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三组,Ⅰ和Ⅱ组患者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Ⅲ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氯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配方:芬太尼浓度为5μg·mL-1,咪唑达仑0.1mg·mL-1,总容量200mL;Ⅱ,Ⅲ组配方:在Ⅰ组配方基础上加氯诺昔康0.16mg·mL-1,总容量不变.观察所有患者术毕清醒、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和Ⅲ组在术后PC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VAS评分和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和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Ⅲ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静脉注射氯诺昔康,与Ⅰ和Ⅱ组相比,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对阿片类药需要量显著减少.结论:麻醉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有超前镇痛效应,氯诺昔康在静脉PC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或称背景镇痛药辅助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疼痛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曲马多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异氟醚和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术毕,氯诺昔康组患者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曲马多组患者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观察并记录各组的镇痛效果、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数。结果氯诺昔康组对躁动的控制效果显著强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马多组呕吐发生例数多于氯诺昔康组。结论氯诺昔康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疼痛的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布托啡诺和生理盐水3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于术毕伤口疼痛时,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mg、布托啡诺1mg和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各组注药后1、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镇静评分、舒适评分、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氯诺昔康、布托啡诺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镇静评分、舒适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诺昔康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注药后1h布托啡诺组头晕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对L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合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将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Ⅱ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氟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氟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PCIA,观察术毕清醒、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组在术中静脉注射和术后PCI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结论:氯诺昔康在PCI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5.
氯诺昔康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东  吕胜  马玉姗 《中国药业》2006,15(20):56-57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单次使用氯诺昔康的24h镇痛作用。方法 将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氯诺昔康8mg)、B组(氯诺昔康16mg)和c组(对照组),每组30例,A,B组均在术毕注射氯诺昔康.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1,4,8,24h作痛觉评分,并记录有无恶心等副作用及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物的总次数。结果 使用氯诺昔康的两组患者术后24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使用镇痛药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单次静脉注射8mg或16mg氯诺昔康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16mg组的镇痛作用更强,且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沃春新  余丽萍  王林 《贵州医药》2012,36(11):979-983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开胸肺癌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Ⅰ组对照组;Ⅱ组氯胺酮组;Ⅲ组氯胺酮复合氯诺昔康组;Ⅳ组氯诺昔康组.4组均于麻醉诱导后给药.每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行PCA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VAS评分和BCS评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天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水平.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BCS评分低于其他3组.免疫功能检测:术前4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3天:Ⅳ组和Ⅰ组比较CD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P<0.01),Ⅱ、Ⅲ组与Ⅰ组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CD8+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Ⅱ、Ⅳ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Ⅲ组与Ⅰ组CD4+/CD8+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与Ⅰ组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7d,各组间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近似术前水平,组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在肺癌患者的围术期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也能够较好地维持肺癌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舒芬太尼组(S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组(SL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镇痛、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L组及S组在术后24 h内的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L组低,L组BP、HR较SL组及L组明显增高,S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L及L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右美沙芬与吗啡协同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诺昔康、右美沙芬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5例,术后使用100mL一次性镇痛泵.所用药物为分别为吗啡50mg(吗啡组,n=14)、吗啡30mg 右美沙芬15mg(右美沙芬组,n=14)、吗啡30mg 氯诺昔康16mg(氯诺昔康组,n=14)和吗啡30mg(对照组,n=6).记录术后3,6,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活动后VAS评分和48h内使用吗啡总量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和24h吗啡组、氯诺昔康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右美沙芬组6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和24h吗啡与氯诺昔康组活动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右美沙芬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且在6h显著高于吗啡组.各组术后镇静评分无差异.术后48h吗啡总量吗啡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氯诺昔康与右美沙芬组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病例吗啡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右美沙芬组1例眩晕,吗啡组1例皮肤瘙痒,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非阿片类药物氯诺昔康与右美沙芬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加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付伟东  雷李培 《医药导报》2008,27(9):1054-1056
[摘要]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咪达唑仑对乳房肿块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应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在局麻下行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诺昔康组(A组),氯诺昔康复合咪达唑仑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分别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氯诺昔康16 mg和咪达唑仑0.06 mg&;#8226;kg 1及0.9%氯化钠溶液4 mL,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镇痛评分,记录术中局麻药总用量及加药次数、呼吸循环指标、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VAS较低,术中局麻药总用量及加药次数、术后镇痛药次数较少(P<0.05);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Ramsay镇静评分较A、C组高(P<0.05)。结论乳房肿块切除术术前使用氯诺昔康复合咪达唑仑能取得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和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持续输注剂量0.5mg/h,单次给药剂量1mg,锁定时间10min,每4h最大限量20mg。应用PCA泵的同时,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mg,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1.
