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食管癌放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为干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59例进行放疗的食管癌住院患者,运用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数据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营养评估,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5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NRS2002评分≥3分患者17例,28.9%的患者入院时即有营养不良的风险。人体测量指标营养状况评价有46例(7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重度营养不良达28例(47.5%)。生化评价指标营养状况评价有27例(45.7%)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重度营养不良1例(1.7%)。多因素分析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手术、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入院时的TLC联合对NRS2002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已出现身体和生化营养指标的变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社区康复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的48 h内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患者9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5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为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评分是影响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康复患者的营养状况重视,对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时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姚灿  王荣珍  刘天喜 《临床荟萃》2020,35(10):922-926
目的 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和FGF23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分法(MQsGA),将CAPD患者分为3组, A组:营养良好组;B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C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结果 本中心CAPD合并营养不良的概率为59.2%,重度营养不良概率为16.7%。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PTH、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QsGA评分与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及klotho呈负相关,与CRP、FGF23及PTH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otho、FGF23与腹膜透析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血清klotho、FGF23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血清klotho、FGF23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鑫  刘华 《现代护理》2006,12(8):692-693
目的通过对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结构的评价,研究如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1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直接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测定.结果血液病患者分为营养状况良好(SGA 1组,58例)、轻中度(SGA 2组,114例)及重度营养不良(SGA 3组,43例),3组间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钙、维生素摄入普遍不足,膳食要满足血液病患者营养需求,特别是蛋白质、钙、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血液病患者膳食营养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膳食配方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膳食配方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实施调配营养饮食护理,观察患者放疗后10d、20d,测量空腹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放疗后10d、20d两组比较,实验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细胞计数下降及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0.0001)。结论合理的营养饮食能明显减轻放疗副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慧萍  孙俐 《护理学报》2013,(22):56-58
目的使用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8essment,MNA)评价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比较MNA@评价结果与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NA0进行评价,记录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MNA@评价结果显示:117例调查对象中,营养不良者18例.有营养不良风险者48例,正常营养状态者51例;不同年龄、病程以及所患慢性病数量患者的MNA0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NA评价结果与BMI、上臂中点臂围、小腿围、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0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评价方法,可用于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筛查,也可与上臂中点臂围、血清白蛋白相结合快速评价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水平,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小腿腓肠肌围(CC)、体质指教(BMI)、微量营养评价法(MNA)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275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TSF、AMC、CC、MNA评定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率分别是40.1%、55.9%、40.4%和20.9%,BMI评定的低体重为8.8%,MNA在年龄、文化程度、食物选择权、感染、腹泻5个方面分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其他评价方法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的均少于5个方面。结论:营养不良在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现患率仍很高,MNA较其他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的营养评价,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营养不艮患者。  相似文献   

8.
饮食管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管理方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管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的饮食管理。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体重、上臂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白蛋白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体重、上臂围、前白蛋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管理,能有效地减轻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法 将40例慢性心衰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护理干预组20例,测定血清蛋白、血清镁、体重、上臂中部臂围(MAC)、体重指数(BMI)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作24 h心电图检查。24周后,两组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经过24周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常规治疗组的营养状况未有明显改善,而护理干预组却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JP<0.05),护理干预组心功能显著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通过饮食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力衰竭伴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膳食及营养状况。方法:膳食调查采用三日询问法与称重法同时进行。部分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身高、体重、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脂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的每天热能平均摄入量:男2730.24千卡,女2659.54千卡,上臂肌围男性患者相当于正常值的93.95%,女性相当于正常值的96.3%,根据评价标准,说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没有营养不良及肌蛋白消耗。结论:通过膳食调查及部分体格检查,更好指导冠心病患者改善膳食结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探讨MHD患者饮食蛋白质、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由专职营养师对106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采取SGA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69例,占65.09%;中度营养不良28例,占26.41%;重度营养不良9例,占8.49%。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2.
