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本院病房收治的4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2例患者中,女性多见,30~50岁占78.6%,颈部前疼痛(88.1%)和甲状腺触痛(92.9%)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所有病例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24例(57.1%)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41例(97.6%)甲状腺核素显影模糊或无显影;所有患者予强的松或消炎痛治疗,予消炎痛治疗者2~7d颈部疼痛明显好转,予强的松治疗者1~3d颈部疼痛明显好转,予以消炎痛治疗后颈部疼痛无好转者改用强的松可使颈部疼痛明显好转.结论 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沉、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强的松和消炎痛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均有确切疗效,其中强的松比消炎痛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病房收治的4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2例患者中,女性多见,30—50岁占78.6%,颈前部疼痛(88.1%)和甲状腺触痛(92.9%)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所有病例CRP和血沉升高,24例(57.1%)血TSH水平降低,41例(97.6%)甲状腺核素显影模糊或无显影;所有患者予强的松或消炎痛治疗,予消炎痛治疗者2~7天颈部疼痛明显好转,予强的松治疗者1—3天颈部疼痛明显好转,以消炎痛治疗后颈部疼痛无好转者改以强的松可使颈部疼痛明显好转。结论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沉、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强的松和消炎痛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均有确切疗效,其中强的松比消炎痛能更快、更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提高SAT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0例患者中,女性多见,30~50岁占75%,颈部疼痛不适(90%)和甲状腺触痛(97.5%)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血沉升高占92.5%,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25%,甲状腺B超检查异常者92.7%,甲状腺核素显影异常占95%;82.5%患者予强的松或消炎痛治疗均有效。结论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要重视病史、体检,结合血沉、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B超及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强的松和消炎痛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均有确切疗效,其中强的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亚急性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以30—50岁女性多见,占88%;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不适及甲状腺局部的疼痛及触痛(90%);50例血沉均明显升高,45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所有患者予非甾体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绝大部分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应用抗病毒药物与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强的松治疗;观察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血沉下降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患者15例,复发率为30%,观察组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6%,且观察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热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血沉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抗病毒药物与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且患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顾凯凯  孔令华  高彬  潘颖  严春雷  李冬娟 《中外医疗》2012,31(26):47+49-47,49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99mTc核素静态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8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有80例患者双侧甲状腺均不显影或隐约显影,8例患者单侧甲状腺不显影,1例表现为峡部"凉结节"。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核素扫描以双侧甲状腺不显影为主要表现,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范丹 《当代医学》2013,(30):91-92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所有患者共有的临床表现是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和疼痛,大多数患者有白细胞计数、血沉、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程度的升高,游离T3、T4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的摄碘率降低。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应该重视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诊断依靠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诺松药物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强的松联合诺松组(27例)及强的松组(2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强的松联合诺松组在临床症状(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及压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不良反应、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用强的松组(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诺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核素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同时选择10例无甲状腺疾病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36例双叶均隐约显影或不显影,放射性分布与周围软组织本底相似,15例甲状腺仅单叶隐约显影,2例呈单侧冷结节。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核素甲状腺静态显像有特征性改变,甲状腺核素显像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Graves病的临床特点、诊疗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有颈部疼痛、心悸,甲状腺肿大、触痛,血沉偏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高,促甲状腺素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阳性,甲状腺摄碘率正常或增高。给予强的松片、甲巯咪唑片治疗后,颈部疼痛、甲状腺触痛、心悸缓解,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上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伴摄碘率增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升高者,应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Graves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强的松与消炎痛两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亚急性甲状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采用强的松进行治疗,Ⅱ组患者采用消炎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的血沉情况与缓解时间明显优于Ⅱ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Ⅱ组患者的疗程及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强的松治疗虽然起效时间较快,但治疗时间长,并且复发情况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有发热病史,22例颈部疼痛,34例颈部触痛,38例甲状腺肿大,血沉增快,甲状腺吸碘率均低于正常,29例出现FT3、FT4增高,甲状腺摄碘率下降的分离现象,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甲状腺肿大及疼痛、血沉增快,及FT3、FT4增高,甲状腺摄碘率下降的分离现象,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而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性破坏,二者发病机理不同,临床上一般很少合并出现,故将本院收治的1例在桥本甲状腺炎基础上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罕见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颈前肿大、疼痛伴心悸1年半”就诊。患者于200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前肿大,伴局部疼痛,触痛明显,无发热,伴心悸,无怕热、多汗。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正常,T33.4nmol/L,T4281nmol/L,TSH<0.01mIU/L,甲状腺核素扫描提示甲状腺摄锝参数正常,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强的松10mg,3次/d,治疗后症状好转,自行减量至10mg  相似文献   

14.