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镇痛中吗啡的节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忠玉  吴新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0-254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吗啡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AsAJ-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3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L3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术后8h及术后16 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25mg/ml,背景输注速度1 ml/h,病人自控量(PCA)4 ml,锁定时间5 min.术后4、24、48 h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24 h和48 h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和48 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最多.L2其次,L3组最少,M组分别与L2组、L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以M组最多,L2组和L3组均较少.头晕的发生3组相同.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不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组;B组用氯诺昔康PCA;C组用曲马多PCA。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静脉连接PCA泵。术后接泵即刻、术后4、12、24、48h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VAS评分。于诱导前、术后3h、术后24h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6的含量。结果B组和C组VAS评分均比A组低(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近(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浆IL-6的值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3h升高的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24hC组和B组则有所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颅脑术后患者PCA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术后24h血浆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曲马多为对照药物对各类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应用氯诺昔康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成年ASAⅠ~Ⅱ级行择期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T)组:曲马多16 mg·kg-1;氯诺昔康(L)组:氯诺昔康1.3 mg·kg-1;曲马多和氯诺昔康(T L)组:曲马多8 mg·kg-1 氯诺昔康0.65 mg·kg-1,均稀释至100 mL,以2 mL·h-1行PCIA.记录3组在置泵后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在各时间段中的不良反应.结果T组、L组、T L组48 h内各时间点VAS和PCIA结束后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L组、T L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3.3%、20.0%和6.67%,其中T L组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采用氯诺昔康对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和曲马多复合使用能减少各自不良反应,可作为术后平衡镇痛的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择手术不同阶段给予氯诺昔康,观察其对术后镇痛疗效和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全麻妇科手术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按照氯诺昔康的给药时间分为三组:A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B组伤口缝合前30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C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三组病人术后接镇痛泵,记录生命体征、镇痛情况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C组病人的PCA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镇痛0h,B组恶心呕吐的程度最严重,而镇痛后4h,A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最严重,到24h,三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C组病人选择术前给药,既可以发挥超前镇痛的作用,又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因而,术前给予氯诺昔康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朱俊峰  江伟 《中国医药》2007,2(7):436-438
目的评价芬太尼及其联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3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术后静脉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负荷量:芬太尼1μg/kg,持续静脉输注15μg/h;B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C组:负荷量:氯诺昔康8mg,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0.32mg/h+芬太尼5μg/h。分别记录3组术后2、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B组高于A、C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或P〈0.01)。结论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在肛肠手术后皮下自控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并自愿接受术后镇痛的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于术毕连接皮下镇痛泵;A组为氯诺昔康40mg+舒芬太尼50μg+利多卡因200mg,B组为芬太尼1mg+利多卡因200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各点VAS镇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肛肠术后皮下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氯诺昔康复合吗啡对腭咽成形术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腭咽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PCA泵的镇痛药为吗啡0.1 g/L.L组在手术结束和术后12、24、和36 h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每次8 mg;M组在相应时点注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2、24、36和48 h VAS评分及Ramsay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痛和咳嗽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L组显著低于M组(P<0.05);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镇痛效果总体满意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腭咽成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且可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氯诺昔康联合用药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2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择期根治性胃癌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氯诺昔康联合舒芬太尼组(M组);S组以舒芬太尼+托烷司琼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M组以氯诺昔康联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记录开始术后镇痛后4,8,12,24和48h2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Ramsay镇静评分(RSS)和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在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VAS、PHS及RS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与M组2组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无明显差别。但镇痛治疗期间M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6%vs 1.6%,8%vs 2%,P<0.05);不良反应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诺昔康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普通外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栋糅  陈雷  叶青山  楼静芝 《中国药房》2010,(38):3606-360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抑制老年患者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老年瑞芬太尼全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术毕前1h静注帕瑞昔布40mg(Ⅰ组)、曲马多100mg(Ⅱ组)、氯诺昔康8mg(Ⅲ组)。比较3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Ⅲ组的MAP、HR明显升高(P<0.05);Ⅲ组的VAS评分及烦躁高于Ⅰ、Ⅱ组(P<0.05);Ⅱ组的呕吐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镇痛效果与曲马多相似,强于氯诺昔康,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急性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刁敏锐  杜瑞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06-1507
目的 比较骨科手术后患者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ICA)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ASAⅠ~Ⅱ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A(n=50)和PCEA组(n=50)。PIC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恩丹西琼(恩丹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1);PCE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和恩丹西酮4mg加生理盐水至10ml后连接镇痛泵(9mg吗啡+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1)。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0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吗啡PCEA组略低于氯诺昔康PICA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发生率PCEA组明显多于PICA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氯诺昔康PICA与吗啡PCEA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氯诺昔康PICA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