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可危及生命。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遇到呼吸抑制病人 12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ASA ~ 级拟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中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术前安静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 <96 %或全麻病人被排除。符合条件的病人中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 780例 ,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 2 2 0例。术前 0 .5 h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硬膜外穿刺 ,术中以 2 %利多卡因 0 .3%地卡因 1:1混合液维持麻醉 ,术毕硬膜外吗啡首次负荷剂量 1.5~ 2 mg,维持量 PCEA6 0~ 80 μg/h,辅助…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诱发瘙痒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镇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已为众人所知 ,由于吗啡硬膜外注射所带来的并发症 ,如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高 ,使之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们应用纳络酮、甲氧氯普胺来预防吗啡硬膜外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选择妇产科手术病人 80例 ,ASAⅠ~Ⅱ组 ,年龄 18~ 6 2岁 ,手术类型有卵巢手术 16例 ,剖宫产 2 4例 ,子宫手术 40例。麻醉选择单管或双管连续硬膜外麻醉 ,局麻药采用 2 %利多卡因。术中多数病人复合杜氟合剂 (哌替啶 5 0mg、氟哌利多 2 5mg) ,麻醉效果好 ,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可用于膝关节等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但不同剂量的吗啡间效果比较报道较少。本文比较了0.2mg和0.5mg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硬膜外腔注射预防吗啡术后镇痛的部分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硬膜外腔注入少量吗啡行术后镇痛常伴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尿潴留等并发症。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腔应用地塞米松预防吗啡术后镇痛所致并发症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0例ASAⅠ~Ⅱ级行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 ,年龄 2 0~ 5 0岁 ,体重 (6 0± 6 2 )kg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例 (单纯吗啡组 )和观察组 2 0例 (地塞米松与吗啡组 )。所有病人术前均无特殊药物 (抗呕吐、抗过敏类药物 )治疗史。麻醉与镇痛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东莨菪碱0 3mg。于L2~ 3 间隙穿刺 ,置管 3 5cm ,药物为 2 %利多卡因2 0ml与 1%丁卡…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吗啡和/或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镇痛的研究周祖兴,李家宽,程绍基,李忠杰我们将小剂量吗啡和/或芬太尼混入布比卡因液用于脊麻剖宫产,比较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和副反应,意图寻求安全、良效的脊麻药物配方。资料和方法足月妊娠225例,因产科原因在...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本文报告腹部手术1179例硬膜外注药镇痛,根据吗啡用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5mg;B组1.0mg;C组1.5mg;D组2.0mg,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与并发症。结果:1~1.5mg剂量的吗啡不仅镇痛效果佳,且并发症少(2.6%~4.7%);超过此剂量(如用2mg),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增加,而并发症却明显上升(30.9%);相反剂量太小(0.5mg)镇痛效果欠佳。结论:使用吗啡1~1.5mg可能是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腰麻后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管内麻醉后由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体表散热及手术创面热量损失等原因使体温降低,部份病人会引起寒战[1]。静脉或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可降低寒战反应的阈值(即触发寒战反应的深部温度)[2,3],抑制术中术后寒战。关于吗啡对术中寒战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研究拟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腰麻手术中寒战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一、选择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100例,ASAⅠ~Ⅱ级,所有病人均无体型异常。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试验组和Ⅱ组对照组(n=50)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二、病人入手术…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mg作为术后镇痛,虽简便、经济有效,但由于其镇痛作用时间有限,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具有病人按需自控镇痛、剂量个体化和镇痛作用时间任意可调的优点,但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常见,影响镇痛满意度,且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存在剂量相关性。为提高镇痛质量,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本文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EM)1mg联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FA)方法行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单用EM或PCIFA比较,旨在筛选更好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硬膜外吗啡持续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硬膜外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持续注入对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 ASA ( ~ )级择期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 2 3例 ,行硬膜外复合全麻 ,术毕以 0 .12 5 %丁哌卡因及吗啡 5μg· kg- 1 · h- 1 按 0 .5 ml· h- 1 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注入 ,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无痛及轻微痛的患儿 2 2 /2 3(95 .6 5 % ) ,中度痛 1/ 2 3(4.35 % )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稳定 ,无明显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分别为 17.39%、8.70 % )。结论 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硬膜外持续注入是儿童较为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氯胺酮对PCA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95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研究:单纯吗啡组(M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mg;氯胺酮组1(MK1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 mg+氯胺酮0.04 mg/kg;氯胺酮组2(MK2组):PCA单次给药量吗啡1 mg+氯胺酮0.07 mg/kg;PcA锁定时间均为5 min。分别于术后4、8、12、,16、20和24 h观察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做梦、复视等副作用等。结果 MK1组、MK2组VAS评分比M组低(0~8 h,P<0.05;8~24 h,P<0.01);吗啡消耗量和恶心、呕吐、镇静、做梦及复视等副作用发生率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04 mg/kg氯胺酮复合1mg吗啡可提高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质量,并且不增加做梦、复视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包蔽吗啡溶液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包蔽吗啡(RBC-M)溶液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放免法测定RBC-M溶液红细胞(RBC)内外吗啡(M)的浓度;(2)采用双盲法和视觉模型评方(VAS)法比较研究了择期上腹 部手术病人应用RBC-M和M后(各20例)术后镇痛的时效,并同时观察了术后病人恶心呕吐及瘙痒等症状的发生率;(3)从上述病例中各随机选择8例,均分别于静脉给药后2、5、10、30分钟,以及1、2、4、8、10、24小时测动脉血吗啡浓度。