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泻剂结肠"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健  刘宝华  郑仲谨 《重庆医学》2003,32(3):332-333
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mstipation,STC)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与接触性泻剂的关系。方法:以临床上常用的接触性泻剂大黄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性,应用传输试验的肌条收缩反应试验对大鼠结肠动力及对已酰胆碱反应性进行了检测。结果:(1)大鼠饲以大黄3个月后,肠道传输明显减慢。(2)“泻剂结肠”大鼠对已酰胆碱反应性明显降代。结论:(1)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可至结肠动力减弱。(2)STC的发病与平滑肌及壁内神经病变有关,大鼠肠道内乙酰胆碱受体的变化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组)和15例非便秘性大鼠(正常对照组)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100蛋白和CAD的表达,以及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结果:STC组结肠肌间神经丛S-100、CAD主要表现为:黄褐色颗粒染色变深、浓集而且均匀性降低。CD117表达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变弱,大部分出现阴性表达。结论:STC组便秘3个月的大鼠,ICC网络减少或缺失,神经节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而且紊乱,导致神经纤维挛缩或者欠协调。  相似文献   

3.
董毅  刘副全  李斌  许广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0-1461
目的分析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例STC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排便情况以确定该术式的疗效。结果17例排便基本正常,自然排便1~3次/d,不需要服用泻药;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好转,间断服用泻药,排便≥2次/d。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及其对乙酰胆碱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测定大鼠结肠肌电生理活动及其对乙酰胆碱(Ach)的反应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慢波的频率减慢与振幅降低;结肠对Ach的反应性明显减弱。结论 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对结肠ENS有损害作用,在STC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侍输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4年应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术后随访1~9年,治愈率100%,大便每日1~3次,无复发、无顽固性腹泻等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疗效满意.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各种有关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1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单纯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结肠切除术治愈率100%,术后排便每日1-3次,13例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治愈率84.6%(11/13),术后排便每日1-3次,无效7.7%(1/13)。结论 对单纯性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患者和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患者,结肠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组)和15例非便秘性大鼠(正常对照组)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100蛋白和CAD的表达,以及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结果:STC组结肠肌间神经丛S-100、CAD主要表现为:黄褐色颗粒染色变深、浓集而且均匀性降低。CD117表达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变弱,大部分出现阴性表达。结论:STC组便秘3个月的大鼠,ICC网络减少或缺失,神经节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而且紊乱,导致神经纤维挛缩或者欠协调。  相似文献   

8.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9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  相似文献   

9.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血浆胃动素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患者血浆胃动素 (MTL)含量的分析 ,探讨血浆MTL水平与STC患者结肠动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1例STC患者和 33例正常人空腹及餐后 1h的血浆MTL水平 ,分析两者的差异 ,并将患者血浆MTL水平与结肠运输试验的标记物排出率做相关分析。结果 :2 1例STC患者的空腹和餐后 1h的血浆MTL含量分别为 (2 2 7 92± 90 4 6 )ng/L ,(2 6 7 94± 12 6 6 8)ng/L ,低于正常组的(2 88± 12 7 83)ng/L ,(336 16± 116 0 6 )ng/L。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STC患者餐后 1h的MTL含量与结肠运输试验的标记物排出率呈线性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结论 :MTL释放减少可能是STC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和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的疗效和肠电图(EIG)的变化.方法 观察46例STC患者针刺及结肠水疗治疗前后结肠4个部位EIG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肠电图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针刺结合结肠水疗可以改善肠电,调节结肠的运动,从而改善STC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便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不透X线标记物对60例便秘病人进行结肠传输检查。结果:该检查方法对判断结肠传输功能性便秘能提供可靠方法,并对诊断便秘原因及治疗有较高地作用。其中15例极差,30例较差,15例正常。结论:结肠传输试验是判断结肠蠕动功能的一种检查手段,是目前检查和诊断结肠便秘检查的重要方式,可以鉴别结肠慢传输与出口梗阻型便秘。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结肠传输时间检测在功能性便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功能性便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方法 也不尽相同,正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法 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分别于24h、48h、72h摄腹部平片各1张.根据肠内是否含气及结肠的走行,可区分小肠和结肠利用腹部平片骨性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通过以上3个区域描述标志物的位置并计算不同时间各区的标志物数.运输指数(transitindex,TI):(48h,72h)TI=SRm/(RCm+LCm+SRm).结肠排出率=(20-残留标志物数)/20×100%.为判断是结肠缓慢型或出口梗阻型,本研究应用传输指数TI,TI表示直肠乙状结肠区存留标志物数/全结肠标志物数之和,反映直肠乙状结肠区与其他部位标志物的比例.中位数为0,TI≤0.5说明STC可能性大,TI>0.5或接近1.0,提示标志物留存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多,FOOC可能性大.结果 正常组、便秘组结肠各区48、72h标志物潴留对比,均有显著差异.Tl作为STC的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区别STC和FOOC的简单可靠指标.本组17例(占68%)FC患儿TI于48h、72h P均<0.5,符合结肠STC的特点.资料报道结肠STC占FC的64%,与本文结果 接近.8例TI于48h、72h均>0.5,符合FOOC的特点.结论 本研究结果 显示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结肠传输功能是否正常,可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减弱的严重程度,正确、合理地进行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 )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STC全保留组手术患者行全结肠切除,保留全部直肠,回肠直肠吻合,观察术后3、6、24个月临床效果及排便功能变化,同期18例STC残留组患者行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手术患者作对比。结果术后便秘无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痛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24个月患者每天大便次数、Wexner失禁评分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残留组低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全结肠切除治疗联合保留全直肠治疗STC安全、有效,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于经典全结肠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便秘二号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的疗效,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对STC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TC模型大鼠16只,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各8只,实验组大鼠予灌服便秘二号方10ml/(kg·d),对照组大鼠予灌服生理盐水10m/(kg·d),共30天。停药1周后,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结果:炭末推进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推进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肌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便秘二号方可以增强STC大鼠的结肠蠕动功能,改善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扣形态。  相似文献   

16.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旷置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合理性。方法:对比分析结肠旷置术和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结果:结肠旷置术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结肠切除术。结论:结肠旷置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是指结肠运行功能缓慢、肠内容物排出延迟导致的便秘,而直肠排出及盆底功能正常。STC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病情顽固,治疗困难,采用内科治疗效果常不满意,部分严重病例需行手术治疗。但是,STC行外科手术以后仍有一定的便秘复发率,并可能出现腹泻等并发症。因此,应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术式,以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汪兴伟  刘海峰  房殿春  徐梅  王国安  陈刚 《重庆医学》2007,36(22):2295-2296,2298,F0003
目的 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整体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 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 ImageMaster 2D Elite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技术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下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析.结果 慢传输型便秘在其发生过程中有显著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肥大细胞蛋白酶(A1)、非特异性二肽酶(A2)、线粒体脱氢酶前体(A3), A1、A2、A3在便秘大鼠的胶图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这些下调的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提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免疫反应性减弱,线粒体氧化还原功能障碍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慢传输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动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结肠测压研究慢传输性便秘(STC)患者乙状结肠压力的变化情况,以了解STC的发病与结肠压力变化的关系,为结肠测压应用于STC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