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不同穿支蒂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8例,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4例前足底内侧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底内侧浅支在第一跖骨颈的穿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中部软组织,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或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2例前足底外侧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外侧终末穿支或足底动脉的穿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7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将坏死皮瓣清除后经扩创,肉芽生长良好后,取髂腰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植皮.有5例患者经4~6个月随访,皮瓣血供良好,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至6~8mm,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另3例失访.结论 采用不同穿支蒂足内侧或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各类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通过6个月-7年随访,分析和比较8种类型的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瓣7例、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6例、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蒂足背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游离腓动脉皮瓣1例,共29个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 29个皮瓣中27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部分坏死。足底内侧皮瓣的外形、质地最佳,有感觉功能,皮瓣与跟骨有良好的贴附,负重后表皮可形成较厚的角化,无冻伤、烫伤及溃疡形成,患足可以正常负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等带蒂皮瓣表皮均无明显角化,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水疱或溃疡,皮瓣与跟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动,影响足跟完全负重。结论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最好,但修复面积有限,采用不同形式的小腿皮瓣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别;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合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报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的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创面,通过吻合皮下静脉静脉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3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足背岛状皮瓣以及小腿下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质地优良.随访无一例足跟溃疡发生,足跟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足背岛状皮瓣以及小腿下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取材容易,此三种皮瓣是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组织材料;一般不宜皮片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8.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支与第 1跖骨底动脉、足底深动脉及足底深弓的吻合 ,设计逆行足底内侧血管及足内侧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 6例 ,皮瓣面积 4cm× 3cm~ 11cm× 9cm ,血管蒂长 6~ 11cm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2 4个月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本皮瓣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谢晓勇,李平生1990~1995年1月,我院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底皮肤缺损10例,均获成功。随访6个月~2年,外形及功能均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15~48岁。皮肤缺损均...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起,我们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底、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明显大于传统腓肠神经皮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皮瓣上端可达胭窝附近,能很好地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将逆行转移皮瓣所携带的腓肠神经皮支断端远端与足底受区周围正常感觉神经行端侧缝合,重建皮瓣感觉功能。另外,我们在移植皮瓣下端再设计一个底边与之相连的倒置等腰三角形辅助皮瓣,用以覆盖较长距离的静脉一神经筋膜蒂转位后外露创面,临床应用7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2007年1月,我科应用小腿部4种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8~65岁,平均36.5岁。创面近自足背踩前,远至近趾间关节。面积3cm×5cm~20cm×10cm。皮瓣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外踩上皮瓣15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小腿内侧皮瓣7例。皮瓣切取面积5cm×7cm~22cm×12cm,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3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2015年我科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例前足底创面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切取范围2cm×2cm~3cm×4cm,供瓣区全厚植皮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个月~6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良好,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结论: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皮瓣耐磨,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掌、腕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5例。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皮瓣切取面积 5 cm× 5 cm~ 15 cm× 9cm。结果 :15例皮瓣 ,13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 0 .5 cm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1例皮瓣坏死 ,创面植皮后愈合。结论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不牺牲主要血管 ,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皮肤坏死及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12cm×8cm,最小6cm×5cm,平均9cm×6.5cm。结果8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外观佳。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15.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用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带蒂随意皮瓣修复对侧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区设计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足创面大小切取皮瓣,带深筋膜,蒂保留在胫前侧,将皮瓣缝合于患足的创面,皮瓣中的隐神经与患足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双下肢固定3周后断蒂。1997~2001年,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用该皮瓣修复13例足底皮肤缺损均获得成功,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感觉,无再破溃发生。结论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度,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效防止皮瓣再破溃。是修复足底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底部巨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 1月,根据软组织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58岁,左侧4例,右侧5例.切取皮瓣范围15 cm×12cm ~26cm×18 cm. 结果 术后随访8~16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 结论 腓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足底部较大和较远的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底前部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前部、趾腹创面,皮瓣的神经与创面的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足底内侧静脉与创面皮下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8例,修复足底前部创面6例,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年10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感觉良好,两点辨别觉8~12mm,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20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愈合;18例皮瓣全部成活。6例修复神经者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良好,无皮肤破溃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部分可恢复感觉功能,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儿童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在小腿内侧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筋膜蒂设计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面积4.5cm×5.0cm~14.0cm×5.0cm,在小腿内侧设计。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疗效满意。结论该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胫后动脉,是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6 例,皮瓣面积为6 cm×5 cm~22 cm×10 cm,筋膜蒂长6~13 cm.结果随访时间6~4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一致、质地柔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容易,是修复踝周、足跟、足底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