董巧荣  段一娜  翟秀芬  李明花 《临床荟萃》2012,27(18):1571-1574
目的 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10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3.8%(176/210),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占26.7%(56/210).所有患者普遍存在着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普遍低.蛋白质摄入量平均仅为(0.76±0.32)g·kg-1·d-1,热量摄入量平均仅为(94.39±32.13)kJ·kg-1·d-1.农村合作医疗患者营养状况较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更差,且营养素摄入量更少,蛋白质摄入量为(0.79±0.08)g·kg-1·d-1 vs (0.89±0.09)g·kg 1·d-1;热量摄入量(91.55±15.65)kJ·kg-1·d-1vs (101.46±13.89)kJ·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状况发生率高主要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不足、经济文化落后等因素有关.结论 在承德地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重视MHD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与管理,充分透析以及社会支持是改善营养不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春美 《中国康复》2009,24(2):111-113
目的:探讨有氧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100例女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3次/周,60~90min/次;对照组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每周3次课外活动。2组均进行18周的观察。结果: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锻炼感觉量表(EFI)的各分量表评分(除疲劳感外)均显著提高,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0.01);身体形体及机能指标(体重、上臂围、腰围、大腿围、小腿围、三头肌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腰臀比、肺活量、800m跑、仰卧起坐、体前屈等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观(P〈0.05或0.01)。结论:适宜的有氧操训练能消除体内多余脂肪、降低体脂,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燕妮  承解静  刘军  杨洁  杨晓燕  王丽敏 《临床荟萃》2012,27(15):1314-1317,132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COPD缓解期男性患者(营养不良组25例、非营养不良组25例)及25例正常人的leptin、TNF-α、IL-6水平和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BM%)、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学指标,并分析leptin、TNF-α、IL-6水平与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营养不良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P<0.01)。COPD营养不良组leptin水平明显低于COPD非营养不良组,(4.74±0.92)μg/L vs(6.96±0.75)μg/L(P<0.01)。3组血清leptin浓度与NBM、BMI、TSF、AMC等营养学指标均有明显正相关(P<0.01)。COPD营养不良组血清TNF-α浓度与NBM、BMI正相关性(P<0.05),与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3组血清IL-6浓度与营养学指标、leptin及TNF-α均无相关性。结论 leptin与COPD缓解期患者营养学指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上臂围和小腿围对住院老年人营养评估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其他营养学指标的关系、上臂围和小腿围对营养不良的诊断界值,进一步验证它们在营养评估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300例住院老年人,收集其营养学人体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性和女性老年人营养学指标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其他营养学指标的关系,用ROC曲线法分析上臂围和小腿围的截断界值。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上臂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小腿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其他人体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较弱;上臂围对营养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3.55cm(敏感性为0.930,特异性为0.950),小腿围对营养不良的诊断界值:男性为29.60cm(敏感性0.958,特异性0.923),女性为27.15cm(敏感性0.979,特异性0.857)。结论上臂围和小腿围是营养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其对住院老年人营养不良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应重视其在营养评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产儿按喂养方式分为奶粉喂养、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3组,监测各组出生时、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1月、纠正年龄2月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体质量、身长、头围、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等指标均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5.110~27.738,P〈0.05)。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25.311,P〈0.05)。纠正年龄1月时,奶粉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6.518,P〈0.05);母乳喂养组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8.770、19.482,P〈0.05)。纠正年龄2月时,奶粉喂养组体质量、身长、体质量增加量、头围增加量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4.047~17.044,P〈0.05);母乳喂养组身长增加量小于其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22.241,P〈0.05)。结论纠正胎龄40周时母乳喂养组生长占优势,此后奶粉喂养组生长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健身操对产妇形体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314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均按常规进行产后健康指导,观察组的产妇增加改良产后健身操。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体重指数、腹围、臀围、大腿围及小腿围大小变化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腹围、臀围、大腿围及小腿围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产妇产后形体的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536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对照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Scr)、血清CysC、空腹胰岛素(FINS)、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PAD组、DN组、DR组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CysC升高与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间抚触对新生儿睡眠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沐浴后不同时间抚触对正常新生儿睡眠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母乳在新生儿胃内排空的时间,将120例纯母乳喂养的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沐浴后立即抚触组(I组),沐浴后2~3 h抚触组(Ⅱ组),沐浴后3~4 h抚触组(Ⅲ组),每组40例。三组均按新生儿常规护理,出生后24 h进行全身抚触,15 m in次/,每天1次,直至28 d。结果:三组新生儿出生后3 d体重、身长、头围及睡眠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Ⅲ组新生儿28 d体重、身长、头围较I组、Ⅱ组增长快(均P〈0.05);Ⅲ组新生儿也较I组、Ⅱ组新生儿安静,睡眠时间长,睡眠-觉醒节律形成早(均P〈0.05)。结论:最佳时间抚触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较早地建立睡眠-觉醒节律,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为婴幼儿期抚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