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葡醛酸钠在肝力新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葡醛酸钠与肝力新注射液配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时间葡醛酸钠、肝力新的含量,并同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不溶性微粒。结果实验温度下(15℃)4h内配伍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葡醛酸钠与肝力新注射液配伍4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配伍后6小时内头孢曲松钠的含量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在4℃、25℃、37℃三种温度条件下,6小时内配伍液全部澄明,颜色从浅黄色变为黄色,pH值、微粒无明显变化,头孢曲松钠与莪术醇含量变化均小于4%。结论头孢曲松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6小时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对常温下临床常用剂量的呋塞米注射液(60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40mg)在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4h内外观的观察、溶液pH值、微粒数量以及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来考察这两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结果混合溶液4h内,外观、pH值,含量测定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且符合中国药典对注射液的相关规定。结论在实验剂量或低于实验剂量下,两药在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4h内可稳定配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银杏达莫与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配伍的可行性.方法 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药含量.结果 两药配伍后,6h内外观、pH值及峰形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在4h内符合规定,含量在4h后下降明显.结论 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可配伍应用,但最好在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琳莉 《柳州医学》2006,19(2):96-98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pH值、微粒数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的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显著变化,微粒数有显著变化与剂量、时间有关。结论20ml红花注射液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0.9%N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低分子右旋糖苷、5%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25℃,24h内各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各配伍液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变化,另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其配伍后有无新斑点产生。[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五种输液配伍后,24h内含量、pH值和性状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薄层色谱鉴别中也无新斑点产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与0.9%NS,10%GS,GNS和低分子右旋糖苷,5%木糖醇这五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随溶液pH值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方法 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2种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溶液及混合溶液随pH值变化的微粒数。结果 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在pH值较低时,丹参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明显。结论 丹参注射液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不宜与较低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炎琥宁注射液与头孢替唑钠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时间配伍液中两种药物的含量变化及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检测,并观察配伍液外观和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25℃)下,2 h内配伍液澄明,炎琥宁注射液及头孢替唑钠含量及pH值基本无改变,配伍液色泽无变化.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与头孢替唑钠配伍2 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GNK)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对输液中阿莫西林钠与利巴韦林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观察其微粒数、外观及pH变化。结果阿莫西林钠与利巴韦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7%,99.11%;RSD分别为2.24%,1.83%。室温放置4h内样品pH值及颜色均无明显变化;阿莫西林钠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很快,利巴韦林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GNK中配伍使用安全且应在配制后2小时内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25℃和37℃下研究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鱼腥草两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鱼腥草两种注射液配伍后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测定pH值。结果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含量显著下降,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pH值明显上升。结论头孢呋辛钠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不能合用,与鱼腥草注射液应谨慎配伍。  相似文献   

11.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观察配伍后的液体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光谱扫描的测定。【结果】室温25℃和加热至37℃放置24h后的混合液澄明,外观基本无颜色改变,pH值无明显变化,吸收光谱和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几种喹诺酮类药物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25℃、37℃)下注射用氟罗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替沙星注射液与木糖醇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临床常用药物浓度,分别将3种药物加入到木糖醇注射液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的pH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的药物含量。结果在25℃和37℃条件下放置8h内,3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3种药物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分别测定两者配伍后替硝唑、阿米卡星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混合液外观、pH值及吸收曲线变化。结果:在25℃条件下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条件下6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混合液稳定,说明两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辅酶A、酚磺乙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辅酶A、酚磺乙胺注射液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于25℃、37℃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与辅酶A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性状、pH值和氟尿嘧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以与辅酶A配伍应用,但不能与酚磺乙胺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5.
β—七叶皂苷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25℃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和β-七叶皂苷钠配伍后4h内的含量,同时考察两药配伍后pH、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条件下,4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无变色,未见气泡或沉淀,pH值及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4h内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奥硝唑与几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25℃、37℃)下注射用奥硝唑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奥硝唑分别加入到3种注射液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8h内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的pH值、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在25℃与37℃条件下放置8h内,3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硝唑与3种注射液配伍,在8h内配伍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可行性。方法:5种常用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在规定时限内考察其配伍性(包括外观、色泽、澄明度、微粒及pH值变化)、稳定性(含量变化)及安全性(急性毒性)。结果:除头孢哌酮钠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均符合规定。结论:除头孢哌酮钠外。其他4种抗生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规定时限内按规定浓度与操作配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亮菌甲素注射液在4种液体中的稳定性。方法 在25℃,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亮菌甲素注射液加入4种液体中,用学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24h内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A)并扫描,同时检查配全液的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 亮菌甲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GS),10%GS两种液体配伍,在25℃放置24h其外观,pH值,亮菌甲素含量及图谱基本不变。亮菌甲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NS)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配伍,在25℃,放置24h其外观,pH值及亮菌甲素含量基本不变,图谱略有变化,但无意义。结论 亮菌甲素注射液与5%GS,10%GS 0.9%NS及GNS 4种液体配伍,在24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室温([25±1)℃]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 C18,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8︰82)为流动相,测定配伍液中氟康唑与甲磺酸帕珠沙星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6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5±1)℃]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pH值、微粒数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显著变化,微粒数有显著变化,与剂量、时间有关。结论20ml红花注射液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