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a)的浓度变化。方法:对55名单纯性肥胖患者和55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载脂蛋白、脂蛋白(a)及血脂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结果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的apoA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无创伤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单纯高血压(n=14),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组(n=24),和健康人(n=20)休息时,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GTN)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尤以合并高胆固醇组患者下降璨明显,高血压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舌下含服GTN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在单纯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者尤为明显,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可加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S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血脂指标(TC和TG)差异显著(P<0.05-0.01),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P<0.01),治疗后AS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AS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TC、TG和LDL-C显著降低(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在调节脂质代谢的同时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薛莉  史铁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46-647,67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0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0%及30%,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从斑块类型的构成来看,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FMD及NID显著减低(P〈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1=-0.523,P〈0.02;r2=-0.570,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用超声技术评价川崎病 (kawasaki’sdisease,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lowmediatedvasodilation ,FMD) ,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超声评价 2 8例急性期及 2 1例恢复期川崎病患者与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结果 :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肱动脉FM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 %较健康儿童低 ,提示川崎病患儿存在着显著的持续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超声检测血管内皮硝酸甘油 (GTN)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12 0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治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及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反应。 结果 :①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以及硝酸甘油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还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隐性高血压(MH)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动态血压和诊室测量血压筛选30例MH青少年患者(MH组)和30例正常血压青少年(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MH组青少年B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青少年身高、体质量及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组青少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青少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组青少年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青少年肱动脉基础内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及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H组青少年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MH患者存在内皮舒张功能障碍;BMI升高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可能是M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检测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E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TC和LDL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503,均P<0.001);与血ET降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P<0.01),与患者血NO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脂和平衡NO/ET的比值等途径保护内皮功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高血脂或血脂正常)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 (DM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Ⅱ型DM患者 ,根据血脂情况分成血脂异常组 (32例 )和血脂正常组 (2 8例 ) ,予辛伐他汀 2 0mg ,每晚 1次 ,连续 8周 ,测定治疗前后血脂及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血脂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1或 0 .0 5 ) ;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 >0 .0 5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5 )。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73,- 0 .2 93,P <0 .0 1或 0 .0 5 ) ;血脂正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两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程度与血脂基础值和血脂下降值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调脂和调脂外作用 ,显著改善Ⅱ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可延缓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终末期肾衰患者(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脂蛋白(LP),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的HGF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non—HDL-C和remnant cholesterol与肥胖儿童亚临床动脉粥样硬4E(AS)的关系。方法:根据甘油三酯(TG)水平将65例肥胖儿童(肥胖组)分为I组(TG≥2.3mmol/L)32例,II组(JIIG〈2.3mmol/L)33例,与肥胖组儿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30例为III组(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脂指标,对肥胖组各项血脂指标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进行相关性分析,肥胖患儿体质指数、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组、II组的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remnant cholesterol、AIP均较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降低,且I组的remnant cholesterol、AIP均较II组升高。肥胖组儿童AIP与TG、non—HDL—C、remnant cholesteml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37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肥胖儿童的c—IMT较正常儿童的增厚。结论:non—HDL—C、remnant cholesterol在肥胖儿童亚临床AS中有重要作用,在肥胖儿童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应关注non—HDL—C、remnant cholesterol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抵抗素、脂联素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抵抗素水平、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TC、TG、LDL-C抵抗素呈正相关(r=0.18、0.24、0.16、0.21,P均<0.05),而与脂联素、HDL-C呈负相关(r=-0.26、-0.23,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抵抗素水平,有效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方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凝血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0例已确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激素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益气化瘀通络中药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激素治疗,2组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血凝、血脂指标和血尿蛋白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在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升高抗凝血酶III(AT-III),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减少24 h尿蛋白(24 h-UP)、升高血白蛋白(Alb)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降低血浆Fib、升高AT-Ⅲ,降低血清TC、TG和减少24 h-UP方面疗效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方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透入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确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穴位透入治疗仪连接中药贴片贴敷于肾俞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半年,用药前后进行疗效比较并进行重复肾活检,应用Scion Imageβ软件进行病理变化分析。随访3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1.2%,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肾活检定量分析显示:治疗组肾小球指数(GI)显著降低,对照组增加,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指数(TI)治疗组下降,对照组不变。间质病变指数(VI)治疗组不变,对照组下降。结论中药离子透入对儿童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改变,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尺骨鹰嘴双向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观察即刻功能锻炼对骨折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136例患儿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68例(观察组)采取改良尺骨鹰嘴双向牵引配合即刻功能锻炼治疗,68例(对照组)采用四合一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观察组患儿骨折愈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12.93,P〈0.05)。结论改良尺骨鹰嘴双向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牵引治疗后对患儿采取及时正确的健康指导性即刻功能锻炼,能够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恢复速度,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均给予降糖护肾等对症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活血法中药组方,以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1c、UAER、CRP、TC、TG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比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