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居民健身活动的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82人(男性32287,女性34395)的健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为15.7%,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27.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11.1%),城市、农村18岁-组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我国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占8.0%,偶尔参加健身活动占7.7%,城市分别为16.8%。10.7%,农村分别为4.5%,6.6%。城市唇民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岁-13岁~组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低于偶尔参加的比例,18岁~、45岁~、60岁~组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高于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结论我国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体力活动指南,以提高我国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滨州、德州两市中五类人群(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暗娼和男男同性恋)性病(STD)知识知晓情况。方法2012年8~10月,选择滨州、德州市15-49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高危人群,合计调查1172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五类人群1172人,其中城市居民303人,农村居民301人,学生299人,流动人口188人,高危人群(暗娼和男男同性恋)81人,STD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7.48%。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为57.03%、农村居民为50.23%、在校学生为62.98%、流动人口为51.65%、高危人群(暗娼和男男同性恋)为79.14%。结论滨州、德州市五类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STD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2年)和农村居民(1999-20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造成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辽宁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6个城市和10个县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变的死亡报告资料1 507.9万例,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APC)及平均年变化率(AAPC)。另结合同期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讨死因错误分类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2年和农村居民1999-20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9%,农村居民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6.1%,女性下降速度(7.9%)大于男性(5.3%)。60岁以上居民死亡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城市AAPC为-3.7,农村AAPC为-6.5)。60岁以上城乡居民病毒性肝炎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城市AAPC为13.8,农村AAPC为40.1),城市居民肝癌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为-1.3)。结论人群饮酒消费和自报高血脂患病率的下降以及高血脂控制行为的加强可能是该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进一步降低人群饮酒消费和高血脂患病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人群肥胖和高血脂控制行为,将会有效地降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杨建江  娄冬华 《职业与健康》2013,(19):2529-2530,2532
目的探讨城市与农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结果差异,评价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566例,按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组,对各组危险因素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再按不同年龄分组,比较2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结果城市居民组高血脂(15.O%)、吸烟(45.9%)、饮酒(26.6%)及心肌梗死患者(34.4%)比例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组(8.5%、33.7%、19.1%、25.2%),城市居民组冠脉造影3支病变发生率(32.8%)明显大于农村居民组(22.8%),按年龄分组,小于50岁组城市居民组Gensini积分(57±37.7)明显大于农村居民组(31.2±13.7)。结论城市与农村冠心病人群的危险因素、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存在明显差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对城市冠心病人群的影响更大,对人群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时应考虑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2003-2012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年进行漏报调查、核对信息后对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年均自杀死亡率4.58/10万;10年间,自杀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了54.88%,其中女性下降率(61.85%)高于男性(47.13%),30~40岁年龄组降低幅度最大(78.54%)。女性杀虫剂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7、4.32,P〈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1 772.04,P〈0.01)。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59,P〈0.01),其中,城市中第1位自杀方式是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38.88%),农村第1位是杀虫剂自杀(49.84%)。结论 2003-2012年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老年人群和农村地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90--2010年福建省居民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探讨不同年龄、死因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影响。方法利用卫生部死因监测系统中福建省1990--2010年人群的死亡数据估算出生期望寿命,应用Arriaga因素分解法估计期望寿命改变的年龄别、死因别贡献。结果20年问福建省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长了5.82岁和11.67岁,城市人群出生期望寿命高于农村,但农村人群增幅高于城市,两者差距逐步缩小。低年龄组对出生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减小,<14岁儿童对农村地区期望寿命的贡献率由78.29%下降至31.23%,使城市居民出生期望寿命降低,高年龄组逐渐成为影响出生期望寿命变化的主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对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在减弱,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的影响增大,分别使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加1.54岁、O.67岁和0.49岁,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对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影响也在逐渐减少,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影响在逐渐增加,三者使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1.23岁;不同死因对各年龄人群期望寿命增量的作用不同。结论福建省居民应降低高年龄组死亡率,提高慢眭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有助于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济南市居民肺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济南市居民肺癌死亡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对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8济南市居民肺癌年均死亡率为44.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23/10万。农村居民肺癌死亡率、截缩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减寿率等均高于城市居民。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截缩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减寿率均高于女性。45岁后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60岁后上升速度开始加快, 80~85岁达顶峰。15~44岁人群肺癌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 = - 6.57%,P = 0.041)。结论 肺癌是对济南市居民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应采取可行的措施,降低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3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提取2005-2013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全部记录;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05-2013年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水平高于农村,城市发病率变化趋势平稳(t=-0.2,P=0.828),农村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t=7.8,P<0.001);城市和农村发病率高峰分别为50~岁、45~岁年龄组。2005-2013年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水平高于农村,城市死亡率变化趋势平稳(t=0.8,P=0.458),农村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t=3.3,P=0.014);城市女性死亡率在30岁之后开始上升,75岁之后加速上升,农村女性死亡率在30岁之后开始上升,55~69岁变化趋于平稳,70岁后又开始上升。  结论  2005-2013年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应积极制定并完善乳腺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陕西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状况,为进一步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资料。方法按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分别在城市和农村抽取居民家庭,采取入户3日称重法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和城市的能量摄入分别为2444.4kcal(10.3MJ)和1904.3kcal(8.0MJ);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比城市和农村蛋白质分别为11.9%和11.3%,脂肪分别为29.9%和26.2%,碳水化物分别为58.2%和62.5%;城乡居民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城市与农村分别占58.7%和63.1%;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9.3%、5.1%,纯热能食物(动物油、植物油)提供的能量城乡分别占18.7%、18.0%;农村居民的薯类消费高达82.0g/标准人日,而城市居民仅消费31.5g/标准人日;城市居民的脂肪、食盐摄入量分别为43.8g和13.7g(包括酱油含盐量,不包括腌菜含盐量),农村居民的脂肪、食盐摄入分别为52.7g和36.1g(包括酱油含盐量,不包括腌菜含盐量)。结论城乡居民膳食能量来源主要是谷类食物,且农村高于城市;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城市高于农村;谷类食物的蛋白质仍为城乡居民的主要供给来源,且农村高于城市,而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则城市居民户高于农村,脂肪类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城市高于农村,而植物性食物则农村高于城市。从平均营养素摄入量看,除视黄醇外,其余营养素均是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城乡居民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均远大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且农村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