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798例,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96)与对照组(n=402),观察组在BIS检测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对照组术中则遮蔽BIS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麻醉中OAA/S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平均值、麻醉结束、手术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AA/S评分0、1分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率0.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恢复反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IS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出现麻醉偏浅的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评价BIS监测对术中知晓的预防作用.方法: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n=150).两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A组根据BIS值调控麻醉深度,确保麻醉期间BIS值<60;B组术中遮蔽BIS值,根据经验调控麻醉深...  相似文献   

3.
苏春蕾  吴文冬  赵辉 《海南医学》2010,21(18):28-29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使BIS值维持在50-60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5min(T5)的循环指标,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后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皮、术中探查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DP、DBP和H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以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和术中发生知晓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术中BIS值调控在40~60,对照1组在60~80,对照2组不行专门调控,比较3组BIS监测值,并对比术中知晓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术中BIS平均值为(51.7±6.3),对照组1、2组分别(70.4±3.7)、(65.8±3.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出现1例(2.5%)怀疑性知晓患者(P<0.05);3组术后睁眼、点头及对答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监测值和术中发生知晓有着一定相关性,BIS值在40~60时麻醉安全性高,临床可进行参照。  相似文献   

5.
全凭静脉麻醉中,随着肌松药的应用,对于很多创伤小,时间短的手术中可能存在麻醉较浅的情况。本研究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全凭静脉麻醉的深度进行监测,与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以期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D组和S组,D组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S组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开始前,入睡时,插管时,插管后13、、5、min时MAP,HR,SpO2及BIS值,术后24h、72h各随访1次并询问术中有无知晓。结果 D组插管时和插管后MAP及BIS值明显低于S组(P〈0.01),S组插管前后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BIS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麻醉深度调控的意义.方法 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BIS组通过连续监测BIS值及传统的临床监测参数、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对照组根据临床监测参数及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人工气腹时(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对提高LC患者的麻醉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胃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Ⅱ组)。比较二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P〈0.05),二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麻醉可以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的苏醒和恢复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杨晓辉 《现代医学》2014,(11):1336-1338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9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BIS监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5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后,手术结束时,清醒拔管前、后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随访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比、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及两组间各时间点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时间点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与全身麻醉诱导前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中知晓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技术应用于指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促进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短小手术中,全凭静脉和吸入麻醉维持方式对术后肌松残余作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ASAⅠ~Ⅲ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完全相同,术中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长、麻醉时长(麻醉诱导至气管拔管时长)、拔管即刻脑电双频谱监测(BIS)值及手术类型;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及平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BMI、ASA分级、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4个串行刺激比值(TOFr)值为(0.84±0.09),低于对照组的(0.8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P=0.008)。结论 在短小手术中,与吸入麻醉维持相比,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M、Y两组,每组30例.M组为麻醉维持期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Y组为麻醉维持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结果 M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术中知晓、过敏发生率更低;手术结束后,两组麻醉清醒和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咪唑安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腹股沟区择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T1-T2)和苏醒时间(T3~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持续时间(T2-T3)和麻醉结束时间(T3)时的脑电监测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呼气未稳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七氟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脑电监测应用于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中能够准确的指导七氟醚的吸入量,减少七氟醚的用量,避免出现过度麻醉,有利于麻醉早期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干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肥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和BIS反馈组(组Ⅱ),每组20例。组Ⅰ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Ⅱ以BIS值作为控制变量,“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则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然后按照TCI-1泵预先设定的命令格式每2s输出新的命令至TCI泵,调节异氟醚至呼吸环路的液量。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术毕停药后两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睁眼和拔管时间),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馈调控吸入麻醉,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14.
余喻  朱晶  李秀奇 《当代医学》2021,27(24):78-80
目的 探究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阿片类药物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耳穴埋豆穴位按摩.观察两组麻醉维持BIS(脑电双频指数)40~50,记录两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Marsh模型)和瑞芬太尼(Minto模型)药物的效应室浓度,probit分析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EC50和EC95的数值,并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维持丙泊酚和瑞芬太尼EC50和EC95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静脉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代谢影响,为临床手术患者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提供一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颅内占位择期手术者92例,依据患者不同麻醉方式分成2组,观察组(46例)行瑞芬太尼和地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46例)行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在麻醉前(T1)、患者开始手术1 h(T2)、开始手术2 h(T3)和结束后30 min(T4)时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SjvO_2)、BIS数值、颈静脉球部血红蛋白(Hbv)、血压(BP)、颈静脉球部葡萄糖值(Gv)、心率(HR)、颈静脉球部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颈静脉球部血乳酸(Ljv)、动脉血葡萄糖值(Ga)、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乳酸(La)、动脉血红蛋白(Hba)。同时依据Fick公式计算葡萄糖摄取率(CGU)、动脉血氧含量(CaO_2)、乳酸生成率(CLP)、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动-颈静脉血氧含量差值(AVDO_2)。[结果]组内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T2、T3、T4时Hbv、Hba,T2、T3时BIS值均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2组患者T1、T2、T3、T4时Hbv、HR、Hba、SBP、BIS、DB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2组患者T2、T3、T4时PaO_2、SaO_2、PjvO_2、SjvO_2、CaO_2、CjvO_2、CEO_2、AVDO_2和T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T2、T3、T4时CLP、PjvO_2、SjvO_2、CaO_2、Gv、CjvO_2、Ga、CEO_2、AVDO_2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都可使患者脑氧代谢下降,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脑部保护功能要强于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6.
莫家玲  覃之人  黄伟波  唐平  肖祥礼 《广西医学》2022,(18):2095-2098+2112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BIS监测下手动控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BIS值、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IS值、心率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分组与时间均无交互效应(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术后语言等级评定量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后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拔出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并发症,选择最佳拔管时机的BIS值。方法选择全麻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组(拔管时BIS值:56~60)、B组(拔管时BIS值:61~65)、C组(拔管时BIS值66~70)、D组(拔管时BIS值:71~75)、E组(拔管时BIS值:76~80)、F组(拔管时BIS值:81~85),每组30例。全部患儿依次静注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诱导,术中持续静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BIS值40~55。术毕各组在不同BIS值下吸痰拔管,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并发症及清醒时间。结果A、B组深麻醉拔管,循环稳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清醒时间长。E、F组在清醒时拔管,刺激较大,极易躁动。C、D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反应轻,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儿童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时BIS值在66~75范围内拔管较为适宜,BIS值71~75范围内拔管最为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每组30例,对比两组进入手术室(T0)、气腹前(T1)、气腹后5min(T2)和手术结束(T3)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对照组的SBP、DBP在T2时均明显比T0时高,HR在T2、T3均明显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对照组的DBP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及T3对照组明显患者的SBP、HR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明显拔管后5min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术中患者血压及心率稳定且可抑制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术后苏醒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行内固定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在血压最低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在切皮及血压最低时较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切皮及血压最高时较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效果更好,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下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知晓率。测定两组各时点血糖、皮质醇。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A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B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BIS监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用量并缩短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