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17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肺炎组高切变率(2oos-1)下校正全血粘度(correctwholebloodviscosity,CWBV)和相对全血粘度(relativewholebloodviscosity,RWB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切变率(10s ̄(-1))下CWBV和RWBV也高于正常对照组,校正ESR值下降,血沉方程K值减小,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与高、低切变率下CWBV和RWBV显著相关,与血浆粘度(ηp)也显著相关;红细胞聚集指数(redcellaggregationin-dex,RAI)与高、低切变率下CWBV也显著相关。提示小儿肺炎时全血及血浆粘度均增高,红细胞刚性增加,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对29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观察了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肺心病病理生理的关系。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的全血粘度增高,以低切变率(5.75s~(-1))全血粘度增高更为明显。红细胞聚集性,血液屈服应力及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与患肺心病疾患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56例肺心病人经肝素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肺心病人存在血液“浓、粘、聚、凝的病理过程.应用肝素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使病情缓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 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 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采用常规综…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一大常见病,尤其对中老年人健康威胁危害较大,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以急性期最为严重。包括:全血及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及血浆蛋白增多等。 相似文献
6.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我们测定218例肺心病患者15项血流变指标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肺心病组按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明确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218例 ,年龄40~72岁 ,男126例 ,吸烟者92例 ;女92例 ,吸烟者12例。病程1~2年76例 ,2年以上者142例。2对照组体检正常人100例 ,年龄40~70岁。男性58例 ,女性42例。3仪器血液流变学指标用FASCO -3000血液流变仪检测 ,血沉用魏氏法 ,红细胞压积用日本F820计数仪检测。4检测项目全血粘度 (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 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 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0.01).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自身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住院后每周作一次, 最多连作三次, 至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每次自血光疗前后及停止自血光疗后第二或第三周均作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 最后一次结果与治疗前作自身对照. 发现,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极明显(P<0.001), 卡森屈服值、血浆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显著(P<0.05). 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肺心病诊断、病性判断、疗效监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肺心病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回输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凝固性、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提示: 自体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的再回输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粘滞血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项岫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Z1)
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检验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我院在收治的68例肺心病病人中做了该项检查,其检验结果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意义很大,现报导如下: 1 病例选择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所致的肺心病患者,年龄40岁以上,其肺心病诊断条件按1980年大连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 2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10.
6只雌性山羊,从颈总动脉采血测定平原静息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积和血沉。然后置山羊于平板机上跑步。于第15分钟束仍在运动时采血。随后将山羊于低压舱内减压至模拟4,000米高原。于4,000米停留90分钟后采取高原静息和运动15分钟时血液测定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家犬油酸性急性肺损伤时红细胞的聚集性及相关指标。结果发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镁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浓度显著升高;而纤维蛋白原、血浆钙和红细胞内镁明显减少。注射油酸后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电泳时间明显延长,而在PBS中的电泳时间在360min时才显著延长。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对红细胞聚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内镁和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AMI家兔术前及术后24h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发现AMI组的校正粘度、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粘度变化两组相似。表明AMI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部分与应激反应有关,也可能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剑文海1崔玉蓉1吴建勋2许美玉为了探讨肺心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本文对11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根据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选择...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关肝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报告不多,其相关因素较复杂,我们对141例各型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清脂质及部分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以探讨肝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4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2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144例,分治疗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卡维地洛观察6周对照组,美托洛尔同样服用6周,两组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血压、心率等变化,观察卡维地络疗效。结果:口服卡维地洛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变,对轻、中度高血压与美托络尔对照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 90%。结论:表明卡维地洛降压对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肯定并有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8年8月~1995年8月对11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住院中进行血液流变学动态检测,探讨AMI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经临床表现、心电图、生化检查、血清酶测定确诊为AMI 116例.男 60例,女56例.平均年龄55.4岁.梗塞1处66例,2处以上44例,无Q波AMI6例,有合并症30例,死亡6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人年龄相近,经临床、心电图、X线、生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查确诊为健康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8岁.AMI患者入院24小时,第7天、14天、 相似文献
18.
重症休克时的血液流变学事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或不可逆性休克是休克的最终阶段,由于治疗措施难以凑效,预示病人有生命危险。一般相信,如果充分理解不可逆性休克的发病机理,不可逆性休克是能够逆转的。为了研究不可逆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治疗重症休克的新方法,作者用大鼠复制了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模型。首先,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从100mmHg降到40mmHg,并持续1h;然后将放出的血液再回输。回输血后见到两种不同的趋势:恢复血容量后,平均动脉压回升到100mmHg,但在非存活组,血压在120min内再度下降,而在存活组则保持正常;另一方面,回输血液后2h,提睾肌A3小动脉的血流量在非存活组趋于减少,只有失血前的25.6%,而在存活组则趋向于逐渐增加,达失血前的48.2%。因此,在严重休克治疗之后大循环血压(BP)和微循环血流(BF)的恢复之间出现分离现象,它意味着持续的低灌流量和持续低血压是不可逆性休克发病的两个重要的流变学事件。探索不可逆性休克时无复流和顽固性低血压的机理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重症休克时微循环的恢复与疗效和存活率密切相关。本综述根据我们的研究工作,集中讨论这两个血液流变学事件。 相似文献
19.
血液动力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在流体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系到血液和循环两个系统生理功能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流变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阳虚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来对中医阳虚证传统辨证都是属于定性定位诊断方法。我们利用血液流变学的几项检测指标,对阳虚证进行检测,从中发现血液流变学几项指标的变化与中医阳虚证之间有其内在联系,提示阳虚证有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对中医阳虚证定性和定位辨证方法,上升到定量诊断作了一次偿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