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系疾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的综合征,其无冠状动脉器质性改变。当胆系疾病经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明显改善或正常者,即可确诊为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可见胸痛呈针刺样或紧缩感,可由上腹部放射至心脏部位、左肩或左上肢,或伴有胸闷、心慌、口干、口苦等症状。笔者随张老师门诊,见张老师以茵陈四物汤加味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胆心综合征是指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通过内脏牵涉性反射引起心脏缺血性改变而出现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类似冠心病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于1909年由Babcock氏首先报道。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胆心综合征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道也日趋增多。中医学没有胆心综合征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病机特点及临床特征,可将其  相似文献   

3.
1 概说 拙文的主题是胆心综合征,涉及到脏腑.回医药学在脏腑方面秉承了中医的脏腑学说,但不是全盘照搬囫囵吞枣,有些见解不竞相同.胆心综合征既不是西医病名亦非中医病名.它所涵盖的症状散见于西医的胆囊炎、胆石症、胆息肉、胃炎,以及心脏病的部分症状和中医的胁痛、胃脘痛、胸痹等病的大部分症状.该病累及的主要是心脏、胆囊、胃.故而回医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杨川洲  彭艳文  董宇 《陕西中医》2021,(9):1276-1278
归纳总结云南已故名中医詹文涛教授临床诊治胆心综合征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查阅大量詹文涛教授治疗胆心综合征的相关文献,以及临床跟诊学习时的病案,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詹文涛教授对胆心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诊疗经验和用药思路。詹教授认为,胆心综合征可归为中医“胸痹”“怔忡”“惊悸”等范畴,病位以肝、胆为主,并与心、脾、胃相关,具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辨证多从气滞、痰浊、血瘀入手; 治疗上强调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止痛、振奋心阳,生活和心理治之预之,为临床治疗本病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丹 《吉林中医药》2011,31(7):674-675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行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腑泻热法治疗重症胆绞痛合并胆心综合征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胆绞痛通过胆心反射会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即所谓胆心综合征,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我们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辨证思想,用通腑泻热法治疗重症胆绞痛合并胆心综合征28例,取得明显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随之升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明确,西医治疗以抗炎、解痉及手术治疗为主,并且手术治疗中应注意胆心反射的防治,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的中药治疗为主,临床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理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6年以来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2例患者住院期间在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经静脉点滴替硝唑及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心综合征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胆道痰患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如ST-T段改变及Q-T间期延长等)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基本病因病机及转归演变,本病可归属于“胸痹”、“心悸”、“心腹痛”、“胁痛”等疾病范畴.本文就胆心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进行讨论,并举典型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的总结116例急诊胆心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经验,认为掌握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重视连续性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质量,是重要的环节.116例病人经治疗及护理,症状均消失或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茵陈蒿、柴胡、白芍、枳实、薤白、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延胡索、木香、炙甘草),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茵陈四逆散合三金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胆心综合征”是临床由于胆道系统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 )所致的一组以心脏及心电图变化为主的综合症候群。随着胆囊炎及冠心病的发病率的增加 ,此综合征的发病亦越来越多 ,因而我们对临床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药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  相似文献   

13.
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体会太钢迎新街医院(030003)李富龙太钢胜利桥医院王玉芳近年来笔者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病人92例,其中有7例属于胆心综合征,经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病是病人因患胆石症、胆囊炎等胆系疾病而引起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出现心脏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胆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痛连肩背部、胸闷、心悸、真心痛等胆心同病的症状。中医学认为多由阳气虚弱、痰湿痹阻、肝胆气结、心脉瘀滞所致。我们运用耳穴压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道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胆心综合征也随之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常常以胸闷、憋气、心悸就诊,因为症状不典型,诊断模糊,治疗效果不好。我院采用龙骨牡蛎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青少年胆心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11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均在14-28岁之间,按照随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胆心综合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3例胆心综合征方法及疗效。结果43例中30例为急诊手术,13例为择期手术,治愈率为97.67%。术后1周观察,原有心前区症状消失35例,心电图恢复正常37例。随访18个月无一例因心脏病再就诊。结论胆道手术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麻醉、充分的显露及术中对迷走神经的阻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素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52例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四诊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出现频率高低分别为:心系、胆系、气滞、湿热、淤血、胃系、痰饮、热证、寒闭证、肝系、阳虚、气虚。胆心综合征表现最多见的症状依次为:胸痛、胸闷、心悸、恶心、腹痛、黄疸、恶寒肢冷、发热、大汗、右肩背部放射痛、皮肤瘙瘁等。在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暗舌、齿印舌、黄腻苔、胖大舌、淡白舌、白腻苔、青舌、薄黄苔、薄白苔、少苔: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弦脉、沉脉、紧脉、迟脉、实脉、数脉、滑脉、浮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病机是胆府闭塞、气机郁滞、痰热扰心、心脉闭阻。  相似文献   

18.
王诗惠  龙杞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2014,9(8):1076-1078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胆心综合征组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相关穴位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相关穴位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心综合征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了两病在穴位压痛阈值上存在差异,胆心综合征患者与胆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冠心病患者与心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此规律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正胆心综合征多表现为心悸、胸闷、憋气、胸膺疼痛、痛甚彻背、右胁胀痛、腹痛、恶心呕吐、口苦等,且检查常伴有心电图的改变~([1]),常常被认为是心脏疾病发作。但是,其症状有两个特点,即一是心绞痛持续时间长,二是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不易缓解~([2])。中医治疗胆心综合征有较好效果,综述如下。1概述胆心综合征(Chole-hean syndrome)是指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通过内脏牵涉性反射引  相似文献   

20.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疾病时,因为反射及其他因素对心肌代谢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心脏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绞痛样发作,这类患者往往被诊为冠心病.近3年来,笔者以保和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胆心综合征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