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森  杜滨  许雷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109-109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确定。方法对大连地区35岁以上各年龄组,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八项项指标。结果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甘油三酯、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了大连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八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并反映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其中,男性甘油三酯正常参考范围与以前报导差异较大.这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男性社会活动中饮酒可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血液流变学参考值范围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确定。方法对大连地区35岁以上各年龄组,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八项项指标。结果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甘油三酯、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资料显示了大连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八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并反映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其中,男性甘油三酯正常参考范围与以前报导差异较大.这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男性社会活动中饮酒可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池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 ,对我地区 80 0名 2 0~ 70岁的正常人 ,分五个年龄组 ,分别检测全血粘度 (高、中、低切 )、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 ,各年龄组之间 ,全血粘度 (高、中、低切 )、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男女之间 ,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反映出河池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4.
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与34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躁狂症患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者与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检测49例O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且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10 3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发现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以低切变率、中切变率和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升高、血浆粘度升高及血糖、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为主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甘油三酯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揭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项目。结果在血液流变项目中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1),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粘度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总数在鼻咽癌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各期鼻咽癌患者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各期鼻咽癌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Ⅲ期~Ⅳ期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Ⅳ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沉高于Ⅰ~Ⅱ期(P<0.05,P<0.01),血小板总数多于Ⅰ~Ⅱ期(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液呈高凝高粘状态,并且此状态在晚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粘度 ,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检测 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项目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血沉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余项目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继发症、合并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血粘度计测定高血压组及健康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率全血比粘度、低切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液流变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高血压发病机制与血粘度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华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36-636,659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血粘度仪测定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老年人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魏氏法测定血沉;离心法测定压积;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结果:男性脑梗死患者30(1/s)、200(1/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压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在1(1/s)、5(1/s)下]、纤维蛋白原、血沉、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女性患者的全血粘度、压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血沉、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均出现血脂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符合部分高粘滞综合征指标,女性患者与健康老人相比变化不大,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压积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老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缩小,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式祺  陈敏 《右江医学》1993,21(2):58-59
对23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并与100例无颈椎病老年人对比。结果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老年颈准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沉、红细胞凝集指数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老年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血瘀证的机理。方法 :应用血液粘度计 ,红细胞变形 聚集测试仪 ,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 ,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高 低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粘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艾灸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 ,降低血液粘度 ,加快血流速度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00名正常人及糖尿病等18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结果。92例糖尿病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66例冠心病血浆粘度和血沉与正常组对照也有显著差异(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血粘度较高,多友性骨髓瘤及高球蛋白症血浆粘度较高,由于疾病病因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切 、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明显增高(P<0.01);血沉高于正常;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集聚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任爱琨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24-172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54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但两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滞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血脂与高凝、高粘度血症均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低清蛋白血症是引起住院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低清蛋白血症患者的相互关系,了解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在低清蛋白血症中的预警作用。方法:对100例住院低清蛋白血症老年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住院患者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100/s)、全血粘度中切(30/s)、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均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红细胞压积男性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因其生理、病理特点较易发生低蛋白血症,继而并发低粘滞综合征,且发病隐蔽,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故要仔细观察病情,一旦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要及时给予综合治疗。常规检查住院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低清蛋白血症发生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