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模式镇痛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对于患者应激反应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胸科手术病人,麻醉方式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随机分为2组:多模式镇痛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 in静脉推注氯诺昔康0.12mg/kg,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开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单纯硬膜外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后开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经中心静脉抽血检测病人血糖、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记录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血糖、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P〈0.05)。A组患者在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1,P〈0.05)。(2)平卧时A组患者于术后8 h、12 h、24 h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活动时A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48 h,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3)72 h内PCA按压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手术病人,可有效调控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而且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的单纯硬膜外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20例)在术前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晨(T1)、手术前1天晨(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第2天(T5)的循环指标变化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心理干预组在围术期的循环指标变化相对平稳,对照组的循环指标变化较大;而在同一时间点,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循环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心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在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水平,有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并记录2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研究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的E、NE和DA T1均较T0时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E、NE和DA均较T0时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均<0.05。观察组T2、T3、T4时的各项指标均较T0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较为平稳,不易出现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水泥使用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ASAI~Ⅱ级术中使用骨水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22例(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42例(B组)。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1),切皮后1min(T2),扩髓后1min(T3),术毕1min(T4)抽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T2~T3)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与术前(T1)相比显著增高,其中B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明显低于A组,两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明显减轻骨水泥使用术中的应激反应,且对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个体化护理访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术前访视及术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指导,于术前1 d(T1)、进入手术室后(T2)及麻醉前(T3)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测定患者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采用SAS评分评定患者焦虑程度。结果 T1时两组心率、血压、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心率、血压、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SAS评分均较T1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指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个体化护理访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及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手术管理及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方法按配对设计原则选择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1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关腹后(T3)和术后24h(T4),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血压(MABP),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间点,B组患者MABP均低于A组患者(P〈0.05),T4时两组患者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B组NE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但两组间Co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B组NE、Cor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更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T1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较为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发性气胸(SP)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3年3月我院确诊为SP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补充心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不同时期HR、SBP及DBP水平,以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麻醉诱导之前(即T2)的HR、SBP及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水平(均P<0.05)。干预组T2时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l)、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的水平(均P<0.05)。干预组T2时的自控性及他控性得分显著高于T1时的水平,以及对照组T2时的水平(均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大学生SP病患者围手术期有关应激反应,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经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围术期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6年1~12月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8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浆中应激因子[急性期反应蛋白(CRP),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血流动力学方面,盐酸羟考酮组患者在T1、T2及T3的平均动脉压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及T2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与芬太尼组患者相比,前者心率平均水平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术期应激因子方面,在T2及T3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血浆中CRP、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水平都较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全麻诱导的患者,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趋于稳定,应激因子水平也更低。而在诱导期后,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抗应激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普胸患者病人随机分成A组(全麻+硬膜外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气管插管后10 min时(T1),手术切皮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拔管后1 d(T4),抽颈内静脉血测皮质醇的含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B组(P〈0.01),心率明显慢于B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诱导气管插管后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拔管后1 d基本正常;B组自诱导气管插管后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均大于A组(P〈0.05)。结论单纯全麻时患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否减轻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方法:4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参麦组。参麦组术前2 d以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术前当天在麻醉前30 min滴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2~4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08~0.1 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纯氧通气并吸入七氟醚,术中丙泊酚2~4 mg/(kg.h)持续泵注,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0.05 mg,术中间断追加,并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麻醉期间监测时间分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拔管后5 min(T3)。各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血糖浓度(BS)、皮质醇浓度(Cor)。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MAP在T1下降,T3时间点升高,对照组T1时点MAP下降较参麦组明显(P<0.05),T3时点较参麦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HR在T3时点与T0比较均升高,对照组较参麦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在T1、T2、T3均升高明显(P<0.05),参麦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在T1、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麦组比较,对照组Cor在T1、T2、T3均升高;与T0比较,对照组Cor在T1、T3升高(P<0.05),T2下降,参麦组T2下降,T3升高。结论:参麦预处理较有效的抑制了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黄泽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222-1224,122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机体的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45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23例和全麻组(B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术中、术毕等不同时间点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生长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血糖均于麻醉5min后下降,与麻醉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血糖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则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5);术毕两组血糖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中及术毕的血糖变化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内分泌各指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生长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生长素和B组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与与麻醉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麻醉5min、术中、术毕时,A组患者肾素活性则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而B组肾素活性则在术中时较麻醉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质醇、生长素则于术中、术毕较麻醉前显著升高,胰岛素则在术中、术毕时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肾素、皮质醇、胰岛素、生长素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引起应激反应,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引起的应激反应轻,利于患者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胸腰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4例,年龄65~74岁,随机分为A、B两组(n=47),A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组给予相同椎旁神经阻滞,同时椎旁注射40%的医用三氧。分别于治疗前(T1)、治疗后24h(T2)、治疗后1个月(T3)时以VAS法进行疼痛评分,于T2、T3时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T2、T3时点B组VAS评分均较A组降低(P〈O.05),T2、T3时B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剂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医用三氧注射可显著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效果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的ASAI~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乌司他丁3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60万U组Ⅱ组)、乌司他丁1D0万U组(IV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h(T3)、术后12h(T2)和术后24h(T5)采血测定DD、TXB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T2~115时DD水平升高(P〈0.05)。I、Ⅱ组T2~T5时TXB2水平升高(P〈0.01).Ⅲ和IV组T2~T3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逐渐升高(P〈0.01);与I组比较,Ⅱ、Ⅲ、IV组T2~T2时DD水平降低(P〈0.01),Ⅱ组T:~T3、Ⅲ组和IV组T2~T2时血浆TXB2水平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IV组T2~L时DD、TXB2水平降低(P〈0.01)。结论术中静脉滴注60~100万U乌司他丁,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患者血浆DD、TXB2水平,改善其围术期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入室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及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诱导方法相同。A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硬膜外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维持镇痛;B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2组均采用曲马多术后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1 h(T_1)、术毕(T_2)、术后1 d(T_3)、术后3d(T_4)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1 ml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4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结果2组CD_3~+、CD_4~+均于T_1开始下降,A组于T_3降至最低(P<0.01),B组于T_2降至最低(P<0.01)。T_4 2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T_0(P<0.05)。与A组比较,B组T_1、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_8~+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_4~+/CD_8~+ A组于T_2、T_3下降,B组于T_1、T_2、T_3下降(P<0.05,P<0.01)。2组血清IL-2浓度变化,与T_0比较,B组T_2、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NF-γ浓度T_2、T_3降低,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组比较,B组T_2时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及IL-2、INF-γ浓度的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6.
董桂敏  周香  马骏 《当代医学》2009,15(12):74-7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组(n=30)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气腹前(T2)、气腹后5min(T5)、气腹后15min(T4)、气腹后50min(T5)和放气后5min(T6)6个时点观察SBP、DBP、RR、HR,和SpO2的动态变化,以及术中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T1)比较,A组各时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呼吸增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对ASAⅠ~Ⅱ级患者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心理引导、放松训练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RQ评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心理领域、社会关系、总体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应激状态影响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其应激状态、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在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2例。A组给予5ng/mL的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4ng/mL麻醉维持,缝合时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给予2ng/mL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缝合时PCIA。比较两组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开腹后1rain(T4)和拔管后1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变动力学剧烈波动次数;比较两组术后4、12、24h的VAS评分以及12、24h的血清皮质醇、血糖以及镇痛药用量。结果:B组各时间点SBP、DBP均低于A组(P〈0.01),T2、T3、T4HR均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调节次数、各时间点VAS评分、血清皮质醇、血糖以及镇痛药用量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在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方面的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