作有效性,寻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及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产房分娩出现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分析妊娠期合并内科疾病、胎儿因素、分娩方式、儿科产科合作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窒息与妊娠期高危因素、子宫胎盘、脐带、胎儿发育健康情况、胎位及儿科医生合作等因素有关。结论:正确评估产前胎儿宫内情况,儿科产科医务人员的产前协作,熟练的复苏技能训练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体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笔者医院多次举办的、来自黄石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210名参与新生儿复苏培训的围产期医务人员,利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问卷调查表》及《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考核》进行问卷调查和考核。结果初级职称医务人员为79%;三次培训后,初级职称人员复苏成功率为70.32%(χ2=7.35,P=0.005),中级职称人员复苏成功率为91.35%(χ2=4.42,P=0.032),高级职称人员复苏成功率为100%(χ2=4.45,P=0.04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4%降至1.57%;新生儿死亡率由0.1%降至0.07%;在围产儿死亡病因中新生儿窒息由第3位下降至第5位。结论多次举办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提高黄石市围产期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显著意义,为探索一条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培训体系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心肺复苏(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医护成组角色扮演的方法对102例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PR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对医务人员发放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现场施救意愿调查问卷,并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以便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及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效果反馈调查表,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培训前后,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态度及院外急救场合施救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分别由15.7%和2.0%上升为100%。结论医护成组角色扮演CPR培训可有效提高社区医务人员CPR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改善其在院外施救时不自信的态度,减轻其在施救时的顾虑和担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乡镇医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探讨提高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32名乡镇医师在CPR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合格率低,对CPR专题培训需求率高(92.4%),通过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建立一个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儿科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前后窒息率的变化.方法 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前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分娩活产总数为12374例和培训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活产总数为16053例新生儿室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的变化.结果 实行规范化培训前的窒息率为3.5%,培训后窒息率为2.24%,在规范化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产儿科医生、助产士、护士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对防止新生儿窒息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闫慧云 《当代医学》2013,(26):89-90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旧新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旧法复苏方法:仅助产士、产科医师参与抢救。新法复苏方法: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儿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均需要全程参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出生所有新生儿1500例为旧法复苏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出生所有新生儿1850例为新法复苏组。结果旧法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27%、重度窒息率1.07%、窒息病死率0.20%,新法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81%、重度窒息率0.43%、窒息病死率0.11%。各项指标差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使用新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医务人员强化复苏技术培训,根据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评价医务人员复苏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正确率最高达100%,其次是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药物使用的正确率最低为89%。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χ2=144.27,P〈0.01),重度窒息发生率也明显下降,(χ2=15.99,P〈0.01)。结论:建立新生儿复苏工作的机制,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效果。方法对比分析产科剖宫产组与顺产组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新法复苏程序的抢救效果,比较剖宫产与顺产组两种分娩方式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出生后1min内评分及复苏后(出生后5min内评分)效果与预后评估等。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轻度窒息率明显高于顺产组(P〈0.01),重度窒息及复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效果与预后均较理想,两组抢救成功率均100%,病死率均为0。结论剖宫产比顺产有更高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复苏效果均达100%,说明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强化培训,开展ABCDE新法复苏措施,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提高复苏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产儿科护理人员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干预的效果.方法探索人员培训与复训的模式.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通过窒息复苏模型培训,可有效提高产科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韦翠芬  韦焱 《右江医学》2008,36(2):167-168
目的探讨儿产科医师合作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以儿产科医师合作开展ABC-DE新法复苏措施的观察组和实施兴奋呼吸中枢为主的旧法复苏措施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复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结果新法复苏的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儿产科合作开展新法复苏是降低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严重威胁围产儿生命安全,出生后的复苏对减少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采用新型培训及原有培训方法后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助产士共44名,进行复苏考核。新型培训法培训的医护人员新生儿气管插管技能及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评估及团队合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模拟教学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能够很好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新生儿复苏技能,尤其对于病情评估和团队合作的提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2007年9月本院参加了由深圳市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合作开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以<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对全体产儿科工作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实施五年以来,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配备及人员培训情况。方法在全区22个市县区内,随机抽取19家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9家医疗保健机构产房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辐射保温台的配备率为100%,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为94.7%,手术室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为84.2%,辐射保温台的配备率仅为63.2%,明显低于产房(χ2=6.3,P〈0.05);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均接受过院内培训,产科医生接受培训的比例高于儿科医生和麻醉师(均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技能的培训。应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儿科合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位医护人员真正掌握这一适宜技术并配合默契,熟练应用于临床。方法:全院新生儿科及产科医护人员102人,初次培训32人,再次培训70人,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编写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五版为标准,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模拟婴儿为刚分娩的新生儿作为抢救现场,考察医护人员急救意识,物品准备,人员分工与配合,抢救措施的正确实施以及护理记录的落实情况,同时考查初次培训与复训掌握水平的差异性等。结果: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培训能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P0.01)但理论知识的学完不等于能胜任,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重要细节问题,同时并发现初次培训与反复培训掌握水平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培训效果明显,应常规,重复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细节问题,强调团队配合,培训间隔时间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番禺区石器第三中学的3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其CPR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估.结果 发现384名高三学生对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缺乏了解与认知.通过培训对比,其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6%上升至培训后的96%,两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为100%.结论 高三学生在培训前对CPR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培训后全员通过考核,说明培训效果明显,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华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监测方案,采用定量+定性+运作式研究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新生儿死亡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结果:平均新生儿死亡率10.86‰,女性新生儿死亡率偏高;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出生后7d内占81.56%,出生后24h内的占40.4%;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的比例逐年上升,发生在乡级卫生院的比例逐步下降;死亡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占50.74%,其中极低体重儿占13.14%;新生儿死亡前的就医比例从70%上升到99%,曾经住院的比例从66%上升到89%,未就医的比例6.8%下降至0.89%;死亡新生儿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从42%上升到81%,由乡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和未诊断的明显下降;死亡新生儿母亲孕期接受系统管理的在88%~96%之间,住院分娩的在98%左右;县(区)级专家组评审可避免死亡占72.6%,市级专家组评审可避免死亡占76%.结论:新生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2003年至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了39.44%,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14%,下降明显;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肺炎;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产科质量,新生儿救护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人群的保健知识水平.干预措施:发展经济,政府适当增加投入,关注农村新生儿健康状况,实施产科标准化建设,建立与完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护体制,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出生缺陷问题日渐突出,加强产儿科协作,规范新生儿医师培训,提高其保健服务技能,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广泛宣传围生期保健知识,提高人群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的效果,评价新指南在抢救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新指南的复苏策略、要点,对笔者所在医院全体产科、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要求复苏人员在抢救窒息新生儿的过程中规范操作并详细记录,包括复苏的时程、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次数、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胎粪吸引的实施以及用药等。结果执行新指南后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效果与执行新指南前比较,窒息新生儿的平均复苏持续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用药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另外,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从8/312(2.51%)减少至4/324(1.23%)。结论执行新生儿复苏新指南能有效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12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 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测试达标.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0例,占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8例,占9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例,占81.08%.结论: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