患,男性.34岁,劳累后出现右侧颈部疼痛伴发热及局部皮肤轻度发红,咽喉部异物感等症,无明显心慌、怕热、手抖症状,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口服“强的松、消炎痛”及静滴“青霉素”等处理,症状于5~7天后缓解。1984年至1992年期间因上述症状复发4次,住我院内分泌科,多次查,T3、T4、TGA、TMA在正常范围,血沉为14~52mm/小时,甲状腺吸^131I率偏低,甲状腺^99锝显像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耿建  计学理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27-3328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2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99m) TcO_4~-甲状腺核素显像,通过影像处理计算颌下腺放射性计数/甲状腺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以TIU、TT_4、TT_3、FT_4、FT_3、STSH、TG-Ab、TM-Ab、ESR等项目作为对照。结果:94例甲状腺未显影(++),占29.28%;227例甲状腺双侧或单侧甲状腺轻度显影,影像模糊不清,放射性分布稀疏不均匀(+),占70.72%。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核素显像结果证实,甲状腺影像的清晰程度与TIU结果的高低呈平行关系,且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情轻重有关。颌下腺放射性计数/甲状腺放射性计数的比值作为一项半定量指标有助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检出率。甲状腺核素显像不但可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而且可作为判断其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强的松与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的松与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亚甲炎患者分为强的松组(20例)及消炎痛组(2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强的松组在控制症状时间、降低血沉方面优于消炎痛组(P<0.01),但疗程长于消炎痛组(P<0.01),复发率高于消炎痛组(P<0.05),而两组FT3、FT4、TSH及甲状腺摄131I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亚甲炎起效快,但疗程较长,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薛敏 《吉林医学》2011,(34):7324-7325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女性多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触痛32例(84.21%),FT3、FT4与甲状腺I131摄取率分离22例(57.89%),患者行强的松治疗,效果良好。4例患者误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甲状腺机能出现减退,2例患者需进行替代治疗。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在临床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本病对强的松反应良好,临床上一般不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4岁.因劳累后出现右侧颈部疼痛伴发热及局部皮肤轻度发红,咽喉部异物感等症状,无明显心慌、心跳、怕热及手抖等,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口服"强的松、消炎痛"及静滴"青霉素"等处理,症状于5~7 d后缓解.1984~1992年期间因上述症状复发4次,住我院内分泌科,多次查T3、T4、TGA、TMA在正常范围,血沉为14~52 mm/h,甲状腺吸131I率偏低,甲状腺99锝显像无异常.每次均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用激素或加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可于5~10 d好转.后因症状再次复发时行甲状腺(右侧)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B),抽出豆腐渣样恶臭液体约5 mL,镜检为大量脓细胞,才考虑可能为"先天性颈部瘘管伴急性化脓性感染",并于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转入口腔科行手术探查并行瘘管切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右颈部第3腮裂瘘,术后随访3 a,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准确性,回顾分析了1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核素显像资料。结果:34例甲状腺未显影(++),84例甲状腺双侧或单侧轻度显影,影像模糊不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无一例甲状腺显像正常者(-),结果表明:甲状腺影像清晰程度与甲状腺吸~(131)碘率高低,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情轻重呈平行关系,不但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还可作为判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以提高SAT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50例患者甲状腺触痛,占83.3%,34例患者FT3、FT4与甲状腺 I131摄取率分离,患者进行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由于误诊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患者甲状腺机能有所减退,另外3例患者需实施替代治疗.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绝大部分在临床中有症状表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血沉等检查,能够为患者确诊;中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