结果:(1)RBC-M溶液RBC内外吗啡的浓度无显著差异性;(2)RBC-M组术后24小时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M组,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药时曲线以二室模型的拟合相关性最好,RBC-M组的t1/2(α)和t1/2(β)与M组相比均显著延长。结论:RBC-M溶液术后镇痛药的时效可满足术后镇痛的需要,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维拉帕米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对吗啡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硬膜外单独注射吗啡与吗啡加维拉帕米在术后镇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2 7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吗啡加维拉帕米组 (MV组 )、吗啡 1mg组(M 1组 )、吗啡 2mg组 (M2组 ) ,每组 90例。MV组 :吗啡 1mg +维拉帕米 0 2 5mg +0 9%NaCl稀释到 10ml;M 1组 :吗啡 1mg +0 9%NaCl稀释到 10ml;M2组 :吗啡 2mg +0 9%NaCl稀释到10ml。均于手术结束时由硬膜外导管缓慢注入硬膜外腔。观察 15min后拔除硬膜外导管送回病房。手术后 12、2 4、4 8h记录疼痛评分 (VA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以及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 4 8h内MV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M 1组 (P <0 0 5 ) ,与M2组相近 (P >0 0 5 )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MV组明显低于M2组 (P <0 0 1)。三组的呼吸循环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维拉帕米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对吗啡有增效作用 ,可减少吗啡的用量 ,从而减少吗啡的不良反应 ,并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吗啡硬膜外镇痛剂量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56岁,体重49~76 kg,性别不限,ASA Ⅰ级,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M1,2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射吗啡1和3 mg.采用Micro Maxx便携式超声仪测量患者膀胱尿量,记录术后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和首次排尿时间;于麻醉前和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尿潴留(膀胱尿量≥600 ml且30min内不能自行排尿)、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M2组尿潴留发生率升高,VAS评分降低,M1,2组首次排尿时间延长,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增多,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或0.01);与M1组比较,M2组尿潴留发生率升高、首次排尿时间延长,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增多,术后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VAS评分和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硬膜外剂量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有关,呈剂量依赖性,1 mg为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株网膜下腔吗啡耐药时可乐定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部位吗啡耐药时可乐定的镇痛效应。方法 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以甩尾法测痛,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吗啡耐药动物模型。大鼠耐药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吗啡和可乐定测痛。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吗啡15ug,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由耐药前的82.4%下降到耐药后的18.6%(P〈0.01);蛛网膜下腔注可乐定40ug,%MPE在耐药前为46.5%,耐药后为48.1%(P〉0.05)。结论 脊髓部位产生吗啡耐药后,蛛网膜下腔注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减弱,但对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脂酸纳米吗啡(SLN-M)单次注入大鼠硬膜外腔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硬膜外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A组(假给药组):经硬膜外腔给予硬脂酸纳米(SLN);B1组与B2组:分别给予0.2及1 mg普通吗啡;C1组与C2组:分别给予含0.2及1 mg吗啡的SLN-M.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以SpO2、角膜反射的变化、僵直症的发生率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B1与C1组及B2与C2组的MPE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延长,B1与B2组MPE逐渐下降,12 h后开始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B1与B2组达到MPE最高值的时间显著快于C1与C2组(P<0.05),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B1与B2组SpO2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角膜反射的变化和僵直症的发生率要高于C1与C2组(P<0.05),且与吗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给予SLN-M后可达到与普通吗啡一样的镇痛效果,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减少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选择 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 (n =41)在手术后静注Dex 8mg ,对照组病人 (n=46 )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在手术后 2 4小时内 ,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 6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 43 5 % (P <0 0 1)。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Dex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 预防性静脉注射Dex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老年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术后病人第 1次感到疼痛时 ,给予等效初始量曲马多 1 5mg/kg(T组 )、吗啡 0 15mg/kg(M组 )、芬太尼 1 5 μg/kg(F组 )静注 ,然后分别持续静注曲马多 10mg·2ml-1·h-1、吗啡 1mg·2ml-1·h-1或芬太尼 10 μg·2ml-1·h-148小时。记录镇痛期间 1、2、3、4、6、12、2 4、4 8小时静息及活动时疼痛VAS值 ;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 10、2 0、30分钟、用药后 1、2小时的RR、SaO2 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静息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前 4小时活动时M组、F组镇痛效果较T组优 (P <0 0 5 ) ;用药后 10、2 0分钟M组、F组RR明显减慢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所有病例用药前与用药后SaO2 均保持正常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M组、F组 (P <0 0 5 )。结论 连续静注等效剂量曲马多、吗啡或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但活动时吗啡和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 ;吗啡和芬太尼于首次用药后能引起短暂的呼吸抑制 ,但在持续给氧时SaO2 仍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20.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目的 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用于术后镇痛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 2例。Ⅰ组用 0 .0 3%吗啡PCA镇痛 ;Ⅱ组用 0 .0 2 4 %氯诺昔康PCA镇痛 ;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测定诱导前、拔管前、术后 2 4h、术后 72h血浆内毒素、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及游离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结果 内毒素含量各组术后均明显升高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组CRP术后均升高 ,但术后 2 4hⅡ组升幅最小 (P <0 .0 5 )。术后 72hⅠ、Ⅱ组IL 2仍降低 (P <0 0 5 ) ,Ⅲ组已恢复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IL 6升幅则较Ⅲ组少(P <0 0 5 )。Ⅱ组L 1 0术后升幅较Ⅰ、Ⅲ组显著 (P <0 0 5 )。术后 2 4hⅠ、Ⅱ组sIL 2R术后升高较Ⅲ组明显 (P <0 0 5 )。结论 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控制炎性应激反应比吗啡有效 ,能较好地维持细胞因子平衡 ,缓解术后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