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吸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危重患者吸痰的质量。方法以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形式,制订吸痰评估标准,按QC小组活动程序实施PDCA循环,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吸痰操作优良率从34.4%提高到96.67%;吸痰终末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有效解决危重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荣刘希伶  孙红梅 《现代护理》2005,11(14):1113-11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期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技巧。提高患者ICU监护质量。方法 随机观察护士吸痰操作,观察记录并吸痰后10 min内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评估吸痰效果272例次。其中,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137次,无变化93次,恶化42次。选择听诊痰鸣音吸痰113例次,吸痰后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率为63.72%。结论 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是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顺利渡过危险期和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吸痰前充分吸氧、间断减压式吸痰等方法的应用均可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卫红  韩臻  黄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67-1568
目的:探讨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实验纽(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法)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有无损伤出血、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痰呜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吸痰后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两组吸痰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吸痍安全、实用,既能及时、有效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损伤;并且可以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4.
武琦 《护理学报》2012,19(15):56-57
目的 探讨改进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浅昏迷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吸痰,分浅部吸痰和深部吸痰,对照组实施传统吸痰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次数、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应用改进的吸痰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每日吸痰次数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较少,痰液吸净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改进吸痰方法,可节省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黏膜损伤,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法对提高老年危重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鼻腔吸痰方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吸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效果优于口、鼻腔吸痰方法。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既能保证老年危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充分吸出,又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取吸痰前、后给予加大氧流量的方法,并改进吸痰的吸引方法,防止或减轻了因吸痰降低血氧饱和度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喉癌术后气切患者吸痰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喉癌手术治疗并同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喉癌术后气道护理;观察组按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的个性化吸痰法进行气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及吸痰舒适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72 h吸痰次数、吸痰彻底程度、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痂形成、吸痰舒适度5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负压浅部吸痰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法用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可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每次吸痰彻底程度,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痰痂形成率,同时提高吸痰舒适度,提高吸痰依从性,方法简单,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然而吸痰所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院ICU对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提高了吸痰效果,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常生理气道患者经口腔吸痰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淑芬  洪燕玲 《护理学报》2008,15(1):F0003-F0003
及时有效的电动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吸痰有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和经正常气道吸痰。经人工气道吸痰,只要方法止确,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并不困难;经正常生理气道吸痰,没有足够的吸痰经验和技巧,吸痰有时不能真正达到清除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危重患者吸痰是临床护士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配合医师,及时解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纠正低氧血症,是为专科治疗或监护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一环。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器械产品的不断更新,管壁式中心吸痰器取代了电动吸痰器,管壁式中心吸痰器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设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原结构中缺少固定吸痰塑料管和放置吸痰用物的装置,不利于提高抢救效率。为方便抢救患者,减少吸痰用物往返取放的时间,我科自行研制多功能吸痰车,经过1a的临床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抢救效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吸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危重患者吸痰的质量.方法以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形式,制订吸痰评估标准,按QC小组活动程序实施PDCA循环,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吸痰操作优良率从34.4%提高到96.67%;吸痰终末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有效解决危重患者吸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以选择最佳吸痰时机。方法:将3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动作,然后快速吸引;对照组采用有痰呜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吸引,分别监测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PaO2、SaO2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通过肺部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咳嗽.适时吸痰,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预防机体缺氧造成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影响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的舒适度。方法通过对50例人工气道患者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其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后续77例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评价效果。结果经实践后发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舒适度的有效护理对策为:严格把握吸痰指征,吸痰压力执行三基吸痰标准,选用合适的吸痰管和合适的吸痰深度和时间,改良吸痰手法,操作熟练,吸痰过程中的有效沟通等。结论通过找出影响人工气道患者接受吸痰时舒适度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吸痰质量,避免患者及家属干涉护士行吸痰操作。方法: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各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吸痰,改进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吸痰,统计5 d内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行吸痰操作时的干涉次数。结果:改进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行吸痰操作的干涉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行吸痰操作时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操作动作的统一、动作轻柔可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操作的干涉次数,提高吸痰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的吸痰方法在ICU昏迷患者人工气道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昏迷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吸痰方式进行吸痰,观察组患者在传统人工气道吸痰的方式上进行改进,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 2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和吸痰方式改良,可提高昏迷患者吸痰的有效性,降低了人工气道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窒息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两种吸痰方式在经口腔无创吸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丹  张小冯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21-2122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在无创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行无创吸痰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观察组)和经鼻腔/口直接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效果、吸痰次数和总量、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吸痰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经口直接吸痰法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和密闭式2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分别于每次吸痰前、后5min记录颅内压。结果吸痰后2组颅内压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开放式吸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吸痰有效率相近(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对颅内压影响较小,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对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的39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道内保留吸痰管,通过保留的吸痰管给予吸痰和氧疗。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既可经保留的管道彻底清除痰液,又可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还可避免吸痰管的反复插入而损伤气道黏膜,减轻患者痛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秋平  王印月  王丽君 《临床医学》2005,25(4):F003-F003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0年10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